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一生鮮有敗績,項羽爲何不能東山再起了?

一生鮮有敗績,項羽爲何不能東山再起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在楚漢戰爭中,楚漢兩軍在垓下(今安徽省靈璧縣東南沱河北岸)進行的一場戰略決戰。接下來聽聽小編講一講他的一些故事。

項羽的武力值在歷史上屈指可數,除此之外,他還是名將之後,背景深厚。在秦末亂世,項羽跟隨叔父挑起反旗,一路之上披堅執銳、勢如破竹,幾乎沒有打過敗仗。

劉邦的情況跟項羽正好相反,不僅出身一般,也沒有出衆的才能,甚至年齡還偏大。在起兵造反的過程中,劉邦數次被項羽擊敗,常常敗得是稀里嘩啦,差點丟掉小命。那麼爲何最後項羽卻死在劉邦手中?

項羽生性多疑,不得人心,還有婦人之仁

一生鮮有敗績,項羽爲何不能東山再起了?

所謂將在謀而不在勇,一般情況下,將領的作用是制定作戰計劃,合理地分配力量,利用各種手段取得戰事勝利。當然了,猛將之所以叫猛將,還可以起到激勵士氣的重要作用,如果既能衝鋒陷陣,還能運籌帷幄,那自然更好。

項羽可以做到百人斬,帶兵也有獨到的地方,但他有諸多性格弱點。公元前204年,劉邦被項羽困在滎陽,時間長達一年。陳平作爲劉邦的頂級謀臣,爲劉邦出了個主意,那就是花重金賄賂楚軍的將領,散佈范增勾結漢王的消息

范增是項羽的左膀右臂,對項羽也是忠心耿耿,但項羽聽到風言風語後,就起了疑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是用人的基礎,既然項羽已經開始懷疑范增,便命人去劉邦軍中探查。

史料記載:

“項王使者來,爲太牢具,舉欲進之。見使者,詳驚愕曰:‘吾以爲亞父使者,乃反項王使者。’更持去,以惡食食項王使者。”

劉邦準備了豐盛的酒宴,等到項羽的使者到了,便對其道:“我還以爲是亞父的使者,原來是項王的使者。”隨即撤去大魚大肉,換成了蘿蔔鹹菜。項羽的使者氣得鼻子都歪了,回去之後將此行經歷原原本本告訴了項羽。

從此之後,項羽就確認范增勾結劉邦,范增被氣得七竅冒煙,隨後便辭職回家,由於心中怨氣無處發泄,在回家的路上,犯了背疽去世了。

鴻門宴上,劉邦到項羽軍中請罪,當時是殺劉邦的最佳時刻,范增對劉邦看得很清楚,多次勸項羽殺掉劉邦,去除心腹大患,可是項羽就是猶豫不決。

史料記載:

“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爲人不忍,若入前爲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爲所虜。”

劉邦見形勢有變,提前離席逃走,如果不是項羽的婦人之仁,如果項羽在鴻門宴上殺掉劉邦,那麼也就沒有之後的劉氏王朝了。做大事者,必須當機立斷,而且決斷的時機要把握準確,這一點上,項羽跟劉邦有所差距。

一生鮮有敗績,項羽爲何不能東山再起了? 第2張

劉邦爲了保存實力,在其攻下咸陽後,沒有妄動城中的美女和寶物,將咸陽城獻給了項羽。關中本是戰略要地,四面均有要塞,但項羽並沒有在此久留,他率兵血洗咸陽,還燒掉了秦朝皇宮,掠走了美女和財寶。

秦朝將亡,起義頻起,目的則是推翻秦朝暴政,但咸陽的百姓招誰惹誰了,不論出於何種目的,劉邦沒有在咸陽妄殺無辜,這已經贏得了部分人心。可是項羽卻來了個屠城,失掉了民心,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成大事者必須要考慮清楚。

項羽心理素質較差

劉邦和項羽,就好比一個家境優越、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和一個整日混吃等死的小混混。不論他們最後的成就如何,但他們有一點區別很大,那就心理素質。

好學生學習好,家境優,他經常活在他人的讚揚中,所以他難以接受失敗。小混混整天渾渾噩噩,接觸的也經常是一些學校或者社會的陰暗面,所以他的心理素質可能會更好。

自項羽出世以來,幾乎沒有打過敗仗,公元前207年,僅用少數兵力擊敗章邯的數十萬秦軍,項羽也成了諸侯中的領袖人物。接着項羽攻破關中,分封諸侯。彭城之戰中,項羽僅用三萬鐵騎,擊破劉邦五十多萬諸侯聯軍。

主角光環一直護佑着項羽,這一路上,他沒有碰到什麼挫折,周圍都是一片讚揚之聲,只不過項羽沒有想到,他的最後一跤摔得如此之慘。

史料記載:

“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艤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衆數十萬人,亦足王也。原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

一生鮮有敗績,項羽爲何不能東山再起了? 第3張

在垓下被劉邦擊敗後,項羽並非沒有退路,他逃到烏江岸邊,烏江亭長都已經準備好渡船,想要帶項羽過江。當時只有烏江亭長有船,如果項羽渡江,漢軍很難追上,這就增加了項羽的生存機率。

即便在垓下,項羽被劉邦擊敗,但不可否認,項羽仍然有着無與倫比的號召力,如果他還活着,到了江東,只要他振臂一呼,東山再起也未可知。可是項羽這位優等生,無法接受這次失敗,在生死和顏面的問題上,項羽選擇了後者。換言之,項羽不具備成就大事的逆商,所以他被迫自刎而死。

劉邦能屈能伸,很會借力

劉邦和項羽正好相反,在起義的道路上,劉邦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縱使他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但在垓下之圍前夕,他還是敗在了項羽手下,要是沒有韓信、彭越的幫助,這天下還不一定姓劉。

然而,劉邦擁有一項重要的素質,那就心態好。彭城之敗後,項羽率騎兵兜着屁股追殺劉邦,爲了逃命,劉邦甚至將一雙兒女踢下馬車,如果沒有夏侯嬰及時相救,劉盈和魯元公主或將死於亂軍之中。

縱使家人死走逃亡,老爹和妻子呂雉都被俘虜,縱使惶惶如喪家之犬,但劉邦仍沒有放棄對天下的執念。待其逃到安全地帶,劉邦再次整頓人馬,想方設法恢復元氣。

劉邦帶兵不如韓信,謀略不如張良、陳平,但這些人仍心甘情願爲其賣命,自古至今,論起馭人之術,能超過劉邦的真心不多。前線失利,後方蕭何會給劉邦再度籌備兵馬,打不過對方,韓信會爲其開疆擴土,碰到難題怎麼辦,陳平六出奇謀,幫劉邦答疑解惑。

劉邦本身有着高超駕馭人才的能力,加之這些經世之才的助力,想要不成大事,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