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裴行儉一生最大的成就是什麼?他有着怎樣的功績?

裴行儉一生最大的成就是什麼?他有着怎樣的功績?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6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裴行儉,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此人的歷史事蹟。

裴行儉是唐朝初年名將,他的父親是隋朝禮部尚書裴仁基,但在裴行儉出生的那年他的父親就被殺了。後來裴行儉通過科舉入仕,也就是說他最早是一名文官,不過裴行儉一生最大的成就卻是在戰場上完成的。裴行儉十分擅長書法,他的作品曾被唐高宗讚賞,除此之外,裴行儉也精通陰陽曆法,兵書策略,據說每次行軍之前,裴行儉都能推算出勝利的日子。那這次我們就準備給大家講講裴行儉,想了解的朋友就一起來看看吧。

(一)軍神學生 “儒將之雄”

裴行儉(619年-682年),字守約,絳州聞喜(今山西聞喜東北)人,出身於古代著名的“河東裴氏”。但在裴行儉出生那年,他的父兄就被王世充殺害,裴行儉也就成了孤兒,長大後被唐太宗送到弘文館讀書。由於自身聰明伶俐,學習刻苦,從少年時代起就小有名氣,唐太宗朝時的明經科考試上榜。

具有尚武開拓精神的裴行儉,不滿足只當一名文臣。唐初傑出的軍事家蘇烈原苦惱找不到傳人,考察了其悟性和資質後,欣然將其招至帳下。

裴行儉一生最大的成就是什麼?他有着怎樣的功績?

蘇烈,字定方,少年時便以驍勇善戰及氣魄驚人聞名。早年隨李靖北伐東突厥,在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夜襲陰山一役中,蘇烈率兩百名騎兵衝鋒陷陣,攻破頡利可汗的牙帳,爲擊滅東突厥立下大功。顯慶二年(657年),累功升任行軍大總管,以其非凡戰績和正直爲人,深受唐高宗的賞識與信任,多次被委以重任。

史載蘇烈徵西突厥、平蔥嶺、夷百濟、伐高句麗,“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此後,蘇烈歷任左驍衛大將軍、左武衛大將軍,封邢國公。晚年受命擔任安集大使,全面負責國家對吐蕃的軍事防禦。

歷經數載的勤奮學習,裴行儉不僅掌握了蘇老師用兵奇術之精髓,還有不少獨到心得,其才能如虎添翼了。世人譽稱其爲“儒將之雄”。在蘇老師門下的學習告一段落後,裴行儉奉詔任長安令。

由於他反對把武則天立爲皇后,按流行說法在政治上站錯了隊吧?不久被貶到西域當長史。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西域成就了他人生的的輝煌!僅僅幾年功夫,裴行儉恩威並施,使得西域諸國全部歸附了大唐,麟德二年(665年)升任安西都護,幾年後奉調回朝廷任吏部侍郎。

(二)智勇雙全 累建奇功

調露元年(679年),突厥十個部族的可汗阿史那都支勾結李遮匐,和吐蕃結盟,引誘各附屬部落騷擾安西,朝廷準備征討,裴行儉建議不必出動大部隊,借波斯王剛死,派遣使者送在長安當人質的其兒子泥涅師回波斯繼承王位的機會,運用計謀解決問題。唐高宗覺得此計甚好,於是詔令裴行儉任安撫大使,帶上詔書護送波斯王子回國。

到了西州,各屬國官員出城迎接,裴行儉說現在天氣太熱行路不方便,住下來等待秋天再走,阿史那都支探聽到這個情報,放棄了警惕沒設防。裴行儉從容地召見龜茲、于闐、疏勒、碎葉四鎮的酋長,以打獵的名義,邀約了當地上萬名年輕人一起去。幾天之後來到離阿史那都支營帳十多裏的地方,裴行儉先派其熟悉的人去向他問安,接着又派人急速召見他。

