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童貫的一生都是什麼樣的?他奸臣的罵名從何而來?

童貫的一生都是什麼樣的?他奸臣的罵名從何而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9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國歷史上繼五代十國之後的朝代,傳九位皇帝,享國167年。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答。

你印象中北宋後期的朝廷是怎樣的情狀?范仲淹、司馬光等有志之士的身影大概會浮現在你的腦海。而不僅是這些賢臣,蔡京 、秦檜等奸臣也是我們避無可避的重要人物。只是你可曾注意到,在這些“大佬”們身後其實還有個明明有實力爲國效力,卻最終賣國求榮的童貫?

一、不一般的宮中侍者

北宋末年有位很有權勢的宦官名爲李憲。他在門下招攬了大量宦官,其中便有童貫。這即是《宋史》對童貫生平記載的第一句話“少出於李憲之門 ”的緣由 。而因爲得到李憲的提拔,童貫順利地獲得了在宋徽宗面前“刷好感”的機會:宋徽宗在繼位後於杭州設立明金局,蒐羅珍奇寶物,童貫即奉命前往操持。

童貫的一生都是什麼樣的?他奸臣的罵名從何而來?

在明金局當差時,童貫着實爲宋徽宗收集了不少寶貝,因而頗得徽宗青睞。也是在此期間,童貫與蔡京結識。從權宦手下到奸臣幫兇,童貫以不一般的起點和節奏,正式且迅速地走上了禍國殃民的奸臣之路。

二、北宋對外政策的“肱骨”

崇寧二年(1103),在蔡京的大力推薦下,童貫披上軍裝,初次前往湟州任監軍。在統帥王厚的帶領下, 這支隊伍連得五州,可謂收穫頗豐。而作爲背靠大樹的監軍,童貫得到了景福殿使、襄州觀察使的新職務。

崇寧三年(1104),童貫遷武康軍節度使。至徵和二年(1108)年底,當初那個爲帝王收集奇珍異寶的小宦官就已經成長爲了太尉。此後十年間,童貫繼續以駭人的速度高升,直至開府儀同三司,統領樞密院。

要知道,在童貫之前宦官干政在北宋雖已是屢見不鮮,但全面統領軍政,童貫卻是兩宋宦官中的第一人。即便是他早年的靠山李憲也做不到如此地步。因而權勢的“獨一份”也造就了童貫在北宋對外領域的獨特地位。

雖然身爲宦官,童貫卻有大丈夫般的開疆擴土之心願。故而在初掌兵權後,童貫便開始攛掇宋徽宗發動對外戰爭。他選擇的第一塊“墊腳石”便是西夏。彼時徽宗本沒有出兵西夏的念頭,但耐不住童貫的軟磨硬泡,所以最終只能湊十萬兵馬,令童貫監軍以攻青唐。

當童貫出兵後,汴京城內的太乙宮曾失火。徽宗以爲這是上天在警告他不應窮兵黷武,故而下令讓童貫回朝。結果童貫將手諭藏進自己的靴筒裏,並對將帥們謊稱“上趣成功耳”,繼續向西夏進軍。作戰初期,宋軍以突然之勢確實拿下了幾城,童貫也因此破例得賞。但由於童貫對西夏的誤判——以爲西夏真的如此不堪一擊——北宋最終“全軍俱陷”,衆臣卻又敢怒不敢言。

而回顧童貫的一生,攛掇徽宗攻西夏其實還只能算是他在對外事務上誤國的一個開端。因爲北宋末年被深深詬病的“聯金滅遼”政策的核心推動者和執行者,就是當時頗得徽宗信賴又急於“建功立業”的童貫。

政和元年(1111),童貫曾出使遼國。雖然是北宋使者,童貫在遼卻沒有得到足夠的尊重,反而被嘲諷“南朝人才如此”,故而童貫單方面地與遼結下了樑子。其次,雖然在出兵西夏後收穫頗豐,童貫卻 依舊沒能擺脫宦官身份帶給他的不利。故而急於“建功立業”的童貫在發現遼國朝政腐敗,有推翻之可能後,就急忙拉攏其他有“聯金滅遼”之想法的人,並最終促成了宋與金的合作。

童貫的一生都是什麼樣的?他奸臣的罵名從何而來? 第2張

毫無疑問,聯金滅遼的功勞給童貫換得了權傾朝野的資本。而這場充滿了諷刺意味的聯合給北宋帶來了多少危機我們也無需多言。但話說回來,童貫又確實爲當時的北宋打了幾場勝仗,也能算是有些才能——只是這才能終究印證了“有才的壞人更壞”。

三、流毒四海的超級奸臣

前文提到 ,童貫早與蔡京結識。一個是野心勃勃的宦官,一個是黨同伐異的奸臣 ,臭味相投的兩人狼狽爲奸,互相“提拔”,直至一內一外把持朝政。這期間童貫到底害了多少賢臣良士,貪了多少國家錢財我們已難以統計。但以鎮壓方臘起義爲例,童貫可謂是絲毫不“愧對”自己奸臣的名號。

宣和二年(1120),方臘在青溪發動起義,連奪多城。當告急的文書紛至汴京,徽宗急忙令童貫以江、淮、荊、浙宣撫使的身份鎮壓起義,並囑託如有急事,可由童貫全權決定。便宜行事!這無疑是給了童貫隨心所欲的令牌。當宋軍將方臘義軍逼進絕境時,因惱於先前方臘拒絕了自己的招安,童貫竟縱容手下大肆搜刮財寶,濫殺平民百姓,以至有七萬餘人在這場決戰中被殺。

宣和七年(1125),童貫奉命前往太原抵抗來犯的金軍。結果面對來勢洶洶的敵人,童貫不戰而逃 ,丟下張孝純等守將(後者後來投降,成爲僞齊朝臣),並將太原拱手讓人。這讓忠臣們抓住了把柄,紛紛上書要求處理童貫、蔡京等霍亂朝政之奸臣。宋徽宗還曾想出手保住他們,但難敵民心。故而靖康元年(1126),童貫終被斬首。只是即便大蠹終被剷除,北宋的國祚也難續,後終成爲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