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漢靈帝改刺史爲州牧,爲什麼會顛覆了東漢政權?

漢靈帝改刺史爲州牧,爲什麼會顛覆了東漢政權?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8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爲穩固地方,漢靈帝改刺史爲州牧,爲何反而顛覆了東漢政權?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在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時期,歷朝歷代都很重視地方官制的建設,其中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舉措莫過於秦始皇廢分封,行郡縣的舉措,極大的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於維護國家的統一與安定。

以後都王朝基本上都延續着秦朝的思路治理地方,但又有所創新。以漢朝爲例,劉邦實行郡國並行制,漢武帝增加刺史,到了東漢末年時期,又將刺史改爲州牧,當時的統治者的出發點都是爲了穩固地方。

但是漢靈帝時期將刺史改爲州牧,這直接加速東漢政權的滅亡,爲何偏偏漢靈帝改刺史爲州牧反而顛覆了東漢政權?本文將淺談州牧制度對東漢滅亡的直接影響。

異族頻繁入侵,邊疆日益危機嚴重,在瞭解刺史改州牧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東漢末年有哪些地方亂象催使着刺史制度向州牧制度的變化。

首先就是由於東漢政府的日益腐朽黑暗,朝廷陷入了宦官、士族以及外戚三方勢力的內鬥之中,無暇顧及邊疆地區,導致年年入侵邊關,而地方卻無力抵抗只能聽天由命,任他們肆意妄爲。

漢靈帝改刺史爲州牧,爲什麼會顛覆了東漢政權?

據《三國志》當中記載東漢末年異族如入無人之境的現象稱:"丘力居等鈔略青、徐、幽、冀,四州被其害,瓚不能御。"頻繁的異族入侵不僅僅給地方造成了巨大的損失,而且直接威脅到東漢王朝在地方的統治基礎。

地方農民起義、暴動不斷,除了外族入侵以外,地方內部勢力也蠢蠢欲動,首先是地主豪強勢力的崛起,東漢政府從本質上說是大地主階級代言人,對於士族豪強勢力多有優待。

到了東漢末年時期地方的豪強勢力膨脹,直接演變成爲地方的割據勢力。而且由於東漢政府的腐敗無能以及橫徵暴斂,加上地方豪強勢力的壓迫剝削,無數平民百姓被逼上絕路。

最終只能揭竿而起,最後以星星之火發展成爲燎原之勢,東漢王朝似乎已經陷入了地方農民起義的包圍之中。據《後漢書》當中記載三輔地方勢力的叛亂稱:"是時,漢陽叛人王國,衆十餘萬,攻陳倉,三輔震動"京城之地尚且如此,其他地方也可想而知。

地方政府權力分散,無力安穩地方,東漢末年地方亂象頻出,和地方政府的無能也是有莫大的關係,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和豪強勢力分相互勾結,任由地方勢力做大做強。

最重要的一方面是東漢時期的地方政府無法凝聚最大力量,發揮出國家機器的作用。爲了防止地方官府成爲割據勢力,漢朝對地方權力採取了分權的方法。東漢王朝在前中期設置了郡縣二級,但依舊在州一級設置了刺史。

漢靈帝改刺史爲州牧,爲什麼會顛覆了東漢政權? 第2張

東漢地方是不駐守軍隊的,一般都是一些"郡兵""鄉勇",各郡之間互不相干,刺史也只有監察權,然而在地方動盪的東漢末年,這樣的地方權力構架無疑不能有效平定地方,爲此急需要改變地方官制,州牧制度漸漸登上歷史舞臺。

何爲州牧,替天子牧民?首先我們先來看看東漢末年時期的州牧的由來,據說早在堯舜時期就已經有了州牧制度,當時天下分爲十二州,稱之爲牧伯,是一州的最高行政長官。

據《禮記》當中也記載稱:"九州之長,天子之國,曰牧",不過當時的州牧並不在地方管理實際的事物。而東漢前中期一直延續着西漢時期的刺史制度作爲地方的最高監察官員。

由於地方形式的變化,刺史儼然不能適應地方,因此州牧這一具有合理合法性質的制度便應運而生,其本意應該是爲天子牧。封疆大吏的誕生,刺史變州牧,漢靈帝年間,宗室劉焉上書皇帝廢除刺史制度,改建立州牧制度。

據《三國志》當中記載稱:"焉睹靈帝政治衰缺,王室多故,乃建議言:"刺史、太守,貨賂爲官,割剝百姓,以致離叛。可選清名重臣以爲牧伯,鎮安方夏。"州牧制度正式誕生。

漢靈帝改刺史爲州牧,爲什麼會顛覆了東漢政權? 第3張

州牧是地方最高的長官,集行政財政軍權於一身的封疆大吏,與以往的刺史有着根本性質上的不同,州牧可以直接干預地方郡縣事務,有效的整合地方的力量,應對各種突發狀況。

但是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往往是巨大的,漢靈帝寄以厚望的州牧反而成爲了加速東漢滅亡的催命符。

