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歷史上曹操是如何評價荀攸的?

揭祕:歷史上曹操是如何評價荀攸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3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曹操是三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但他還是一個歷史上有名的文學家,因此,他不但善於對人進行評價,而且還多有誇張。如他對一個謀士評價說此人外表上“愚不可及”,就是像顏回、寧武這樣古代大智若愚的聖賢也不可能超過他。還說他沒有絲毫缺點,是一個真正的賢人,是“溫良恭儉讓”都具備的人;他就像孔子稱讚的古代賢者晏嬰一樣,“善於與人交往,時間長了人們就會不知不覺地敬重他”,這個人就是荀攸。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揭祕:歷史上曹操是如何評價荀攸的?

荀攸能夠得到曹操很高的評價,肯定不會僅僅是侷限於道德修養方面,而是爲曹操成就霸業立下大功的。

荀攸字公達,是荀彧的侄子。祖父荀曇曾任廣陵太守。荀攸年輕時就有才名,何進執政時徵招天下名士二十多人,荀攸是其中之一,被任命爲黃門侍郎。董卓遷都長安時,僭越悖逆,荀攸聯合一些人想刺殺董卓,事情沒有成功還被發覺,荀攸等人被關進監獄。和荀攸一同被關進監獄的議郎何顒(yong)因擔憂害怕自殺了,荀攸卻該吃吃,該睡睡,一副泰然自若的樣子,終於等到董卓被殺而得以倖免。出獄後荀攸辭官歸家,不久再被公府徵召,被任命爲任城相,但他沒有去。他認爲蜀郡和漢中形勢險固,人民殷實富盛,就請求去做蜀郡太守。因爲道路阻隔不能到達,中途留在了荊州。

曹操迎接天子定都許昌後,就寫信給荀攸,徵召他做汝南太守,後進入朝中做尚書。曹操素常也聽說過荀攸的才名,和荀攸交談後非常高興,對荀彧和鍾繇說:“荀公達可不是一個尋常人,我能夠同他一起合計事情,天下還有什麼值得憂慮的呢!”便任命荀攸做了軍師。

荀攸很快就表現了出衆的智謀才氣,建安三年(公元198),荀攸跟隨曹操征伐張繡。荀攸對曹操說:“劉表和張繡是相互依恃的豪強,然而張繡只是一支沒有根基的遊軍,只能在劉表這兒乞食仰息,劉表必然不能長期保障他的糧食供給,這種形勢決定了他們將來必然分離。如果暫緩進軍,等待他們分離,再通過誘降就可以將張繡招致麾下。如果逼迫太急,反而會促使他們相互支援。”曹操沒有聽從荀攸的建議,進軍到了穰城,劉表果然派兵支援張繡,形勢對曹操不利。這時曹操對荀攸說:“不採用你的建議才弄到這步田地。”曹操無奈撤退,靠着設奇兵纔打敗了張繡。同年,曹操從宛城回軍征討呂布,進軍至下邳城下。呂布固守,曹軍久攻不下,士卒疲憊,曹操產生了撤兵的念頭。荀攸和郭嘉都勸曹操,說:“呂布軍三戰都敗,已經銳氣大減,軍隊也沒有鬥志了。呂布有勇無謀,陳宮有智謀但他設謀遲慢,如果趕在主將呂布銳氣沒有恢復,陳宮的謀略還沒有設定,這時候緊急攻擊他們,呂布就可以被徹底打敗。”曹操於是引水灌城,加緊進攻,終於攻破下邳,生擒呂布。

官渡決戰之前,袁紹派郭圖、淳于瓊、顏良進攻東郡的白馬,曹操北上救援。荀攸對曹操說:“如今我軍兵少,難以力敵,只有分散敵軍的兵力才能取勝。主公可以先帶兵赴延津(在白馬以西),假裝要渡過黃河,斷敵後路,袁紹必然要分兵應付;然後,再以輕裝部隊偷襲白馬,攻其不備,定可活捉顏良。”曹操欣然採納。戰場形勢果然和荀攸預料的差不多,袁紹軍顏良被殺,曹操解了白馬圍。曹操遷走當地的民衆,沿着黃河向西轉移。此時袁紹也渡過了黃河,緊追曹操,終於在延津追上了曹軍。曹操命令部隊停止行軍,在山南坡上安營紮寨,派人登上高壘瞭望敵情。偵查的人最初報告說:“大約有五六百騎兵。”不一會兒又報告說:“騎兵正在增多,步兵更是數不勝數。”曹操說不用再報告了,當即下令騎兵卸鞍放馬。這時候,從白馬運來的糧草和軍用物資堆得滿路都是,衆將認爲敵人的騎兵太多,不如退守保衛大營。荀攸卻看出了曹操的用意,說:“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爲了誘敵上鉤,爲什麼要撤回去呢?”曹操看着荀攸,兩人心領神會,相視而笑。袁紹的追兵由大將文丑和劉備率領,光騎兵就有五六千,可是他們看到了輜重就不管不顧地搶奪,被曹操迅速出擊打敗,文丑被斬。曹操得以順利地撤回到官渡。官渡相持,曹操軍中的糧食將要用盡,荀攸建議派遣徐晃襲擊袁紹的運糧車隊,取得成功;許攸來降,並建議襲擊袁紹的烏巢糧倉,衆將謀士都持懷疑態度,只有荀攸和賈詡力勸曹操採納許攸之計。曹操親率大軍襲擊烏巢,留下荀攸協助曹洪守衛大營。袁紹的部將張郃、高覽來降,曹洪心中孤疑不敢接受,是荀攸說服曹洪接受他們。

