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東漢宗室劉虞,他的一生都經歷過什麼?

東漢宗室劉虞,他的一生都經歷過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7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東漢宗室劉虞的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因爲外戚與宦官輪流亂政,加上爆發了震驚朝野的黃巾之亂,使得地方豪強崛起,形成東漢末年諸侯割據之勢,其中最具代表的便是劉表、袁紹、曹操、袁術等人。“漢室衰頹,人懷異心”,宗室中有提出“廢史立牧”,實爲取一安身立命之所坐觀天下大變的劉焉;隻身入主荊州,立意自守,而無四方之志劉表,宗室重臣尚且如此,又怎能相信袁紹等人沒有心懷異志呢?然而這羣獨狼中竟然混入了一匹“羊”,作爲帝室王公之胃,堪稱宗室清流的劉虞有着怎樣的起伏一生?

東漢宗室劉虞,他的一生都經歷過什麼?

一、貴胄之後,頗有仁德

劉虞是東海恭王之後,其祖父劉嘉做到了光祿勳一職,位列九卿之一,地位顯要,父親劉舒曾任丹陽太守。憑藉其宗室的身份,加上政績斐然,劉虞在獲舉孝廉後很快平步青雲,一步步做到了幽州刺史的職位。幽州爲窮州,雖然轄郡、國十一,縣、邑、侯國九十,但地處北方,且與少數民族接壤,根本就是一個苦差事。但劉虞沒有嫌棄,來到幽州後他廣施仁政,籠絡外族,幽州百姓都在歌頌劉虞的功德,而在鮮卑、烏桓等外族間劉虞都有着崇高威望,這也是後來爲什麼公孫瓚殺害了劉虞後會有烏桓王、鮮卑人感恩他的恩德找公孫瓚算賬。“自鮮卑、烏桓、夫餘、穢貊之輩,皆隨時朝貢,無敢擾邊者,百姓歌悅之。”但之後劉虞就因爲公事被免官,直到黃巾之亂爆發才重新受到重用。

中平元年(184),震驚東漢朝野的黃巾起義爆發,以張角爲首的起義軍很快攻破冀州諸郡。而在僅僅一個月內,全國八州二十八郡都發生戰事,黃巾軍勢如破竹,威震京師。東漢朝廷一方面組織名將前去平反,另一方面則任命劉虞爲甘陵國相,到冀州安撫救助受災的民衆。劉虞到了破敗不堪的冀州後堅持從自身做起,每頓飯不過一兩道素食,穿着破舊的衣服,以儉樸爲下屬榜樣,不久後劉虞升遷爲宗正,列爲九卿之一。

二、再平叛亂,恩威燕北

黃巾之亂平定後沒多久,前中山國相張純、前太山太守張舉與烏桓王結盟,發動叛變,戰火再度席捲北方,烏桓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等殉職,叛軍很快達到了數十萬人。後來張舉自號爲“天子”,傳書到各州郡說要取代漢朝,還指示烏桓王等五萬人部隊,進入青、冀二州作亂。因爲劉虞在北方的威望很高,東漢朝廷再度任命劉虞爲幽州牧,讓他前去平亂。劉虞到地方後,“罷省屯兵,務廣恩信”,還派使者離間一時上頭的烏桓峭王等人,懸賞通緝張舉、張純二人,很快就將叛亂平定了。

東漢宗室劉虞,他的一生都經歷過什麼? 第2張

攜大勝而歸的劉虞被拜爲太尉,但他推辭不受,接連推薦了衛尉趙謨、益州牧劉焉、豫州牧黃琬、南陽太守羊續,然後漢靈帝劉宏卻鐵了心還是拜其爲太尉。平亂後劉虞仍然坐鎮幽州,在任期間,“虞務存寬政,勸督農植,開上谷胡市之利,通漁陽鹽鐵之饒,民悅年登,谷石三十”,劉虞將幽州打造成了一方樂土,就連青、徐州百姓都逃難至此,劉虞也一視同仁,收視溫恤,“爲安立生業,流民皆忘其遷徙”。百姓安居樂業,但劉虞始終不忘節儉,常常粗茶淡飯,穿着樸素破舊的衣服,“遠近豪俊夙僭奢者,莫不改操而歸心焉”。

三、文武失和,兵敗被殺

公孫瓚發跡於北方,同北方遊牧民族爭戰不斷,“每聞有警,瓚輒厲色憤怒,如赴仇敵,望塵奔逐,或繼之以夜戰”,因此遊牧民族都害怕怨恨公孫瓚。然而劉虞不同,他主張以懷柔政策對待這些遊牧民族,在他們中積累了很高的威望。公孫瓚好戰,劉虞好和,兩人因爲政見不同導致關係逐步激化,而公孫瓚又受到劉虞的節制,常常通過放縱手下燒殺搶掠來宣泄自己的不滿,“瓚但務會徒衆以自強大,而縱任部曲,頗侵擾百姓,而虞爲政仁愛,念利民物,由是與瓚漸不相平。”兩人的裂痕越來越大,雖然不至於動手,但嘴仗不斷,今天是劉虞上書朝廷痛罵公孫瓚掠奪百姓的罪行,明天就是公孫瓚“舉報”劉虞要造反,文武失和導致朝廷也頭疼不已,無法解決。

東漢宗室劉虞,他的一生都經歷過什麼? 第3張

眼見關係難以調和,劉虞又不想公孫瓚做大做強,於是打算先下手爲強,趁着公孫瓚部曲在外征戰時發兵討伐。臨行前,從事程緒勸阻,被劉虞斬首,另一個從事公孫紀因爲曾經受到公孫瓚的厚待而連夜前去報信。當時公孫瓚手下不足,根本不是劉虞手底下十萬人的對手,但劉虞也因此輕敵,一下想着只抓公孫瓚就好,一下又不許焚燒城池,導致攻城不順,反而被公孫瓚順風縱火,殺得劉虞大敗。本來公孫瓚想要繼續扶持劉虞爲傀儡,自己掌握北方,正巧這時朝廷給劉虞的賞賜到了,公孫瓚於是誣陷劉虞之前與袁紹合謀要當皇帝,脅迫使者段訓將劉虞斬首,自己掌握了幽州。

“劉虞爲漢室名裔,恩信夙孚,乃以戰略之未嫺,謬思討瓚,卒至身死家亡,爲天下笑”。在爾虞我詐,成王敗寇的東漢末年,劉虞的仁德可以說是一股清流,董卓專權,勤王之師都想着能從中撈多少好處,而只有劉虞、孫堅等寥寥幾人忠於漢室,且劉虞堅決拒絕了袁紹等人立他爲帝的想法。但劉虞太小看了戰爭的殘酷,坐擁十萬不善戰事的兵卒,還堅持不要焚殺城郭房居,結果被公孫瓚反殺,“區區小惠,不足道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