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楊廣三徵高麗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楊廣最後又是怎麼死的?

楊廣三徵高麗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楊廣最後又是怎麼死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楊廣爲什麼會三徵高麗,楊廣三徵高麗的結局是什麼?楊廣最後是怎麼死的?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楊廣簡介: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華陰人(今陝西華陰),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生於大興,開皇元年(581年)立爲晉王,開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爲太子,仁壽四年(604年)七月繼位。

在位期間開創科舉制度,修建隋朝大運河,營建東都、遷都洛陽,對後世頗有影響,然而頻繁的發動戰爭,如親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加之濫用民力,致使民變頻起。造成天下大亂,直接導致了隋朝的覆亡。大業十四年(618年),驍果軍在江都發動兵變,楊廣被叛軍縊殺。唐朝諡煬皇帝,隋恭帝楊侗諡世祖明皇帝,夏王竇建德諡閔皇帝,《全隋詩》錄存其詩40多首。

楊廣三徵高麗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楊廣最後又是怎麼死的?

楊廣爲什麼三徵高麗/楊廣三徵高麗的結局是什麼?

東征高麗成了楊廣生命中最可怕的一場噩夢。連續兩年,發兵兩百多萬,耗費資財無數,國庫爲之一空,天下蕭然,民生凋敝,可換來了什麼呢?換來的只有——盜賊成羣,烽煙遍地,世家大族離心離德,整個帝國傷痕累累。除此之外,什麼也沒有!楊廣百思不得其解。是要坦然承認失敗,從此把目光轉向國內,發憤圖強收拾爛攤子,還是要再接再厲、愈挫愈勇,不滅高麗誓不罷休?楊廣最終選擇了後者——他要整兵再戰,三徵高麗!

大業十年(公元614年)三月十四日,楊廣率領三徵高麗的大軍向遼東出發。一路上,士卒紛紛逃亡,屢禁不止。七月十七日,楊廣終於帶着這支充滿恐懼和牴觸情緒的軍隊進抵懷遠(今遼寧遼中縣)。同時,來護兒的水軍渡過渤海,在畢奢城大敗前來迎戰的高麗軍隊,並乘勝渡過鴨綠江,兵鋒直指平壤。

此時的高麗,表面上還在頑抗,實則早已精疲力竭了。此前的兩次大戰固然拖垮了隋帝國,可同時也讓小小的高麗元氣盡喪。面對捲土重來的隋朝水陸大軍,高麗王高元惶惶不可終日,最後只好低頭妥協。七月二十八日,高元遣使前往隋軍大營,向楊廣奉上降表。如果是前面兩次,楊廣一定會斷然拒絕,並且親自攻進平壤,活捉高元。但是這一回,楊廣卻不假思索地接受了高麗的請降,並即刻傳令來護兒班師回朝。

楊廣爲何答應得這麼痛快?原因很簡單:如今的隋朝天下已經不是過去那個繁榮富足的太平盛世了,面對風起雲涌的叛亂和分崩離析的江山,楊廣豈能再漠然置之?現在,只要能讓高麗臣服,只要能把丟掉的面子撈回來,楊廣就心滿意足、別無所求了。三徵高麗就這麼不尷不尬地落下了帷幕。

對於楊廣來講,這場來之不易的“勝利”或許足以撫慰他那受傷的心靈,可對於多數將領來說,這種充滿自慰色彩的精神勝利卻讓他們感到極爲難堪,甚至是感到萬分恥辱——一徵高麗大敗而回,二徵高麗無果而終,三徵高麗不了了之,這算哪門子勝利?對此,老將來護兒就曾當着部衆的面扼腕長嘆:“大軍三出,未能平賊,勞而無功,吾竊恥之!”(《資治通鑑》卷一八二)

大業十年十月底,楊廣命令高元按照臣藩之禮入朝覲見,可是他萬萬沒有料到,高元居然把他的詔令當成放屁,一點反應都沒有。楊廣發現自己被耍了,頓時暴跳如雷,對着滿朝文武發出怒吼——老子要四徵高麗!然而,楊廣還能四徵高麗嗎?這個千瘡百孔、風雨飄搖的大隋帝國,還能經得起他的瘋狂折騰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爲,此時的國庫已然空空如也,再也不可能讓楊廣隨心所欲地往高麗這個無底洞裏砸錢了。

楊廣北巡歷史過程介紹:

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楊廣鬱悶難當。爲了消除自己的鬱悶,楊廣決定北巡——第三次北巡。四徵高麗的錢花不起,第三次北巡的錢他還是花得起的。大業十一年(公元615年)八月初五,楊廣向帝國的北部邊境出發了。此時的楊廣並不知道,一場比三徵高麗更讓他難以想象的噩夢,正悄悄匍匐在道路的前方。準確地說,它匍匐在雁門郡。

