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高熾登基爲帝的時間只有一年,爲什麼對他的評價那麼高?

朱高熾登基爲帝的時間只有一年,爲什麼對他的評價那麼高?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說起朱高熾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朱高熾雖然登基爲帝僅一年,但是他的太子監國生涯卻長達13年。評價朱高熾自然不能以他當皇帝的幾個月的政績來評價,而應該把太子監國的13年算成他的執政生涯,以此來評價朱高熾,纔算是合適。

朱高熾在永樂二年(1404年)被立爲太子。從永樂七年(1409年)被明成祖下令監國到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駕崩期間,朱高熾受命監國6次,在六次監國期間,朝廷大事都由朱高熾決斷,所以朱高熾是永樂年間僅次於明成祖的明朝最高統治者,朱高熾其實爲當時的大明王朝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朱高熾登基爲帝的時間只有一年,爲什麼對他的評價那麼高?

太子監國時期穩定朝政

在明成祖時期,朱高熾實際上是作爲朝廷的二號人物存在的,他的六次監國時間至少在13年以上,佔據永樂一朝三分之二的時間,在監國期間,主要處理大明帝國的日常事務,除了重要決策由朱棣決定之外,其他的大小事務都有朱高熾決策。也就是朱棣所舉行的重大政治事項都有朱高熾在幕後主持後勤工作,也就是永樂年間的政績也有朱高熾的一部分功勞。

明成祖朱棣雖然被很多人喜歡,但是從永樂年間的情況出發,朱棣是一個好大喜功的君主。他在奪取皇帝之位後,進行了四項大規模創舉:

五次攻打蒙古四次出兵安南六次組織大規模貿易船隊進行遠洋遠航遷都北京,並且大規模擴建北京城。

當然這四項創舉是有其意義的,遷都北京和攻打蒙古是爲了加強北部邊防,增強國防力量,組織遠航船隊是爲了加強明朝對外聯繫。

朱高熾登基爲帝的時間只有一年,爲什麼對他的評價那麼高? 第2張

但是這些活動還是同時並舉,這些都需要鉅額的金錢和糧草:

攻打蒙古每次出征都是攜帶數十萬兵馬,而數十萬大軍的背後是幾百萬的民夫輸送糧草,而且幾次征討使得“戎馬資儲十喪八九”。消耗錢糧無數。征服安南,安南戰爭同樣損耗數十萬大軍,糧餉和軍費都到達百萬以上。明朝在當時還需要從內地調運糧食供應安南百姓的生活需要。營建北京的工程長達十幾年,對於北京全城進行改建和擴建,除了徵調大批工匠、士兵、百姓和囚徒組成建築北京城外,還在湖北、江西、浙江、山西、四川進行大規模伐木行動,而這些人的糧草是從南方轉運到北京。鄭和的遠洋航行共六次,每次有三萬多人蔘加,大小船隻一百多艘,但是遠洋航行以友好貿易爲主,並沒有得到多少利益,這使得遠洋航行耗費無數。

四大創舉的進行使得明朝內部出現大量的起義軍,也使得明朝上層官僚反對這些大工程。而作爲監國者的朱高熾就是其中之一。

朱高熾在監國行政過程給予一定的寬容政策使得明朝的民生有所緩解,而且他本人對於明成祖朱棣的大規模工程並不滿意,雖然在朱棣的壓迫下,朱高熾被迫配合朱棣的工程和戰事,但他對於大明帝國的超負荷運轉狀態是十分清醒的。所以在太子監國期間儘量進行寬容政策,維持大明王朝的相對穩定。

朱高熾登基爲帝的時間只有一年,爲什麼對他的評價那麼高? 第3張

發佈詔令,撥亂反正,維護大明王朝的統治。

在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病逝於北征途中,朱高熾繼承皇位,在穩定局勢後,朱高熾頒佈了《登極詔書》,《登極詔書》大規模廢除了朱棣時期的大工程和戰事,同時朱高熾進行穩定務實和安定民生:

停止對於蒙古的大規模戰事和遠洋航行。準備承認安南獨立,從安南撤軍,丟棄這個沉重的財政包袱。免除百姓拖欠的賦稅,赦免罪犯,停止皇家採辦和徵收物資。準備南遷南京,因爲通過運河從南方輸送物資前往北京,浪費太大,朱高熾想要遷回南京,避免浪費民生。赦免建文帝時期被朱棣貶罰爲奴的大臣家屬,恢復了這些人的自由,給予建文帝一朝合法性。

在朱高熾的推動下,永樂年間的弊政得以扭轉,社會經濟得到恢復,百姓負擔也減輕了很多。朝廷的政治環境也得到解脫,不在出現永樂年間的冤獄和血案事件。明朝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和安定的新時期。

由於朱高熾的政策符合當時明朝士民的期待,所以這一時期明朝走向繁盛時期,在朱高熾去世之後,朱高熾的撥亂反正的政策被兒子朱瞻基所繼承,朱瞻基繼續推動朱高熾的政策,明朝從安南退軍。整頓和完善了明朝的政治制度,繼續實施扶持農業發展的措施,所以這一時期,明朝迎來了“仁宣之治”。

結語:仁是朱高熾的廟號。

朱高熾在太子監國和統治期間對於大明帝國的穩定和發展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在他的推動下,明朝獲得了進一步的穩定和發展,可以稱得上一個有作爲的皇帝。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仁”字,“仁”字來源於朱高熾的廟號,並非諡號,朱高熾的諡號是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非常長,而且都是溢美之詞,這也是明清時期的慣例。而朱高熾的廟號是“仁宗”,廟號的選擇不一定來自諡法,他只有簡單的褒貶之意,而且從字面上講,都是好詞。所以“仁宗”只是褒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