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房彥謙:隋朝時曾任監察御史,因清正廉潔被評爲“天下第一”

房彥謙:隋朝時曾任監察御史,因清正廉潔被評爲“天下第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代宰相房玄齡,可謂大名鼎鼎,無人不曉。貞觀元年,唐太宗李世民論功行賞,稱其爲天下第一功臣,任爲中書令,封魏國公,監修國史。唐代史官柳芳稱房玄齡“天下號爲賢相”。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筆者今天想談談其父房彥謙。透過《隋書·房彥謙傳》,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代賢相的出現是與嚴格的家教和純樸的家風密不可分的。

房彥謙在隋朝時曾任監察御史,後在全國官員考覈中,因其清正廉潔,被評爲“天下第一”。《房彥謙傳》載,“其後隋政漸亂,朝廷靡然,莫不變節。彥謙直道守常,介然孤立,頗爲執政者之所嫉,出爲涇陽令。”

房彥謙:隋朝時曾任監察御史,因清正廉潔被評爲“天下第一”

“彥謙居家,每子侄定省,常爲講說督勉之,亹癖不倦。家有舊業,資產素殷,又前後居官,所得俸祿,皆以周恤親友,家無餘財,車服器用,務存素儉。自少及長,一言一行,未嘗涉私,雖致屢空,怡然自得。嘗從容獨笑,顧謂其子玄齡曰:‘人皆因祿富,我獨以官貧。所遺子孫,在於清白耳。’所有文筆,恢廓閒雅,有古人之深致。又善草隸,人有得其尺牘者,皆寶玩之。”

隋朝後期,朝政漸漸混沌,朝中官員沒有幾人不改變節操的,而房彥謙卻堅守正道,不移其志,介然獨立,被貶爲涇陽縣令。《房彥謙傳》重點介紹了房彥謙的美德及其家風:

一是從不謀求私利。房彥謙自幼到老,無論是做高官或被貶斥,平素裏的言行,未嘗涉及過謀取私利。

二是務求樸素節儉。房彥謙將所得俸祿,都拿來接濟親友,家裏一直沒有多餘的錢財。所用的車子、衣服及器皿,都相當儉樸。

三是樂觀對待貧窮。由於貧困,家中經常入不敷出,然而房彥謙卻怡然自得,樂在其中,妙手著文,博大閒雅,還擅長草書隸書,寫得一手好字。當時的人們都以能得到他的墨跡爲寶。

四是精於教育子侄。每當子侄來省親,房彥謙都不厭其煩地督導勉勵他們。尤其是僅有十九字的教子書,更是令人叫絕:“人皆因祿富,我獨以官貧。所遺子孫,在於清白耳。”即人家都因官俸而富,我偏偏以做官而貧。

留給子孫的財產,就只有清白了。

房彥謙:隋朝時曾任監察御史,因清正廉潔被評爲“天下第一” 第2張

房彥謙的教子書道出了古代官場上普遍存在的醜惡現象,那就是當官便能發財。本來當官與發財是兩股不相交的路,當了官就發不了財,官員們卻把它合爲一體了,無非是貪污受賄攫取不義之財。房彥謙表示自己絕不這樣做,既然當官就甘於貧困,且泰然處之。他最後聲明能留給子孫的財產,只有自己爲官的清白了。

《舊唐書·房玄齡傳》裏,沒有直接記載房玄齡對父親上述教誨的感受,但卻寫了其父患病時,房玄齡不離左右,衣不解帶,竭盡孝道;從小就寫得一手好文好字,擅長草書隸書,字如其父,也很是叫人喜愛;公而忘私,不治家產,勤儉持家,廉潔爲官等故事。

從這些細節來看,房玄齡定是接過了那沉甸甸的遺產——“清白”,並加以發揚光大。“清白”,看似無形勝有形,無財勝有財;“清白”,看似只講了爲官就不能致富,寧可貧窮也不能貪佔之理,其實它還囊括了房氏家風中的諸多美德。把這樣的精神遺產留給後輩子孫,是多麼的豐厚啊!

房彥謙把“清白”留給後人,筆者認爲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內容:

一是做人要清白,子女在成學成長成人的漫長進程中,要向善向上,紮紮實實,站穩腳跟,堂堂正正。

二是持家要清白,崇尚勤儉之風,分清楚公私兩條線,哪怕是再窮再困難,也不佔公家丁點便宜。

三是從政更要清白,對自己所擔任的公職,所具有的公權力,以及公職、公權力是用來幹什麼的,要向子女宣示清楚。

房彥謙:隋朝時曾任監察御史,因清正廉潔被評爲“天下第一” 第3張

既然身爲人民公僕,就不許利用手中權力經營任何產業,不許收受他人的任何財物,一句話就是不在薪水之外再撈取不義之財。這樣的“清白”遺產,可不像金銀財寶那樣,到時候交給子女就成了,它是要頗費一番功夫,經過反覆灌輸不斷強化,才能入心入腦形成定見,最終使子女們得以繼承下來的。

房彥謙教子書的字裏行間,對子侄們的耳提面命,浸透着他的良苦用心。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