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歷史上的劉封到底犯了什麼罪?

揭祕:歷史上的劉封到底犯了什麼罪?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封是劉備的養子,武藝高強,作戰勇猛。劉備手下有能力的將軍本來就不多,剩下的更是青黃不接,但正在劉備用人之際,劉封卻因罪被處死了。那麼,劉封之罪該不該被處死,諸葛亮的話在劉封被處死過程當中又起到了什麼作用呢?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揭祕:歷史上的劉封到底犯了什麼罪?

劉封之罪有三,劉備責怪他的有兩條:欺壓侵犯孟達和不救援關羽,另外一條就是丟掉上庸。

一是欺壓侵犯孟達

孟達是劉璋的手下,是最早投靠劉備的幾個人當中的一個,曾經帶兵迎接劉備入川。劉備接手益州後,任命孟達爲宜都太守。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命令孟達向北進攻房陵。孟達奪取房陵後,繼續北上準備進攻上庸。這時候劉備擔心孟達不能單獨獲勝,就派劉封從漢中沿着沔水南下,前來統領孟達的部隊。到了上庸後,上庸太守申耽投降了,劉備就繼續讓他當太守。劉封升職爲副軍將軍,留下來繼續駐守上庸。這樣一看,上庸的得手基本上是孟達的功勞,劉封有點兒坐享其成的意味。劉封和孟達不和,還經常吵鬧,是因爲孟達覺得自己本事大功勞大,還是劉封以劉備養子自居看不起任何人?這個恐怕是難以說清了。又不知道是劉封要顯示自己的權威還是孟達太過招搖,反正是劉封將孟達出行時的儀仗樂隊給奪了(奪達鼓吹)。再加上當時沒有救援關羽,孟達覺得自己沒有了出路,就向北投降了魏國。

爲什麼要把這個“奪達鼓吹”當作一項罪狀呢?其一要看這個儀仗是不是劉備所賜於的。當時的諸侯就是獨立於一方的君主,不管劉備稱沒有稱王,他都是君主。假如是這個儀仗鼓吹是劉備所賜,或者是劉備批准使用的,劉封都沒有權力剝奪。其次是劉封有沒有權力統領整個上庸,即像關羽一樣“總督荊州”。如果沒有,劉封奪取孟達的儀仗就是越權,像對孟達這種太守級別的越權處置會是一種什麼性質?不用說就是僭越。上庸屬於荊州,原來是關羽總督荊州,後來也不見劉備給過劉封這樣的權力,所以,劉封這種僭越行爲就是死罪。

二是不救關羽。說起來這是不聽關羽調度的一件事。現在有人糾結於劉封出兵了,關羽就不能夠兵敗甚至被殺嗎?其實討論這個問題意義真的不大。劉封的罪不在於救得了救不了關羽,而是他不聽從關羽的命令出兵。劉備給關羽的任務是總督荊州,爲了讓他能夠順利地行使職權,劉備又給了他假節鉞的權力。也就是說,關羽在荊州可以像劉備一樣行使權力,包括不用請示殺掉任何一位荊州官員。關羽敢不敢使用這個權力,會不會真的使用這個權力是一回事,理論上他是有這個權力的。或者說,關羽如果能夠活着來到上庸地區見到劉封,他是有權處死劉封的。對於劉備來說,這也是權威問題。你給了一個人像你一樣的權力,手下的人根本就沒有拿着當回事,那你這個漢中王算咋回事?換句話說,這個時候關羽的命令和劉備的命令是一樣的,你不聽關羽的命令,就是不聽劉備的命令,否則還要哪個節鉞幹什麼?那可真的連一個落草爲寇的山大王也不如。所以,劉封在這兒犯得也是死罪。

