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諸葛亮草船借箭時,曹操爲何不用火箭?

諸葛亮草船借箭時,曹操爲何不用火箭?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曹操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草船借箭”的歷史故事想必大家都有所瞭解,我們從小就從教科書中,明白了聰明且正確的行爲能夠扭轉局勢,更能夠事半功倍。不過,故事書和教材中爲我們呈現的故事,是方便我們理解的節選,故事真正的全貌其實更加“高光”。瞭解了草船借箭的整個故事後,我們會更加欽佩諸葛亮的頭腦,但有不少人對諸葛亮的敵方曹操有着疑問。爲何曹操浪費了10萬支箭,也不願意利用那個時候也常被當作武器的“火箭”呢?如果他利用火箭,那麼諸葛亮的計劃不久泡湯了嗎?

諸葛亮草船借箭時,曹操爲何不用火箭?

草船借箭的故事全貌

東漢末年,曹操憑藉積攢多年的軍事實力很快便統領了北方,實現了三足鼎立。爲了完成他的統一計劃,他將下一步的攻擊目標放在東吳身上。孫權慌亂,曹操實力強勁,自己如何能是他的對手?焦慮之際,他派出了手下的強將周瑜去想辦法解決問題。周瑜雖然有才華有能力,但卻是個心胸狹隘之人,他嫉妒諸葛亮的才學,清楚這次的任務難度後,他便想要刁難諸葛亮,他將其中最難的做箭任務推給了諸葛亮,周瑜認爲,諸葛亮不會有什麼辦法。

周瑜爲了加大對諸葛亮的牽絆,他故意減少了製造箭的材料,使諸葛亮無法按期完成十萬支箭的任務。不過,諸葛亮對此卻一臉不屑,就彷彿這任務對他來說,就像算一道1+1數學題一樣容易。三天之後,諸葛亮果然完成了十萬支箭的任務。周瑜看着扎滿了箭的草船,頓時明白了諸葛亮的計謀。諸葛亮算好了天時地利,清楚在“借箭”那一日會有大霧來襲,夜晚的風向也能順利的將船隻渡一圈,再度回自己的營地。於是他命令手下在船上布了一個“草人”局。滿船的草人在充滿大霧的夜色中,像極了一船整兵待發的士兵。當晚,曹操的軍隊看不清人,以爲是東吳的敵人來了,便萬箭齊發。見船又掉頭漸漸遠去了,曹操的軍隊才鬆了氣,認爲自己又擊退了敵人。

諸葛亮草船借箭時,曹操爲何不用火箭? 第2張

曹操英明,爲何不放“火箭”

不過,這個故事中最讓人琢磨不透的一點就是,曹操那麼英明的人,爲何不懂得放火箭呢?直接將帶火的箭放出,殺傷力不是更強嗎?對此,一共有三個原因可以解答:一是《三國演義》的編撰者本就秉持着貶曹擁劉的核心。我們都知道,一本書的作者也會有他的私心和偏向,他筆下的人物,自然是能根據他的心意任意變換人設。作者想要擁戴劉備,而諸葛亮是劉備手下的人,因此他的才能必定能得到凸顯。若是曹操放了火箭,那麼諸葛亮的草船不就葬身火海了嗎?那這一仗如何還能打贏?因此,曹操在作者的筆下就成了一位“根本沒想起來用火箭”的愚蠢領袖。

二是“草船借箭”的故事有歷史根據,爲了設立意義或編撰故事才被《三國演義》作者改編。其實,草船借箭的故事是歷史真實存在的,只不過故事和書中所描述的有些不同。故事的主人公並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傳說孫權坐船想到曹操的營地考察,然而曹操根本沒想給孫權上岸的機會,他命令士兵放箭。孫權所坐的船當即面臨危機,爲了保持船的平衡,孫權命人將船扭轉一面,曹操的箭將另一面船身也射滿,船雖然千瘡百孔,但保住了平衡,孫權得以順利返航。草船借箭從這個故事中被延伸,而曹操也因爲只是擊潰孫權而並沒有使用火箭。

三從現代科學角度出發,諸葛亮當晚放出的船可能根本不在火箭的射程之內,因爲諸葛亮太過精明,所以他將火箭的射程都算精確了,將船在火箭無法攻擊的地方就調了頭,所以並無一支火箭能夠攻擊到諸葛亮的船。並且,曹操的軍隊本就不善水性,士兵都不會游泳,若是用火,萬一不小心把自己的船點燃了,那就必定要面臨失敗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