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陳朝建立者陳霸先,歷史上第一個把自己的姓氏定爲國號的開國皇帝

陳朝建立者陳霸先,歷史上第一個把自己的姓氏定爲國號的開國皇帝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陳霸先:敢用姓氏做國號,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元朝末年,陳友諒殺死“天完”領袖徐壽輝,打算建立屬於自己的王朝。新朝到底叫什麼名字,陳友諒絞盡腦汁想了兩個霸氣的國號,第一個是“陳”,第二個是“漢”。其實,這兩個國號並不新鮮,因爲在歷史上都出現過。好在,丞相張必先畢竟讀過幾年書,他認爲“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陳友諒本就姓陳,就不適合用“陳”做國號了,所以,最終選擇了“漢”。

陳友諒是一代雄主,只可惜他遇到了另一位雄主朱元璋。在鄱陽湖之戰中,陳友諒一敗塗地,他的兒子陳理在武昌堅持1年後投降朱元璋,風風火火的“陳漢”王朝,在歷史上只存在了4年。

陳友諒雖然沒有建立“陳朝”,但把時間向前推移800年,另一位姓陳的人,曾建立過一個“陳朝”,這個人就是陳霸先。

南朝一共有四個朝代,分別是宋、齊、樑、陳。陳朝的建立者,就是陳霸先。在中國歷史上,把自己的姓氏定爲國號的開國皇帝,只有陳霸先一人。有意思的是,陳霸先雖然以“謀朝篡位”的方式建立了陳朝,但在歷史上,他名聲很好,歷史學家呂思勉甚至認爲,陳霸先得國最正!如今,陳霸先的後代,早已遍佈中國,本文,筆者就帶大家瞭解這位南朝最後一位開國皇帝——陳霸先。

一、百年預言,寒門逆襲

早在東漢時期,名士陳寔曾任太丘長,他晚年遷居潁川,陳氏一脈才慢慢發跡,陳寔的玄孫陳達曾擔任太子洗馬,他曾預言:此地山川秀麗,當有王者興焉,二百年後,我子孫必鍾斯運。(出自《南史·卷九》)意思是說,我們潁川祖宅山川秀麗,是龍興之地。兩百年後,我的子孫必定能成爲王者。 沒想到,這個百年預言,還真應驗了。兩百年後,陳家真的出現了一位帝王,此人就是陳霸先。

陳朝建立者陳霸先,歷史上第一個把自己的姓氏定爲國號的開國皇帝

作爲陳朝的開國皇帝,陳霸先出身寒微。南北朝是門閥世家的時代,陳霸先生於微末,本無出頭之日,但胸懷大志,盼望有一天能夠出人頭地。陳霸先讀過書,又練過武,因此村裏人推舉他爲裏司(村幹部),後來,他覺得一輩子待在村裏沒前途,於是到城裏擔任油庫吏(看管油庫)。人還是要有夢想的,萬一通過努力實現了呢?陳霸先不甘心做一個油庫吏,他在這一階段博覽羣書,兵書、史書、奇門遁甲他都有所涉獵。很快,陳霸先就遇到了他人生中的伯樂——蕭暎。

陳霸先所處的時代是南樑,蕭暎是南樑開國皇帝蕭衍的侄子,當時正擔任吳興(湖州)太守。一次意外的機會,蕭暎見到了陳霸先,他見陳霸先談吐不凡,便招攬他到自己的麾下擔任祕書,後來蕭暎被調任廣州刺史,陳霸先隨軍前往,此時的陳霸先,已近40歲。他的人生走完了一大半,才真放眼去看天下。

南樑的開國皇帝梁武帝

蕭衍是一位特殊的帝王,他稱帝之初,也算是一位仁君,可是他晚年怠政,沉溺於佛教,他不惜三次皈依佛門,讓朝廷出巨資把自己贖回,所謂“南朝四百八十寺”,大多發生在這一時期。正是因爲蕭衍如此,南樑的朝局才日益混亂,民生凋敝,各方起義此起彼伏。公元541年,交州(越南)土豪李賁發動叛亂,吃齋唸佛的梁武帝聽聞南疆有叛軍,立即讓廣州刺史蕭暎就近平叛。蕭暎志大才疏,他選擇在夏天出兵,大軍在叢林中慘敗。於此同時,南樑的周文育和杜僧明二位將領藉機發動兵變,包圍了廣州。