州牧制度從政治上埋下了羣雄割據的種子,最後我們再來談一談州牧制度給東漢王朝滅亡帶來的影響,刺史制度改爲州牧制度爲地方豪強勢力演化爲割據勢力提供了契機。

從上面的敘述可知州牧是一州最高的長官,集行政司法財政軍權於一身,是不折不扣的封疆大吏。而州牧的人選在東漢末年那個動盪飄搖的年代,絕非中央政府可以左右的。

地方州牧絕大多數是地主豪強勢力的代言人。以三國徐州的割據勢力陶謙爲例,就是典型的依靠自身實力擔任州牧最後演化成爲割據勢力的。據《三國志》當中記載稱:"會徐州黃巾起,以謙爲徐州刺史,擊黃巾,破走之。"

類似於陶謙這類的軍閥在東漢末年比比皆是。從州牧的職權上看也是容易造成地方割據現象,刺史變成州牧,意味着州牧對自己轄區內郡縣一級的行政管理具有了合法性。

漢靈帝改刺史爲州牧,爲什麼會顛覆了東漢政權? 第4張

這是刺史所不具備的職權,不僅僅如此州牧還擁有統兵募兵的權力,這就直接造成地方軍事實力的快速膨脹 據《皇甫嵩傳》當中記載幷州牧董卓擁兵自重的事件稱:"卓拜爲幷州牧,詔使以兵委(皇甫)嵩,卓不從"。

而類似於董卓這樣的州牧在東漢末年並不少見,這也就意味着州牧制度從政治上爲地方割據勢力大開方便之門。州牧制度的出臺使得東漢中央政府進一步衰弱。漢靈帝聽從劉焉的建議設立州牧制度。

其本意絕非是加速東漢王朝的滅亡,而是寄希望於地方官府對大漢的忠心,能夠平定地方叛亂,重新建立新的秩序。而歷史事實卻證明,東漢州牧制度的出臺無疑於飲鴆止渴,讓東漢王朝滅亡成爲不可挽回的事實。

州牧制度的出臺使得朝廷直接喪失了對地方的控制,東漢中央政府漸漸名存實亡。首先是中央政府財政日益困難,據《後漢書》當中記載漢靈帝賣官鬻爵的行爲稱:"初開西邸賣官,自關內侯、虎賁、羽林,入錢各有差。私令左右賣公卿,公千萬,卿五百萬。"

這一行爲本質上是東漢中央財政困難的表現,而州牧制度的更是加劇中央財政"錢荒"。除此之外,州牧制度的出臺使得中央政府喪失了地方官吏的任命權,這也就意味着,地方郡縣長官的直接效忠對象由皇帝變爲了州牧。

據《九州春秋》當中記載袁紹任命自己的親信爲地方官吏的舉措稱:"初開西邸賣官,自關內侯、虎賁、羽林,入錢各有差。私令左右賣公卿,公千萬,卿五百萬。"

而當時的州牧任用官吏往往只需要"通知"朝廷即可,不需要朝廷的認可。這樣一來,中央政府的權威大跌,權力也遭到了分化,無力對抗地方割據勢力,只能聽之任之。

州牧制度讓天下人對東漢政府離心離德,州牧制度給東漢王朝滅亡帶來的直接影響不僅僅在政治軍事經濟層面,還有在思想認識上宣判了東漢政府的"腦死亡"。

漢靈帝改刺史爲州牧,爲什麼會顛覆了東漢政權? 第5張

當時州牧制度出臺之前,天下人依舊認爲東漢王朝是正統,是天意的選擇,畢竟東漢四百年權威早已經是深入人心,即使是地方豪強蠢蠢欲動,也不敢公開的對反叛東漢王朝。

但是州牧制度的出臺,使得東漢政府的權威不再,人心思動之下,難免會產生彼可取而代之的想法,比較州牧是合理合法的地方"皇帝"而人性的慾望是溝壑難填的,自然會產生國際音標的想法,最典型莫過於袁術稱帝事件。

據《魏書》當中記載稱:"術歸帝號於紹曰:"漢之失天下久矣,天子提挈,政在家門,豪雄角逐,分裂疆宇,"袁術的這一番話無疑是說出了天下州牧的心裏話,也可以看出州牧制度出臺以來,天下人思想觀念上的變化。

改刺史爲州牧是東漢王朝滅亡的一個極其重要的誘因,州牧權力的膨脹使得地方割據勢力的做大做起以及東漢中央政府的進一步衰弱,更可怕的是州牧制度改變了長久以來人們的思想觀念,東漢皇權不再是至高無上的存在,漢失其鹿的思想在天下人心中確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