還有就是第三個連帶問題,劉封丟掉了上庸。劉備爲什麼沒有直接說這個問題呢?因爲這個問題包含在孟達問題之中,另外一個就是上庸當時軍權和行政權是分離的。當時的上庸太守是申耽,還是員鄉侯的爵位,投降後,劉備爲了籠絡他給他加了一個徵北將軍。申耽還有一個弟弟叫申儀,劉備給了他一個西城太守,建信將軍。而劉封就從副軍中郎將升爲副軍將軍。這很符合劉備的風格,諸葛亮就是從軍師中郎將升任爲軍師將軍的。如此一來,上庸地區是這樣一個格局:軍事最高長官是劉封,領兵的是孟達和申氏兄弟,行政上屬於坐地戶申氏兄弟。孟達和劉封合不來,兩人又沒有救援關羽,都害怕劉備追究責任。不過,劉封是劉備的養子,孟達認爲劉備是不會追究劉封的(疏不間親),害怕自己當了替罪羊,就叛變了。投降後的孟達帶着魏國大軍回來了,魏國想奪回這塊地,孟達也想做這兒的長官。叛徒的作用不在於他的能力有多強,而是在於他對原來集團的破壞力太大,申儀有沒有被孟達策反不知道,反正他帶兵叛亂了,劉封只好跑回成都。

一個地區丟了,看起來罪魁禍首是孟達,助紂爲虐是申儀,但住在這個地區的最高長官就不應該爲此負責嗎?若要說地方丟了都是太守的責任,那軍隊呢?他劉封敢說不該負責?街亭本來就不是蜀漢國的,兵力不過是五營之兵,王平還帶回來一營,諸葛亮還是把丟街亭的馬謖斬了,劉封又該是什麼罪?怕是砍頭是最輕的處罰了吧?

所以,劉封所犯之罪,隨便那一條,最輕的都是砍頭。不過,這個人有一個特殊身份,劉備的養子!劉備收養他的時候,妻子兒女都被曹操抓去了,是死是活不知道,反正身邊沒有兒子,收養劉封意味很重。尷尬的是,不久劉備有了自己的親生兒子,而且還不止一個。到劉封逃回成都,劉禪已經是漢中王太子啦!在那個時代,養子和生子那是一樣的。比方說曹真,他爹姓秦,曹操收養了他,誰又敢說他不是皇族!還有東吳國那個朱然,本性施,過繼給朱治爲子,朱治有了兒子,去世後朱然想恢復本姓,孫權不同意,只能繼續姓朱。朱治自己生的兒子叫朱才,朱然的兒子叫朱績,朱才毫無爭議就是朱績的叔叔,朱纔去世後所領之兵就是交給了朱績。所以說,如果這個人不是劉封,那是很好處理的一件事。殺了他,那叫依法行事,像處置馬謖那樣;饒了他,那叫法外開恩,“不深責”,像劉備對待廖立一樣,廖立丟了長沙。但這個人既不是馬謖也不是廖立,他是劉封。饒了他,這叫枉法甚至是廢法,從此哪裏還有“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殺了他?這不是過河拆橋卸磨殺驢,對於一個沒有最大用處之人棄之如敝屣嗎?那劉備的博大胸懷仁義形象該放到哪兒?這就是劉備的難處。

劉備的苦該和誰說?這時候該諸葛亮出場了。在這件事情上,諸葛亮是相對灑脫的,他把劉備從兩難的煎熬中拽了出來,那就是“易世之後”的問題。那意思是說,等到哪天您不在了,劉禪那點點本事能管得了劉封?他可是不聽調度還不守規矩的人。不趁着現在有你來做個了斷,你要把這個爛事留給你那個沒有多大能耐的兒子嗎?可以說是一句話點醒了劉備,明白過來的劉備不再猶豫掙扎,爲了兒子和他自己的江山,他也顧不得什麼仁義仁慈啦。其實對於諸葛亮來說,輔佐誰也是輔佐,如果能選擇,爲什麼不選擇一個能力強的呢?就像現在的職場,你是選擇一個能力強的領導還是選擇一個佔茅坑的領導?反正三國時期那些文臣武將都向有能力的領導那兒跑,跑不了的才選擇留下,也許他是本地人。比方說人人都說“闇弱”的那個劉璋,如果不是整個家族都在益州,誰不是都早早的投降了劉備?但是,畢竟這是一件非常傷面子也就是打臉的事情,所以劉備“爲之流涕”。我個人理解,劉備是在爲這件事流涕,其中包括自己的臉面,而不僅僅是爲了劉封。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