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薛道衡爲什麼會被楊廣逼死?死亡的背後牽扯到哪些事情?

薛道衡爲什麼會被楊廣逼死?死亡的背後牽扯到哪些事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薛道衡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在隋朝所有詩人中,薛道衡的藝術成就被認爲是最高的。薛道衡從小好學,年少成名。在隋文帝時期,薛道衡深受楊堅信任,當時朝中大臣也都非常尊敬薛道衡,太子等人都和薛道衡有着不錯的交情。但太子最後沒能順利繼任,反倒是楊廣成了隋朝第二位皇帝,他和薛道衡的關係就不怎麼好了。最後薛道衡算是以文獲罪,被楊廣逼死。薛道衡的死還沒那麼簡單,這背後還牽扯出一系列複雜的事情。

薛道衡爲什麼會被楊廣逼死?死亡的背後牽扯到哪些事情?

1、高熲被殺

要想將薛道衡被殺的詳由說清楚,不得不交代一下隋朝開國功臣高熲的死,因爲他們倆的被殺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高熲,是隋朝的開國功臣,也是隋朝滅陳,統一天下的勳臣。早在北周時期,他就與楊堅走到了一起,其卓越才能和不凡氣度深爲楊堅敬重,是其奪權篡國的得力助手。

隋朝建國後,高熲的文武大才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文能治國,典章制度、律例度衡,武能安邦,平定南陳、北伐外夷,建立了赫赫功勞,成爲隋文帝楊堅最爲信任和重用的股肱之臣。他也因功被隋朝廷加授爲上柱國,晉爵位爲齊國公,位極人臣。

可就是這樣一個國家能臣、功臣、權臣,卻因爲與楊廣的關係不睦而慘遭殺害。

時至隋文帝晚年,經過多年的苦心經營,晉王楊廣的勢力已經很大,他取代太子楊勇成爲新的國家儲君的陰謀,也已經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朝中的許多大臣都被楊廣拉上了船,甚至隋文帝、獨孤皇后心中的天平也早已失衡,傾斜向了楊廣。

一次,隋文帝就改立太子的事兒徵求一下老臣高熲的意見。高熲聽此,十分吃驚,立刻長跪頓首,勸諫道:“長幼有序,國家儲君不可輕易改換,且太子無罪,天下人心不服。”隋文帝聽後,有所不悅。

薛道衡爲什麼會被楊廣逼死?死亡的背後牽扯到哪些事情? 第2張

這事兒後來傳到了楊廣耳朵裏。當時,楊廣正不遺餘力地拉攏高熲上自己的船,可高熲就是不買賬,現在又聽聞這事,明白了不是自己的同道中人。既然“道不同,不相爲謀”,高熲極力維護楊勇的儲君之位,那就是自己的敵人了。從這時起,高熲就成爲了晉王楊廣的眼中釘、肉中刺,欲除之而後快。

仁壽四年(604)七月,隋文帝駕崩。隋煬帝即位後,高熲的好日子基本上已經到頭了。他被起復爲太常卿,是管理禮樂的閒職,實際上,隋煬帝只是剛即位需要些老臣出來撐撐門面而已。高熲若是看得開,此後稀裏糊塗的混日子,不再惹皇上生氣了,也許不會出事,但他太過於盡職盡責了。

大業三年(607)七月,隋煬帝要召集北周北齊時的樂人,收集散失的音樂,供自己享樂。高熲出面反對,認爲這隻會助長天下奢靡之風,不是什麼好事。隋煬帝很不高興。不久,隋煬帝北狩,召見突厥的可汗,想顯示天朝威儀,要造千人大帳,以魚龍漫延的禮樂招待可汗。

對此,高熲深感憂慮,但也明白此刻勸諫皇帝也無法使其改變主意,沒忍住,就順口說一句:“近來朝廷殊無綱紀。”因爲這一句話,他將隋煬帝徹底惹怒了,把自己給活活害死了,被殺時已經六十六歲。

隋煬帝即位後,高熲若是能順從他,不再那麼強諫,或者是得過且過的混日子,模棱兩可的,隋煬帝也許會顧及誅殺開國功臣的惡名,不會加罪於他。可惜的是,爲國家盡職盡責幾十年的高熲,卻不忍心見國家朝政有問題,自己不去糾正,即使不能糾正,不能讓君王停止犯錯,但也要挺身上前爭一把,知其不可爲而爲之,盡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薛道衡爲什麼會被楊廣逼死?死亡的背後牽扯到哪些事情? 第3張

2、薛道衡被殺

起初,晉王楊廣對文壇領袖薛道衡十分敬重和仰慕。有一年,薛道衡被人彈劾,說他在朝中結黨營私,隋文帝十分生氣,將他貶出朝廷,流放荒蠻之地嶺南。楊廣得知後,怕薛道衡到嶺南吃苦受罪,就提前派人到長安提醒他取道揚州,然後楊廣會想辦法,讓他留在揚州。但是,薛道衡文人氣太濃,不買楊廣的賬,走江陵道去了嶺南。

