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他爲什麼能被後世所詠贊?

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他爲什麼能被後世所詠贊?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7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知道嵇康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

“請問是否聽聞一位叫嵇康的人”?

“前路竹林中有七個人,其中長相俊美,肆意飲酒的那位便是了”。

一路尋君跡,熟不知你在這竹林深處追尋着自己的世界。

衆所周知,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朝代更替最頻繁的時期,連年征戰,民生凋敝。但這一時期的也出現了一波文化潮流,出現了許多不肯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文人,他們不甘貴族的蠻橫特權,一般的文人沒有辦法實現自己所崇尚的政治抱負,在廟堂之外追尋自己的理想,更加遵循自己內心的選擇不被世俗所左右,保護着自己的文人氣韻與傲骨。竹林七賢就是其中的代表,而今天我們就單談其中的一位---嵇康。

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他爲什麼能被後世所詠贊?

如果說千年的歷史有哪個朝代最不受約束,那一定非魏晉南北朝莫屬。與其他朝代的文人不同,許多魏晉的文人並不在乎功名利祿,他們讀書只是爲了有更高層次的追求,這也導致魏晉的文人身上有其他朝代文人所無法匹敵的“文人傲骨”。更讓人吃驚的是在當時一位文人的名聲可能會超越當朝皇室宗親的名望,文人特立獨行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着最激烈的情感。他們獨特氣度、優雅也沒有被歷史的塵埃淹沒,在百年後的今天依然存在於我們的心中。

嵇康從小世家出身,自幼天資聰慧,博覽羣書,精進六藝。成年後喜愛道家老莊學說,一本《養生論》更是我國養生著作中較早的文章,論述通透,文筆斐然。遊山採藥、彈琴吟詩,嵇康讚美古代隱士的事蹟,一直嚮往出世的生活,堅拒出仕爲官。爲此他還爲自己列舉了“七不堪”、“二不可”的原則,如此恬淡無欲,堅持着自己的心境。他所熱愛的竹林在他自己的心中就是一片淨土,對酒當歌、吟詩作對、自由自在、不拘於禮法世俗。

嵇康崇尚玄學新風,“自然超越論”是他主要的玄學思想。這與當時社會上禁錮人思想的儒學綱常倫理截然不同,這也是自董仲舒確認儒學崇高地位之後第一次遭受的強烈衝擊。政治淪爲脅迫弱者、實行暴政的工具,更多像嵇康這樣的有識之士不再追求出仕,反而隱匿鄉野,追求自然野趣。嵇康也形成了自己獨到的自然思想,其中“超名教而任自然”對後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種與司馬集團所倡導的儒學名教,明處標榜着“孝治天下”暗處做着謀權篡位之事大相徑庭。這也許是那個時代知識分子們一種自我解脫的方式,對仕途迷茫無比,對國家、政權失去信任。無法在現實中尋找自我發掘的價值,那就追尋自己靈魂的解脫從而獲得自由。

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他爲什麼能被後世所詠贊? 第2張

對於自然之風的倡導也在嵇康的音樂中得以體現。嵇康自己的音樂思想核心就是“聲無哀樂”,意思就是情感雖然是人純粹主觀的意識而音樂是客觀的存在。他也並不倡導音樂來反映實世現狀的傳統,認爲音樂來源於自然本身,不能單純只評判音樂演奏者的藝術水平來分高低。這看似簡單但也體現了他對於音樂的極致追求,這樣隔絕世俗的音樂又怎不爲世人所詠贊呢?

一曲廣陵散彈盡,天下誰人不識君。絕唱天下的“廣陵散”也是出自嵇康之手。景元四年的夏天,京師洛陽東側的馬市刑場三千太學生上書奏請拜嵇康爲師,希望權臣司馬昭能愛惜賢士,藉此豁免嵇康的死刑,但即便如此也沒能阻止屠刀的落下,就這樣一代名士隕落在暴政之下,“廣陵散”自此也真正成了絕唱,正所謂嵇康歿,廣陵散(sàn)。最後這位名士也憑藉自己獨特風骨一次又一次地被提及名字,後人學者、畫家對於他更是高山仰止。

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他爲什麼能被後世所詠贊? 第3張

遠廟堂、尋其志,竹林間放歌縱酒,夜半琴聲洛陽響。世人皆墨尋一片清淨的天地又何其困難,但他最後做到了活在自己的天地從未丟失自己的精神、靈魂,即使到生命的最後嵇康也是如此坦然。有人也許會認爲魏晉名士過於自我,大丈夫不安邦定國而只爲安逸。正所謂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他們又何嘗想爲兼濟天下出力,爲國家現狀傷感流露更多的是無可奈何,但他們還是表現出了與一般人不同的追求與試圖改變現狀的意識從未泯滅。

最後“竹林七賢”也在各種勢力威逼利誘下逐漸瓦解。唯獨嵇康始終保持與司馬家族對立的態度,這也最終給他自己招來了殺身之禍。到生命的最後,他依舊灑脫並不貪戀世間的一切,只是擔心手下一曲美妙音律無人可繼承。他希望世人記得的不是他獨立與世俗之外的張揚,而是真正的學術、藝術。所幸《廣陵散》也並沒有與他一同隕落,歷經九百年依舊流傳在世間。也許最後廣陵散成了嵇康,嵇康也就是那一曲廣陵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