蕭暎身爲廣州刺史,剛吃完敗仗,又被自己人圍攻,嚇破了膽,只能關起門死守。這時,駐紮在城外的陳霸先聽聞蕭暎有難,帶着3000人馬就衝了過來。《陳書》雲:高祖(指陳霸先)率精兵三千,卷甲兼行以救之,頻戰屢捷,天閤中流矢死,賊衆大潰。好傢伙,陳霸先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他用三千人馬幫蕭暎擺脫困境,立下大功。周文育和杜僧明二人被陳霸先打服,從此歸順陳霸先,成爲陳霸先麾下的兩員悍將。

梁武帝蕭衍聽聞陳霸先的事蹟,非常驚奇,想看看陳霸先到底長啥樣,於是派畫師將陳霸先的畫像畫下來,送往建康。關於陳霸先的長相,史書雲“額頭隆起,手長過膝,有帝王之相”。

二、蛟龍入海,力挽狂瀾

陳朝建立者陳霸先,歷史上第一個把自己的姓氏定爲國號的開國皇帝 第2張

從底層的村幹部,到軍中將領,陳霸先經歷了20多年,陳霸先當年如果沒有遇到蕭暎,他一輩子或許只能是個小吏。從廣州之戰後,陳霸先這個名字,就開始揚名四海了。

蕭暎是陳霸先的貴人,但是,卻不是永遠的貴人,因爲此戰之後,蕭暎便病死了。陳霸先痛哭不已,他親自護送蕭瑀的遺體回建康,梁武帝聽聞後,下令讓陳霸先帶着蕭暎的殘部,立即去征討李賁。陳霸先跪別蕭暎,開始南征。

當時,平叛的兵馬以梁武帝的堂侄蕭勃爲首,蕭勃此人膽小,不想南下,於是和衆人商議,建議朝廷另派良將。其他人都附和蕭勃,只有陳霸先嗤之以鼻,陳霸先不顧衆人反對,帶着本部人馬衝入交州,陳霸先不顧叢林瘴氣,以犁庭掃穴之勢,迅速擊潰了李賁,平定叛亂。梁武帝大喜,封陳霸先爲振遠將軍、督七郡諸軍事。

侯景之亂,是南北朝永遠無法抹去的傷疤。當梁武帝蕭衍以86歲的高齡成爲一位“拜佛”皇帝時,羯族人侯景帶兵攻陷了南樑的都城建康,梁武帝一生吃齋唸佛,雖然當了皇帝,也很少吃肉,他沒想到自己的都城就這樣毀於一旦。建康城本來有十萬百姓,在侯景入城後,殺得僅剩四千人,淪爲廢墟,繁華的南朝,經此一劫,幾乎成爲地獄。

這場叛亂爆發後,在嶺南的陳霸先立即決定北上勤王,在那個年代,沒有宗室的大旗,陳霸先很難凝聚人心,於是,陳霸先打算投奔到蕭勃的麾下,沒想到,蕭勃不願爲王朝盡力,他只想坐收漁利,陳霸先辭別蕭勃,帶兵去投奔湘東王蕭繹,蕭繹是梁武帝蕭衍的第七子,父親有難,他焉能不管。於是,蕭繹派大將王僧辯與陳霸先一同領兵北上,攻打侯景。

陳霸先出身寒門,王僧辯起初不信任陳霸先,陳霸先以大局爲重,趁王僧辯軍中缺糧,主動送了30萬石糧食給王僧辯,王僧辯從此和陳霸先交心,二人歃血爲盟,共同討伐侯景。

當陳霸先和王僧辯二人的大軍殺入建康城之後,才發現侯景的兵馬並非魔鬼,雙方鏖戰數回合,侯景大敗,從海上逃跑。侯景在逃跑的半路上被叛徒趁夜砍掉頭顱,他的屍體被扔在建康城內,百姓們爭相食其肉。

三、雨過天晴,多事之秋

陳朝建立者陳霸先,歷史上第一個把自己的姓氏定爲國號的開國皇帝 第3張

因爲陳霸先和王僧辯的拼殺,南樑的江山才勉強保住,梁武帝蕭衍被侯景餓死,南樑的宗廟需要重新找一個人來繼承,這時候,支持陳霸先和王僧辯討伐侯景的蕭繹,無疑是最佳人選。

蕭繹是梁武帝蕭衍的兒子,他擁兵十萬,坐鎮江陵,不管是身份還是實力,都適合被立爲新帝。但是,蕭繹性格有些軟弱,他願意爲父親報仇,卻不願意當皇帝,好不容易當上皇帝,卻不務正業。兩年後,西魏的宇文泰攻打江陵,蕭繹被俘身亡。臨死前他燒掉自己的萬卷書,說了一句“至理名言”:讀書無用!

