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武則天到了晚年時期,她又是如何定下還政李唐的對策?

武則天到了晚年時期,她又是如何定下還政李唐的對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8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日中則昃,月盈則虧,就算武則天再強勢,終歸有沒落的一天,這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誰也無法避免。武則天到了晚年,已經定下還政李唐的對策,隨即放鬆下來,張易之、張昌宗兩位男寵趁虛而入,朝廷大權旁落,武周政權陷入空前危機。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一、張易之、張昌宗肆意妄爲

史料記載“太后春秋高,政事多委張易之兄弟;邵王重潤與其妹永泰郡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竊議其事。易之訴於太后,九月,壬申,太后皆逼令自殺。”

男性皇帝自然是要後宮佳麗三千,武則天沒有那麼大魄力,但同樣找了不少男寵服侍。仗着武則天的寵信,張易之、張昌宗權傾朝野,愈發放肆妄爲。

武則天到了晚年時期,她又是如何定下還政李唐的對策?

公元701年,一次,李重潤(太子李顯的嫡長子)和永泰君主(李顯的七女)夫婦,私底下議論張易之兄弟,作爲李唐子弟,自然不說張易之什麼好話。本來這事不是什麼大事,但有人私底下將這事透露給了張易之。

心胸狹隘的張易之馬上將其稟告給武則天,武則天對兩位面首的寵愛,已經到了無法附加的地步,很快武則天下令,逼迫邵王李重潤、永泰郡主夫婦自殺。邵王李重潤可是太子李顯的兒子,正經的皇親國戚,僅僅因爲私底下說了張易之幾句壞話,就稀裏糊塗被逼死了。

由此可見張易之的能量有多大,朝臣是有苦難言,大多彈劾張易之兄弟的奏摺毫無效果,甚至還會被他們倒打一耙,就算不丟命也會被扒層皮。太子李顯本來膽子就小,他很怕哪天武則天一生氣,把他也整死,所以也是夾着尾巴做人,沒有一點太子的威勢。

二、五大臣同太子發動“玄武門之變”

李唐王朝的根基還在,李世民的恩澤和影響力也在,大臣們大多支持還政李唐王朝。張易之、張昌宗的肆意妄爲,激起了衆臣的一致反對,奈何文鬥沒有任何效果,於是幾位重臣準備採取特殊措施,即發動政變。

張柬之、崔玄、中臺右丞敬暉、司刑少卿桓彥範、相王府司馬袁恕己,密謀決定,直接率兵進入皇宮,殺掉張易之、張昌宗,爲國家剷除毒瘤。張柬之身爲宰相,德高望重,他找到右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得到了李多祚的支持。

史料記載“時太子於北門起居,彥範、暉謁見,密陳其策,太子許之。”

五位大臣的政變目的是扶李顯即位,最重要的就是得到太子的支持,而且政變當天李顯必須一起去,只有這樣政變纔有可能成功。李顯起初是答應了,但在政變當天又猶豫了。政變不同於其他,是將腦袋別在褲腰帶上,而且他們面對的是武則天,一旦失敗,這幫人可能一個也活不了。

公元705年,二月二十日,張柬之、崔玄等人率五百人羽林軍到了玄武門,李多祚、李湛奉命去接天子李顯,到了關鍵時刻,李顯害怕了。李顯對母親的恐懼已經深入骨髓,殺掉張易之、張昌宗不是他最關心的,他最怕驚動了武則天,可見李顯還是沒有做好心理準備。

武則天到了晚年時期,她又是如何定下還政李唐的對策? 第2張

箭在弦上,怎能不發,在衆人苦口婆心的勸諫下,李顯才勉強同意。在軍兵的簇擁下,五百羽林軍殺入玄武門,直接誅殺了張易之、張昌宗,這兩位害羣之馬終於得到了應有的報應。

張柬之很清楚政變的性質,那就是要麼不做,要麼做絕,張易之兄弟必定要殺,而逼迫武則天讓位也必須要做。八十多歲的武則天從夢中驚醒,看到周圍的軍兵,起初她有些驚慌,但很快鎮定下來,對於武則天而言,這也算不上什麼大風大浪。

武則天在人羣中看到李顯,隨即說道:“這事是你指示的嗎?既然那兩人已經死了,你就回你的東宮去吧。”李顯不敢答言。桓彥範馬上插言:“太子安得更歸!昔天皇以愛子託陛下,今年齒已長,久居東宮,天意人心,久思李氏。羣臣不忘太宗、天皇之德,故奉太子誅賊臣。願陛下傳位太子,以順天人之望!”

這意思已經很明顯了,政變已經開啓,怎麼就此收手,就算衆人不敢殺了武則天,將其囚禁起來也毫不費事。武則天見此情景,也只得委曲求全,敗下陣來。

三、武則天大徹大悟,放權太子李顯

張易之、張昌宗的同黨親友一同被處死,男寵集團被徹底瓦解。此時的武則天已經不是那個君臨天下的武皇,而是一個被軟禁的老人,這一生她痛苦過、徘徊過、妥協過、強大過,她利用酷吏殘害羣臣,卻也能知人善任,納士招賢,而這一切都已經成爲過眼雲煙。

在政變之前,武則天已經打算還政給兒子李顯,這已經是很大的進步。武則天在選定繼承人的問題上曾經猶豫過,武承嗣是侄子,而李顯是兒子,但畢竟還是兒子親近,在衆臣的說服下,才立李顯爲太子。

事已至此,政變已經發生,理論上,想要制服一國皇帝,只有一種方法,那就是殺,除非對方自動認輸,否則難逃一死。或許武則天在骨子裏還是想反抗,畢竟她已經強大了太長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幾乎沒有人敢違揹他的指令,而現在的武曌不同以往。

不論政變發生與否,她都會將皇位傳給太子李顯,只不過因爲政變的原因,把這個時間提前了,而結果也沒有任何變化。既然如此,那還做什麼無意義的抵抗?

公元705年,二月二十三日,武則天頒佈詔書,讓太子李顯處理國家政務,二十五日,李顯即皇帝位,大赦天下。

史料記載“遺制: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

在彌留之際,武則天放棄了一切執念,去掉了自己皇帝稱號,改爲則天大聖皇后。人之既老,其言也善,武則天這一生想做的都做了,不想做的也做了,理應沒有什麼後悔的事,而最終她能順利將政權交換李唐,也實在是難能可貴,如此人生,足矣!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