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漢朝兩朝棟樑周亞夫,謀國不謀身,不過絕食而亡的下場

漢朝兩朝棟樑周亞夫,謀國不謀身,不過絕食而亡的下場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們知道漢朝兩朝棟樑周亞夫的結局嗎,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周亞夫,西漢時期傑出的軍事家,善於治軍領兵,一生追隨兩位帝皇,也算是戰功赫赫。但最終也不過是蒙冤下獄,絕食而亡的結局

實在是周亞夫其人,謀國而不謀身,作爲皇帝的臣子,剛直的性格,卻讓兩位帝王都心結怨氣。需要你的時候,自然會忍着你,可一旦不需要,便難逃悽慘的下場

公元前166年,匈奴四十萬騎兵入侵大漢,一直深入到離長安只有二三百里的地方,漢朝朝野上下大爲震驚。周亞夫就是此時從河內調至關中,擔任守衛長安的重要任務

公元前158年,匈奴騎兵分兩路直逼太原,爲了阻止匈奴南下,漢文帝讓令勉駐守狐口,蘇意駐守句注,張武駐守北地

長安自然同樣有軍事部署:徐厲駐守北棘門;劉禮駐守霸上;周亞夫則屯兵細柳。周亞夫成爲一名著名的將軍,正是從駐軍細柳開始的

漢朝兩朝棟樑周亞夫,謀國不謀身,不過絕食而亡的下場

雖然部署周全,但漢文帝爲了慎重起見,還是親自去西軍和北軍視察。凡是文帝所到的地方,無不傾營而出,迎候天子

文帝看到這種場景甚爲憂慮,不知匈奴來襲,該如何應敵。直到去到周亞夫那裏,情況就完全改變,不僅被攔在營外,幾經周折才得以進去

見到周亞夫後,卻並未被跪拜迎接,周亞夫道:“臣甲冑在身,不能下拜,請以軍中之禮相見”,周亞夫自然不是傲慢之舉,而是事實如此

當時的漢文帝,也並沒有因此怪罪周亞夫,反而大加讚賞。然而事後呢,回想起來,多少會覺得自己皇帝的尊嚴受到了損傷,心裏自然不會喜歡周亞夫

不過漢文帝是明君,他能夠剋制自己,知道周亞夫是能人,是忠誠,不會因一時好惡就將其貶值,甚至臨死之時,還對太子劉啓說:“如將來國家有急難,特別是叛亂之時,周亞夫可委以重任”

漢景帝初年,晁錯提議削藩,早就圖謀不軌的吳、楚等七國聯合叛亂。景帝想起了周亞夫,將平叛之事交給了他

周亞夫既未推辭,也未謙讓,只是接受任務,沒有多餘的語言。在景帝看來,這樣的周亞夫着實有些傲慢

不過有人平叛便好,周亞夫確實不負衆望,僅三個月的時間,就平定了吳、楚主力叛軍,七國叛亂也很快就平定了

漢朝兩朝棟樑周亞夫,謀國不謀身,不過絕食而亡的下場 第2張

因這次軍功,周亞夫被擢升爲丞相,但更是因爲這一次叛亂,周亞夫被景帝同胞兄弟樑王嫉恨上了,禍患就此埋下

當時叛軍吳、楚正全力攻樑,周亞夫已到達河南一帶,不過認爲吳、楚兩軍氣勢正盛,漢軍不宜與之爭鋒,任他們攻打樑國

甚至樑王向景帝求助,景帝命周亞夫援樑,周亞夫都沒有奉詔。最後吳、楚兩軍久攻不下,轉攻漢軍主力,被一舉擊敗。但是樑子就此結下了

樑王是竇太后的小兒子,極受竇太后喜愛,每次入朝,便會與竇太后說起周亞夫,且基本都是壞話,自然惹得竇太后不喜

公元前147年,竇太后要景帝封王皇后的哥哥王信爲侯,但是被周亞夫以王信無功斷然拒絕。此舉直接得罪了景帝、竇太后、王信三人

加之之前廢立太子的事情,漢景帝對周亞夫的不喜,已經遠遠地超過漢文帝。後來匈奴部酋六人來降,景帝高興,想將他們都封爲列侯

但其中有一位盧它人,曾經背叛漢朝投降匈奴,現在又投降漢朝,周亞夫認爲其是反覆無常之人,拒絕了。只是這一次景帝並沒有聽他的

周亞夫見景帝不從,很是識趣的稱病辭官,若是如此,頤養天年倒也能善終,然而周亞夫是有功勞有威望的人,景帝又豈能放心

漢朝兩朝棟樑周亞夫,謀國不謀身,不過絕食而亡的下場 第3張

不僅賜食試探,更是因爲周亞夫年老準備葬器,買了五百副甲盾,爲護喪使用,卻判定其謀反,將其下獄

大理寺當堂審訊,周亞夫說明原委之後,大理寺卿有些無話可說,然而深知皇上欲置其於死地。大理寺卿找了個藉口,算是石破天驚的判詞:“你就是不想在地上謀反,也想死了以後在地下謀反”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聽到這裏,周亞夫還有什麼不明白的了,再不辯駁一語。獄中五日,絕食而亡

一代名將,如此下場怎能不令人惋惜,不反地上,亦反地下的判詞,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然而封建社會的官場,有權就有理

而皇上無疑是權力最大的人,失了聖心,結局便已然註定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