蕭繹死了,南樑的江山還需要有人繼承,這時,陳霸先和王僧辯二人則陷入了分歧。陳霸先認爲,應當擁立蕭繹的第九子蕭方智爲帝,但王僧辯則認爲,應當擁立蕭衍的侄子蕭淵明爲帝,因爲後者背後有北齊支持,更容易站穩腳跟。

雙方各執己見,王僧辯認爲陳霸先故意扶持幼主,好趁機奪權。而陳霸先則說王僧辯有意將南樑的江山拱手送給北齊高氏手裏,是賣國求榮。

政治,就是妥協。因爲王僧辯一方勢大,陳霸先決定暫時妥協,他帶兵退居鎮江,把自己的家產全部分給將士們,然後帶着將士們趁夜潛回建康,從水陸兩路發動突襲,連夜殺掉了王僧辯,然後廢黜蕭淵明,宣佈立13歲的蕭方智爲帝,是爲梁敬帝。

除掉了王僧辯,陳霸先就是南樑第一功臣,再加上他擁立梁敬帝有功,從此之後,陳霸先成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實際上,梁敬帝年幼,整個南樑都是陳霸先一個人說了算。《陳書》記載:“仍詔高祖甲仗百人,出入殿省。”

陳霸先掌控了南樑的朝堂,並不意味着他就是權臣。當時,南樑的地盤並不大,宇文家族建立的北周和高氏一族建立的北齊都是強敵,南面的各地刺史也不安於現狀,紛紛反叛。陳霸先想要維持南樑的穩定,十分不易。梁敬帝剛登基不久,震州刺史杜龕聯合義興、吳郡兩位太守起兵反叛,陳霸先親自征討,將叛軍打敗。

陳朝建立者陳霸先,歷史上第一個把自己的姓氏定爲國號的開國皇帝 第4張

半年後 ,譙州刺史和秦州刺史祕密聯合北齊,舉兵偷襲建康。陳霸先兵分兩路救援建康,兩軍苦戰兩百多天,不能退敵。相持到了第二年(556年)六月,北齊大軍大舉攻來,陳霸陷入絕境,唯有死守。當時城內斷糧,陳霸先的侄子陳蒨好不容易運來3000斛米、1000只鴨子,陳霸先命火頭軍將鴨子全部殺了,米飯做好,每個士兵發一包鴨肉裹飯,他以此來動員大家背水一戰。果不其然,將士們吃過鴨肉後,軍心大振,竟然一舉翻盤。

中國歷史上自古都不缺乏以少勝多的軍事案例,但因爲鴨肉而翻盤的戰爭,僅此一例。

公元557年,原先隔岸觀火的蕭勃看着陳霸先掌控了南樑,心中不服,決定率領部將起兵討伐陳霸先,南方各郡縣紛紛響應,聲勢浩大,陳霸先派周文育領兵平定了叛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湘州刺史王琳造艦船攻打陳霸先,陳霸先先發制人,以兩萬水師暫時平息了王琳之亂。

陳霸先接手的南樑,本是千瘡百孔,在三年的時間內,陳霸先先後平定十多起叛亂和外敵入侵,南樑的疆域有所擴張,經濟有所恢復,侯景之亂之後的建康城,又漸漸恢復了大都市的氣派。

陳霸先對於南樑,功不可沒。

四、登基稱帝,功在千秋

公元557年,梁敬帝封陳霸先爲太傅,又升爲相國,總領朝政,封陳公,備九錫,當年十月,蕭方智禪位於陳霸先,南樑徹底滅亡。陳霸先稱帝后,定國號爲陳,以姓氏爲國號的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僅此一例。不過,筆者認爲:

陳霸先之前曾被封爲陳公,嚴格意義上說,他不是用姓氏來作國號,而是用自己的封爵做國號,這和隋、唐國號的誕生如出一轍,只是恰巧陳霸先姓陳而已。

根據《梁書》記載,梁敬帝蕭方智被陳霸先降爲江陰王,兩年後去世。陳霸先追諡他爲(樑)敬皇帝。但宋朝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卻記載:乙丑,上使人害梁敬帝,立樑武林侯諮之子季卿爲江陰王。意思是說,梁敬帝是被陳霸先派人所殺。