建安八年(公元203),曹操征伐劉表,這時候,袁譚、袁尚兄弟爲爭奪冀州地盤相互攻打,袁譚派遣辛毗來乞求歸降。曹操徵求衆人的意見,多數人認爲劉表強,袁氏兄弟不足爲慮,應該先征討劉表。荀攸卻認爲,劉表其人沒有大志,暫時留下他並不會造成多大危害。而袁紹經營冀州多年,有很好的民衆基礎,如果兄弟二人和睦,將很難征服他們。現在兄弟兩人大打出手,呈現出勢不兩立的態勢,機不可失,應該趁他們內亂而奪取冀州,天下可定。如果等到他們內部整合好,其實力歸於一個人,到那時候再想獲取河北就很困難了。曹操採納了荀攸的意見,接受袁譚投降,很快打敗了袁尚。

袁譚派遣來的使者辛毗也勸曹操接受袁譚投降,說兄弟相互攻伐,這是自取滅亡,曹操應該把握這樣的好時機。如果說兩人的話誰起的作用更大一些,應該說是荀攸,畢竟這時候辛毗還不是自己人嘛!

河北平定以後,曹操上表,荀攸被封爲陵樹亭侯。建安十二年(公元207),曹操大規模的論功行賞,荀攸的食邑戶數增加了四百戶,比初封時增加一倍還多。曹操認爲,作爲謀士,功勞第一是荀彧,第二就是荀攸。曹操被封爲魏王,荀攸被任命爲魏國的尚書令。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五十八歲的荀攸在跟隨曹操征伐孫權的途中去世。後來一旦提起荀攸,曹操總是會悲傷流淚。在曹操看來,荀攸在身邊輔佐他二十年,沒有一點兒可以讓人非議的地方。還說,荀攸是真正的“賢人”,就是那種人們所說的“溫良恭儉讓”具備的人。他就像孔子所稱讚的晏嬰那樣的人,與人交往久了,人們就會敬重他。曹操經常對別人說,荀攸這個人,“外表愚鈍而內裏機智,外表怯懦而內裏勇敢,外表孱弱而內裏剛強,不矜伐自己的特長,不居恃自己的功勞,他的機智人們可以達到,但他外表的愚拙卻很難有人達到,就像顏回、寧武這樣古代大智若愚的聖賢,也不可能超過他”。同時還對作爲太子的兒子曹丕說:“荀攸是人們的師表,你應該對他恭敬有禮,好好敬重他。”曹丕也真的對荀攸敬重有加,有一次曹丕看望病中的荀攸,竟然拜倒在荀攸牀前。

荀攸爲什麼能夠得到曹操如此高的評價?這與荀攸富有智慧,辦事注意分寸和刻意保持低調有關。他對平定冀州立有大功,有親戚問他是怎樣說服曹操先征討河北的?荀攸說,當時辛毗來爲袁譚乞求投降,大軍前去平定,我哪裏知道什麼?所以,儘管他經常在曹操身邊出謀劃策,所以很多人包括他的子弟也不知道他到底說了些什麼。

荀攸不可能沒有值得非議之處,曹操又說了他那麼多內外的區別,但爲什麼又給荀攸這麼高的評價呢?這就是曹操要給臣下樹立一個榜樣。作爲臣子來說,不管你是多麼的智高才大,就是不能表現的比領導高明。你收斂低調,領導可以誇大其詞地表揚,因爲這當中包含着他的虛心和從諫如流,體現的是他能用人會用人,但就是不能容忍你自己自行吹噓。自我吹噓,儘管所說全都是事實,總會讓人覺得你比領導還要高明似的,而這正是封建社會在上者所忌諱的。就像那個許攸,對於官渡之戰有大功,這是不爭的事實,但要說沒有他,曹家就不會有今天(進入鄴城),這不免就有點兒太過了。一個謀士的計策再好,還必須要主公認可,三軍用命纔可以有效,否則,也只不過是另類的紙上談兵。曹操極力地擡高荀攸,恐怕還有藉機打壓一些像許攸那樣人的用意。當然了,曹操表揚人一貫不吝嗇好話,只不過對於荀攸來說有點了更爲誇張罷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