對此,楊廣雖然有所不悅,但是仍十分希望薛道衡跟隨自己,因爲薛道衡是文壇領袖,詩文盛名重天下,許多讀書人對他十分敬重,喜好文學的楊廣自然也十分敬重他。

隋煬帝即位後,詔令薛道衡回朝。隋煬帝原本打算重用薛道衡,可是薛道衡卻不合時宜地上了一道奏書《高祖文皇帝頌》,將隋文帝的功德宣揚到了極致。

國家新君即位,舊臣卻極力爲先帝歌功頌德,這是什麼行爲?是藉此發泄對新君的不滿嗎?這是歷朝歷代帝王們最爲忌諱的事兒。可是,薛道衡依然故我,不以爲意。

皇帝看後,怒道:“薛道衡如此讚美先朝,這顯然是《魚藻》之義也。”《魚藻》出自《詩經》,據說是通過歌頌周武王而諷刺周幽王的。將昏庸無道的周幽王與自己相提並論,這對一向自視極高的隋煬帝來說,是絕對無法容忍的,殺薛道衡之念在其心中驟然萌生。

大臣房彥謙同薛道衡友善,他感覺到皇上對薛道衡萌生殺意,就勸其低調些,明哲保身,不要再亂說話,防止禍從口出。可是,薛道衡對此不以爲然。

隋煬帝有意讓薛道衡做司隸大夫,因爲這是容易得罪人的職務。一次,三臺討論監察條例,爭論半天仍不得統一看法,清高的薛道衡瞧不起這些人,就隨口一說:“向使高穎不死,令決當久行。”在場的人受此諷刺受不了,臉上掛不住了,於是,就有人到皇帝那打小報告。

薛道衡公然讚美高穎,隋煬帝大怒。御史大夫裴蘊深知皇上討厭薛道衡,就說薛道衡“負才恃舊,有無君之心。論其罪名,似如隱昧,源其情意,深爲悻逆。”

隋煬帝下令將薛道衡逮捕審訊,最後逼令其自盡。薛道衡原以爲皇帝不會因爲這一句話怎麼着他,就催促憲司快斷,別耽誤他回家吃晚餐。而且他早已讓人轉告家裏,備好酒菜,爲其壓驚。沒想到隋煬帝卻是要賜死他。他要求面見皇帝,皇帝不許。他又不願意死,遲遲不動手,最後被人縊殺。時在大業五年(609),薛道衡死時已經七十歲了,垂垂老矣不得善終,令人欷歔。

據說薛道衡死前,煬帝曾問身邊人:“看薛道衡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對薛道衡的才華,楊廣可謂是羨慕嫉妒恨也。

薛道衡是典型的傳統文人,清高狷介,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看不慣的人和事兒,他都要議論一番,逞口舌之慾,卻忘了自身安危。從一開始,隋煬帝就十分尊崇薛道衡,而薛道衡卻厭惡楊廣。他可能知道楊廣結好他的原因,自己卻不願趟那渾水,也不願與楊廣走得近。可是,楊廣做了皇帝,薛道衡作爲臣子,更得注意了。新君繼位,你就上書大大誇贊先帝,這不是給新君一個下馬威嗎?你能教訓皇帝嗎?他能容你教訓他嗎?

讓薛道衡做司隸大夫,顯然是隋煬帝給他穿小鞋。既然知道皇帝對自己有意見,而且已經給穿小鞋了,又有友人的善意提醒,薛道衡就該反省自己,以後謹小慎微,別給人家留下什麼藉口,授人以柄了。可是,清高的他還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導致禍從口出。到皇帝決意殺他時,他着急了,可是爲時已晚,太晚了。想想,真是何苦來哉!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

薛道衡爲什麼會被楊廣逼死?死亡的背後牽扯到哪些事情? 第4張

3、張衡被殺

按說隋煬帝賜高熲、薛道衡死,還說得過去,因爲高熲曾經是他的政敵,薛道衡是不識擡舉、惹他憤怒了,而張衡之死,就令人有些費解了。畢竟,張衡可是晉王楊廣藩邸舊臣,爲其立下了汗馬功勞。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仁壽四年新老皇帝權力交接之際,張衡爲楊廣立下了一件大功。不過,這件大功勞卻不能爲外人道,只是隋煬帝君臣間的祕密,諱莫如深。那時,病榻之上的隋文帝突然間幡然悔悟,認識到了楊廣的險惡用心,想復立楊勇爲太子,廢掉楊廣。

楊廣處心積慮多年苦心經營,不就是爲了登基做皇帝這一天嗎?他豈能讓鍋裏煮熟的鴨子再飛了?他必須保證自己能繼位,而且儘快繼位,才能防止夜長夢多。怎樣才能儘快繼位呢?最好的辦法,就是皇帝老子駕崩。可是,隋文帝雖然病重,但是一時半會兒好像還死不了,怎麼辦?時間就是生命啊!不能再等了!

