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邦託孤給大臣 大臣爲什麼將其嫡孫全部誅殺

劉邦託孤給大臣 大臣爲什麼將其嫡孫全部誅殺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劉邦和託孤大臣,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劉邦作爲漢朝的建立者,在歷史上非常有名。不過在劉邦死後15年,他的託孤大臣卻將其嫡孫全部誅殺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劉邦託孤

劉邦這一輩子非常傳奇,創建帝業的時間非常晚,可以說他的前半生非常平凡。直到秦二世上位後,劉邦的人生纔開始出現轉折。秦二世暴政,導致天下不滿,羣情憤勇,最終竟然遍地狼煙,秦朝軍隊忙於應付,並最終在鉅鹿之戰中被項羽擊潰。項羽入主咸陽後,開始大封天下,劉邦被封爲了漢王,不過劉邦這個人並不甘心,他一直是心懷天下的,於是不久後便起兵與項羽對抗,並最終擊敗項羽建立了漢朝。

劉邦託孤給大臣 大臣爲什麼將其嫡孫全部誅殺

作爲漢朝的建立者,劉邦非常有才能,有人曾評價劉邦爲封建皇帝裏邊最厲害的一個,不過再厲害的人,最終也是無法長生不老,於公元前195年去世。就在劉邦去世前,爲了使得漢朝能長治久安,劉邦選擇了讓呂雉當權,命她輔助小皇帝。這一點劉邦其實幹的並沒有錯,因爲當時的漢朝,許多幫劉邦開國的功勳仍然活着,僅憑小皇帝是無法壓制住這些人的,必須要呂雉這個厲害的政治家在一邊輔助。當安排好了呂雉後,劉邦還爲呂雉留下了一幫忠心可靠的幫手。

《史記》:而呂后問:“陛下百歲後,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上曰:“曹參可。”問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憨,陳平可以助之。陳平智有餘,然難以獨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爲太尉。”

劉邦託孤給大臣 大臣爲什麼將其嫡孫全部誅殺 第2張

從劉邦的安排來看,他留下的託孤大臣有蕭何、曹參、王陵、陳平、周勃,這些人都是漢初頂尖的人才,能夠很好地幫助穩定天下。而呂雉當政初期也確實是人盡其才,重用了這些大臣,把漢朝打理得井井有條,只不過隨着權勢的變大,呂雉幹了一件特別愚蠢的事情。

呂氏覆滅

劉邦讓呂雉輔助小皇帝,呂雉在這方面確實做得不錯,成功地使漢朝得以維持穩定。不過在這期間,呂雉也幹了一些震驚衆人之事。在劉邦死後不久,他就設計殺了戚夫人的兒子,並將戚夫人斷手斷腳,做成了人彘,殘忍至極。就連他自己的兒子劉盈都受不了這種慘狀,被嚇得魂不守舍。由於呂雉太過強勢,劉盈處處受到壓制,最終鬱鬱而終。

劉邦託孤給大臣 大臣爲什麼將其嫡孫全部誅殺 第3張

劉盈去世後,呂雉又立劉盈的兒子劉弘爲帝,也正是在這一段時間,呂雉幹了一件特別愚蠢的事情。呂雉爲了掌握大權,以太后的名義臨朝稱制,而且逼迫大量功臣退位,讓呂家的人進入朝堂,衆人敢怒不敢言。發展到後面,呂雉還公然違背劉邦的白馬之盟,大肆分封呂家的人,讓他們成爲異姓王。可以說,呂雉的做法已經是引起了衆怒。不過由於呂雉威嚴太甚,且頗有手段,所以大家都不敢反抗,直到呂雉去世。

呂雉去世前,已經預感到了自己做得太過分,她死後呂家可能會遭到清算,所以要求呂家人牢牢地控制住軍權,不要爲自己送葬。不過即便如此,在陳平、周勃等託孤大臣的帶領下,衆人羣起攻之,還是擊敗了呂家人,拿回了權力,而呂家的結局自然是被斬盡殺絕了。除掉呂家衆人之後,接下來的事情讓衆人爲難了。

劉邦託孤給大臣 大臣爲什麼將其嫡孫全部誅殺 第4張

因爲現在的皇帝劉弘也是呂家的人,呂雉是他的奶奶,而且他也娶了呂家的女兒做皇后。如果等他長大,誰能保證他不會爲呂家翻案復仇呢?最終衆人採納了陳平的建議,於公元前180年詐稱劉弘及其兄弟並非劉邦的嫡孫,將其全部誅殺。

原文:諸大臣相與陰謀曰:少帝及樑、淮陽、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呂后以計詐名他人子,殺其母,養後宮,令孝惠子之,立以爲後,及諸王,以彊呂氏。今皆已夷滅諸呂,而置所立,即長用事,吾屬無類矣。

劉邦託孤給大臣 大臣爲什麼將其嫡孫全部誅殺 第5張

實際上劉弘等人的確確是劉邦的嫡孫,是劉邦的血脈,只不過因爲他們也是呂雉的血脈,和呂家有親,衆臣害怕他們日後長大,得知呂家覆滅的真相,爲呂家復仇,所以才陰謀誅殺了他們。這其實也是比較好理解的,衆人辛辛苦苦推倒呂家,將呂家斬盡殺絕,如果還是任由劉弘做皇帝,那他們這些人日後的結局會是什麼樣的呢?不管怎麼說,劉弘和呂家關係也太親近了,如果不處理他們,這如何能讓衆人安心呢?

結語

劉邦辛苦建立漢朝,臨終前爲兒子安排好了大臣輔助,不過最終他這嫡子一脈還是被託孤大臣斬盡殺絕了,所有嫡孫都被處死,還被污衊爲並非他的嫡系血脈,令人非常震驚。這一切距離劉邦去世僅僅過了15年,劉邦泉下有知,不知道有何感想。不過這一切的結果還是呂雉種下的,如果不是呂雉行事太過霸道,打擊劉姓諸王,大封呂家衆人,又怎麼會惹起衆怒,使得呂家被斬盡殺絕呢?怎麼會使得劉邦的嫡孫慘死託孤大臣手中呢?

(本文主要參考《史記》《漢書》)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