陳朝建立者陳霸先,歷史上第一個把自己的姓氏定爲國號的開國皇帝 第5張

在南北朝時期,先輔佐幼主穩定天下,再謀朝篡位的人比比皆是,比如宋武帝劉裕、齊高帝蕭道成、北齊高歡(其子高洋)都是如此。然而,陳霸先和他們不一樣,因爲他不僅僅是一位開拓者,他還是一位治國的明君。

歸有光曾評價陳霸先:“恭儉勤勞,志度弘遠,江左諸帝,號爲最賢。”侯景之亂後,南方百廢待興,陳霸先登基後,立即施行仁政,他積極恢復經濟,減免稅賦,讓水深火熱中的百姓,看到了生存的希望。 陳霸先還下令大赦天下,他將南樑時期關押的大量囚犯放回家中參加勞作,從國庫中抽出糧食,給社會上的孤寡老人和兒童發放穀米,鼓勵百姓開墾荒地,並且免費贈送種子和農具。

在陳霸先的治理下,江南之地,很快恢復了生產力,南朝的繁華,纔有機會再次重現。

陳霸先不僅善於治理國家,他還嚴以律己,《南史》曰:衣不重采,飾無金翠,聲樂不列於前。踐阼之後,彌厲恭儉。意思是說,陳霸先平時非常簡樸,穿衣不用錦帛,更不用珍貴的金飾,他不聽聲樂,平時吃飯,也不過幾樣小菜。

霹靂手段、菩薩心腸,陳霸先在戰場上對敵人毫不留情,但在離開戰場後,他寬厚的性格就顯露出來。當年,王僧辯和他勢同水火,他登基後,王僧辯的舊部請求爲其改葬,陳霸先默許了他們,還派人去私下祭奠王僧辯。不過,陳霸先的仁慈,並沒有暖熱敵人的心。《隋書》記載:於是夜發其陵,剖棺,見陳武帝須並不落,其本皆出自骨中。頒遂焚骨取灰,投水而飲之。若干年後,王僧辯的兒子王頒幫助隋朝滅掉陳朝,王頒掘開了陳霸先的陵墓,將陳霸先的骸骨燒成灰燼,讓數千將士將陳霸先的骨灰飲入腹中,化爲糞便,這種做法侮辱性極強。以至於,千百年來,讀書人都認爲王頒毀之太過。

公元559年,57歲的陳霸先病重,隨後病逝,僅在位3年。因爲他的兒子在北周做人質,陳霸先決定傳位於自己的侄子陳蒨。陳蒨也是一位有爲明君,他勵精圖治,讓江南經濟再度恢復,百姓安居,史稱“天嘉之治”。其實,陳霸先建立陳朝的時候,北周已經非常強大,但陳朝仍然在高速發展,陳朝連續吞併了淮泗諸地。後來楊堅竊取北周 ,建立隋朝,陳朝和隋朝對峙多年。直到公元589年,陳叔寶(陳後主)沉迷酒色,荒廢朝政,因此才被隋朝輕易滅掉。

陳朝建立者陳霸先,歷史上第一個把自己的姓氏定爲國號的開國皇帝 第6張

近代國學大師、歷史學家呂思勉曾評價說:“從來人君得國者,無如陳武帝之正者。”在呂思勉看來,陳霸先雖然有“謀朝篡位”的表象,但他確實得國最正的帝王,因爲陳霸先篡取的不是梁武帝蕭衍的南樑,而是千瘡百孔,大勢已去的南樑。換句話說:陳霸先所篡取的江山,是他自己親手打下來的,若沒有陳霸先,南樑早就結束了。對此,筆者深感認同。

筆者認爲,陳霸先出身寒微,他能成爲陳武帝,一方面是機緣巧合,另一方面也是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他在戰場上冷血無情,在朝堂上卻如春風拂面。他登基後勵精圖治,若無陳霸先竭盡全力恢復江南經濟,隋文帝或許無緣建立“開皇之治”。

陳朝滅亡後,陳霸先(包括其子、侄)的後裔卻沒有被歷史的洪流淹沒。有一句話叫“天下陳氏出潁川”,陳霸先的後裔先後形成“北廟派”、“南院派”、“潁川堂”、“江州義門”等20多種堂號。到了清朝末期,幾乎江南所有陳姓名人都出自陳霸先所代表的潁川陳氏一脈。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