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伯溫臨死前的十一字遺言是什麼 朱元璋爲何忌憚這個學問

劉伯溫臨死前的十一字遺言是什麼 朱元璋爲何忌憚這個學問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劉伯溫遺言,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洪武八年,曾經可與諸葛亮相媲美的神算子劉基,因感染風寒而一蹶不振,臥病在牀。當朝皇帝朱元璋知道此事後,派遣身邊較爲信任的胡惟庸,讓其率領御醫前去給予劉基救治。可劉基在吃藥後,不僅沒有得到舒爽,病情反而越發嚴重。後來因“心灰意冷”而向皇帝致仕,以圖告老還鄉。

在回到鄉間後,他已知自己時日無多,於是便叫來二子交代遺言。這遺言是不是十一字我們無從考證,但當中的具體意思凝練成十一字便是:“子孫切記不可再去學神算”

劉伯溫臨死前的十一字遺言是什麼 朱元璋爲何忌憚這個學問

劉伯溫:歷史上的才子,民間傳說中的天神

在民間有這樣一則傳說,相傳劉伯溫本就是玉皇大帝左側的一位天神,擁有無邊法力和神通,有着“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讚譽。後因民間戰火四起,元朝統治者荒淫無道,所以帶領龍的九子下凡,幫助朱元璋多去江山,穩定人間大鼎。

其實這些神話傳說都是人們對劉伯溫的一種過度描寫,其中本質還是因爲劉伯溫的神機妙算,導致了民間有很多人對其展開了各種各樣的個人崇拜。因此,本身就是才子的他,再經過人們的個人崇拜,就漸漸將劉伯溫神話,成爲了人們口中的神仙、天神。

劉伯溫臨死前的十一字遺言是什麼 朱元璋爲何忌憚這個學問 第2張

劉伯溫留下這“十一個”字的內心活動

劉伯溫被朱元璋欣賞,本就是因爲他對於“神算”類技術的把握,對於治世有着一套自己的理論體系,再加上此人性格正直,無結黨之心,故而在早期被朱元璋好生喜歡。

但朱元璋的喜歡是在能夠駕馭住此人的前提下,畢竟不是每個術士都會像諸葛亮對劉嬋那樣仁愛和上心,身爲將逝君主的朱元璋,所擔心的是在自己去世後,自己的接班人能不能將其也牢牢地駕馭住。他擔心北魏朝廷“司馬家族篡權”的事情再度發生,擔心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會被別人不費吹灰就吞併掉。

儘管,劉伯溫的才華和學識是朱元璋欣賞他的一個點,但這個點,卻在後來成爲了朱元璋以及其龐大家族所忌憚和害怕的那個點。劉伯溫知曉經世之道,所以早早就猜出自己的長處,可能往往就是要自己命的利刃,爲了保全子孫的安慰,爲了避免他們遭遇不必要的殺身之禍,劉伯溫才告誡他們一定不要再去學習這些“神算之學”,防止在後來遭受滅頂、滅族之災。

朱元璋爲什麼會忌憚劉伯溫的“學問”

封建社會之所以叫做封建社會,除了制度上的掣肘外,在思想上也是極度死板不靈活的。他們相信經驗的一成不變、相信鬼神之說。即使這個人是皇帝,是上天的兒子,也難逃該慮,這是根深蒂固的思想,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潛移默化的形成了一種積澱、一種文化,然後深遠持久的由最初的人,一代又一代的傳給了自己的子子孫孫。

所以,在那個時候,人們都會認爲,能夠掌握“神算”類學問的人,都是很厲害的,而這樣的一種厲害,在平民眼中是崇拜,是佩服,可在皇帝眼中便是隱患、是害怕。他們害怕此人的能力會在某一天推翻自己苦心經營的一切,害怕自己的子孫也受到這股量的吞噬,爲了能夠讓大明王朝如日中天,爲了子孫能夠徹底壓制住和掌控住這些臣屬。

劉伯溫臨死前的十一字遺言是什麼 朱元璋爲何忌憚這個學問 第3張

劉伯溫其實一早就已經感受到了危機,例如胡惟庸帶御醫給其送藥,吃後感覺不適找到皇上訴說,皇上的態度居然是冷漠和客套。所以,由此來看,劉伯溫也是從這裏感受到了一股不寒而慄的危機,故此在回到家鄉後好生叮囑他們。

所以,朱元璋的忌憚,是一種對其能力的忌憚,是一種封建思想、思想束縛下的擔心。

劉伯溫的此舉是多此一舉嗎?

劉伯溫的做法當然不是多此一舉,而是比別人多想了很多步。他伴隨朱元璋身邊多年,自然通曉朱元璋的脾氣,知道他的所思所想,以及所擔心的方方面面,故而將自己唯一對其有威脅的東西主動剔除,防止子孫在日後會被該“學問”所反噬。故而劉伯溫的此舉並不是多此一舉,而是走一步想五步的體現。

劉伯溫孩子在明朝後期是否安然無事?

劉伯溫死時留下了兩個兒子,他們一個是長子劉璉,一個是次子劉璟。劉伯溫可能本以爲拋棄了“神算之學”,並勒令子子孫孫不許去碰,就能夠防止自己的子孫會遭遇危險和危機,可他的兩個兒子並沒有能夠倖免於難。

長子劉璉在後來因爲與胡惟庸一黨不和,故而在後來墮入了井中,就這樣淹死了。大兒子確實沒有死於皇權,可是卻死在了潛在政敵胡惟庸的手裏。

次子劉璟活的比哥哥稍微長點,度過了洪武、建文,迎來了永樂登基。可是因爲性格過於剛烈,直擊明成祖篡位的事實,導致他死在獄中,含恨而終。

他的兩個兒子雖然因爲父親的做法,逃過了朱元璋的清算,但在最後還是沒有幸免一死,實在是令人嘆息不已。

劉伯溫臨死前的十一字遺言是什麼 朱元璋爲何忌憚這個學問 第4張

雖然劉伯溫的兩個兒子沒能夠活過永樂朝,劉家也一直蒙羞,但在大明世宗嘉靖帝時,事態發生了反轉。因爲當時有個刑部侍郎是劉伯溫的同鄉,可能在少時也是劉基的小迷弟,所以敢於抓住恰當的時機向朱厚熜建議讓劉伯溫配享太廟,世宗便答應了。也正是因爲劉伯溫在後來的明朝中,慢慢被人們所重視,故而其九世孫在後來被重新啓用,擔任了大明朝的武職職務。

雖在後來,劉伯溫的兒子們並沒有逃過殺生之禍,但最起碼沒有像藍玉、胡惟庸以及李善長之輩那樣,被明太祖朱元璋廢除掉了所有“道行”。雖然在劉伯溫時,劉家在大明中的地位已經不比當初,但是兜兜轉轉還是被後主恢復了名譽,恢復了往日的榮耀,其子孫也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