阿史那都支倉促之間想不出對策,只得率領五百多個下屬到裴行儉的軍營拜見,結果是自投羅網。接着裴行儉用計把其各部族酋長召來拘捕。李遮匐聞訊後嚇得被迫投降。裴行儉將俘獲來的阿史那都支等人押送至長安。唐軍將士在碎葉城爲裴行儉鐫刻石碑記述其功勞。唐高宗大喜,設宴慰勞,任命他爲禮部尚書兼檢校右衛大將軍。就是同時授予他文臣、武將兩種官職。

裴行儉一生最大的成就是什麼?他有着怎樣的功績? 第2張

過了三年,突厥首領阿史德溫傅、阿史那奉其二部落相繼反唐,聲勢十分浩大。都護蕭嗣業奉命征討失敗。唐高宗詔令裴行儉任定襄道行軍大總管,率軍討伐。他統率的各路部隊共三十多萬人馬,軍旗連綿數千裏,《舊唐書》稱歎“唐世出師之盛,未之有也”。

以前蕭嗣業運輸軍糧,多次被敵人搶走,不少士卒飢餓而死。裴行儉將計就計,準備了三百乘假糧車,每乘車裏埋伏五名驍勇的士卒,帶着斬馬的長刀、強勁的弓弩,用瘦弱的士卒拉車前進,然後派遣精兵祕密地緊跟後邊。敵軍來了,運糧兵亂哄哄逃跑。敵軍士兵用馬將運糧車拉到有水草的地方,讓馬吃草,正要從車裏卸下糧食時,驍勇的士卒突然從車中衝出,後邊的伏兵恰好趕到,裏外夾攻,突厥軍不是被殺死就是被俘虜。

有天傍晚時分唐軍紮好了營帳,安排好了守衛,正準備休息時,裴行儉突然下令遷移到高岡上紮營。雖然不知原由,但軍令如山倒,只能照辦。到了深夜,突來狂風暴雨,原來紮營的地方積水一丈多深,將士們深爲驚歎,皆認爲有神仙相助。在智勇雙全的裴行儉指揮下,唐軍連戰連捷,殺敵無數,活捉敵酋後班師回朝。

(三)獨具慧眼 多才多藝

在史部工作期間,他和李敬玄、馬載一同主持選才任官的工作,聲譽鵲起,被人們稱爲“裴、李”、“裴、馬”。裴行儉根據實際需要,創設長名榜、銓注等法規,作爲國家選才授官的制度,一直被後世沿用。他還擬訂了州守縣令的升降以衡量資歷的高低作爲制度。他所提拔的程務挺、王方翼、李多祚、黑齒常之等,以後均成爲朝廷難得的名將。

更令人驚歎的是,當有人來向他推薦聲名初起的“四才子”——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時,眼光獨特敏銳的裴行儉經過全面考覈,以寥寥數語就預見了他們的人生:才名響亮,官運不佳,福祿短淺。沒有僅憑神童之名和作詩功夫就重用他們。

裴行儉一生最大的成就是什麼?他有着怎樣的功績? 第3張

果然四人以後的命運正如其所料:王勃不到而立之年溺水而亡;楊炯的仕途流離顛沛,年紀輕輕就死於任所;盧照鄰疾病纏身數十年,不堪忍受最後自殺;駱賓王雖身體沒啥病,但就是欠缺政治眼光,跟着徐敬業起兵謀反,沒過多久,徐敬業兵敗被殺。駱賓王的生死成謎。主流說法是跌下河被淹死了,某些野史的說法是出家當了和尚,唐朝初詩人宋之問還碰到過的。不管那種說法,反正駱賓館王不辭而別,在歷史舞臺上再也不見其蹤影。

裴行儉是個多才多藝之人,還精通陰陽曆法,工於書法,尤擅草、隸。史載有文集二十卷,並著有《草字雜體》、《選譜》及兵法祕訣四十六條,可惜的是而今已佚。

文末述評:既會當戰區總司令兼前敵總指揮,又會當政府組織部長的裴行儉,的確算古代中國一個難得的文武全才。六十四歲時病逝後,唐高宗追贈他爲幽州都督,諡號“獻”。唐中宗李顯登位,又追贈爲揚州大都督。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加贈太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