於是乎,“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張衡被派上了用場。張衡也夠可以的,入宮之後瞅個機會就將隋文帝給“拉殺”了。老皇帝這邊一“駕崩”,太子楊廣就可以名正言順地繼位成新君了。

隋煬帝即位後,張衡在朝中歷任給事黃門侍郎、銀青光祿大夫、御史大夫,成爲皇帝身邊的近臣和寵臣,風光無限。大業三年(607),隋煬帝北巡榆林郡,取道河內郡,親自到張衡的老家去做客,還賞賜了他家不少田地和御用物品,給了他莫大的面子和榮幸。

可是第二年,隋煬帝在汾陽宮巡遊時,嫌棄規制小,讓張衡負責擴大規模,啓動新的工程項目。張衡深知這些年皇帝沒少建行宮,浪費了不少人力、物力、財力,建好後卻不常住,天下百姓早已苦不堪言,怨聲載道,認爲沒必要再擴建了,就對皇帝進行勸諫,結果惹惱了隋煬帝。雖然是忠言,而且是身邊寵臣所說,但是隋煬帝也聽不進去。

後來,隋煬帝次子齊王楊暕違法亂制,皇帝認爲是時任御史大夫的張衡失職,對其進行切責。爲防止張衡再在面前亂說話,隋煬帝將其打發到榆林做太守。大業五年(609),隋煬帝到汾陽宮,見到張衡依然胖乎乎的,認爲他被貶官後依然不知悔改,十分生氣。不久,張衡被派到江都做建造江都宮的監督。

張衡反對擴建汾陽宮,隋煬帝偏偏讓他去監督江都宮的建造,真是一個絕妙的諷刺。張衡知道自己已經失寵,儘管十分生氣,還是硬着頭皮去江都了。

薛道衡爲什麼會被楊廣逼死?死亡的背後牽扯到哪些事情? 第5張

到了江都,工人告狀,說是監工嚴急,累死民工了。張衡一肚子不滿和怨氣,才懶得管這事兒哩,就將狀紙交給監工了。結果,告狀者遭到了監工的打擊報復,更是惹生了一肚子怨氣和憤怒。

此後不久,楊素的兒子、禮部尚書楊玄感來到江都,被報復後的告狀者又到楊玄感那告狀。見此,楊玄感還沒來得及說什麼,張衡卻冷不丁來一句:“薛道衡真爲枉死。”此時,薛道衡才被賜死不久,這說明張衡的心不在當監督,還在關心朝政,並對隋煬帝處理薛道衡有意見,鬧情緒,發牢騷。

楊素的弟弟,也即楊玄感的叔父楊約曾被時任御史大夫的張衡屬下奏劾丟官,因此楊玄感揪住他這一句話上報給隋煬帝了,說張衡對貶官至此十分怨望,且對皇帝當前的一些作爲不滿,發牢騷。江都丞王世充與楊玄感勾結,也上書說張衡在江都爲所欲爲,作奸犯科,弄得當地怨聲載道的。

隋煬帝大怒,氣頭上下令將張衡開刀問斬。消氣後,隋煬帝下令將張衡削職爲民,放還田裏。雖然張衡此後不再爲官了,但是隋煬帝依然對他不放心,派人監視他的言行。

大業八年(612),據說張衡的一個小妾因爲與人私通,怕被張衡發現,竟然上報官府,說張衡“謗訕朝政”。楊廣竟然不問青紅皁白,迅速下令賜死張衡。

相傳,張衡臨死時大喊:“吾爲世人作何好事,豈望長生!”監刑者怕他說出什麼不該說的話來,惹禍上身,就一邊塞耳不敢去聽,一邊下令速速殺了他。

張衡對於隋煬帝,可謂盡心盡力,爲其謀劃擴大影響,甚至甘心冒天下之大不韙,弒君助其登位。他勸諫隋煬帝也是爲其好,是希望他能不犯錯誤,做一個萬民擁戴的好皇帝。即使被貶到地方上做官,他還是“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關心朝政。對於同僚薛道衡,他是知道的,雖然有書呆子氣,和大家不合羣,但至少不會“悻逆”。想當年,爲了拉攏薛道衡,楊廣是何等的賣力,現在卻又輕易的誅殺,張衡心痛。一句“薛道衡真爲枉死”可謂心裏話,卻觸犯了皇帝的權威。

被削職爲民後,張衡在家也算安分守己,小妾的誣告,被隋煬帝採信,下令賜死。死前,他想了想一生的罪過,莫過於弒君了。你張衡作爲隋朝臣子,連先帝都敢弒殺,如此大逆不道、十惡不赦,千刀萬剮也不虧,還敢奢望長時間的活着嗎?對於楊廣來說,你已經失去了利用價值,自然也就會被“棄之如敝履”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