大業十一年八月十二日,楊廣的御駕抵達雁門郡(今山西代縣)。此時,雁門以北的大地正滾過一陣劇烈的戰慄——四天前,東突厥的始畢可汗已經率領數十萬精銳騎兵從塞外呼嘯南下,此刻正風馳電掣地朝雁門撲來。他的目標是——殺死楊廣。楊廣到達雁門的第二天,東突厥數十萬鐵騎就已將雁門團團包圍。隋朝君臣驚恐萬狀,開始手忙腳亂地組織防禦。

楊廣三徵高麗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楊廣最後又是怎麼死的? 第2張

此時,雖然雁門共有軍民十五萬人,足以抵擋一陣子,但問題在於——城中囤積的糧食只夠食用二十天。突厥人的攻勢異常凌厲,短短几天便把雁門郡下轄的四十一座城池攻克了三十九座,只剩下楊廣所在的雁門和齊王楊暕駐守的嵉縣。突厥人徹底掃清外圍之後,開始集中兵力猛攻雁門。戰鬥十分激烈,一支流箭甚至射到了楊廣面前,只差幾步就把他射了個對穿。楊廣心膽俱裂,一把抱住幼子楊杲縱聲大哭。

在突如其來的死亡面前,一個帝王刻意維繫了大半生的驕傲和尊嚴瞬間坍塌。剩下的,只有與常人毫無二致的恐懼和軟弱。面對突厥人的強大攻勢,宇文述力勸楊廣挑選數千精騎拼死突圍。可他的提議卻遭到了重臣蘇威、樊子蓋等人的反對。他們認爲,突厥人擅長野戰,突圍之策太過冒險。而今之計,只有一方面死守城池,一方面緊急發佈勤王詔,命四方軍隊前來增援。

楊廣也認爲這樣比較保險,可要命的是:突厥人已經把城池圍得水泄不通,勤王詔怎麼送出去?還有,糧食在一天天減少,雖然實行了壓縮配給,但存糧已經不多,如果不趕緊把勤王詔送出去,大家很快就會餓死。所有人絞盡腦汁地想了十天,始終一籌莫展。到了第十一天,楊廣終於大腿一拍,想到了一個主意——浮木傳詔。

八月二十四日,數百根浮木被拋到流經雁門的汾水河上,迅速漂向下游的各個郡縣,每根浮木上都綁着一道用黃帛寫就的勤王詔。隨後的日子,汾水下游的一些郡縣長官相繼接獲詔書,於是紛紛募兵奔赴急難。然而,倉促之間,各郡縣募集的兵力都很有限,就算在最短時間內趕到雁門,恐怕也不一定打得過兵強馬壯的突厥人。當時,有一支勤王隊伍的將領叫雲定興,他手下有個十七歲的小兵,就針對這個問題獻上了一計。

這個小兵的意見是:讓隊伍攜帶大量的軍旗和戰鼓,一路上大張旗鼓,虛張聲勢,藉此迷惑敵人。他說:“始畢可汗膽敢以舉國之師包圍天子,必定認爲我方短時間內難以集結大軍。所以,我們應該大張軍容,白天旌旗招展,夜晚鉦鼓齊鳴,讓敵人以爲我方援軍已大量集結,迫使他們聞風而遁。否則敵衆我寡,萬一突厥傾巢來攻,我軍恐怕難以抵擋。”雲定興覺得很有道理,當即欣然採納。

這個獻計的十七歲小兵,就是李世民。在隋末亂世的舞臺上,這是史書有載的李世民的第一次亮相。雖然他現在的身份還很卑微,但作爲一個即將在幾年後縱橫天下的軍事統帥,其見識和謀略已在此初露端倪。楊廣除了浮木傳詔外,還採納近臣蕭瑀(蕭皇后之弟)的建議,派密使從小道潛行至突厥王庭,向義成公主(與突厥和親的隋宗室女)求救。義成公主聞訊,馬上給始畢可汗送了一封急報,上面寫着:北方邊境告急!

始畢可汗不太相信,卻又不敢斷然否定。因爲連日來,已經有斥候不斷彙報:隋朝東都及各郡援軍已大量集結,並正往雁門方向迅速移動,前鋒已進抵忻口(今山西忻縣)。也就是說,如果短時間內打不下雁門,就有可能反過來被隋軍包了餃子。始畢可汗越想越不安,不得不在九月十五日下達了撤軍的命令。突厥人一撤,楊廣如釋重負,立刻派出兩千騎兵一路尾追,在馬邑攻擊並俘虜了兩千多名突厥的老弱殘兵,總算出了一口惡氣。

屈指一算,楊廣在雁門總共被圍了三十三天。突厥人撤退之日,城中的糧食剛好告罄,楊廣和所有人不禁長長地鬆了一口氣——好懸!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正月初一,楊廣在東都舉行新年朝賀,天下有二十餘郡的賀使缺席。這是隋朝開國以來從未有過的事情。而之所以出現這種事,原因不外乎兩個:要麼是郡城已落入變民之手,要麼是特使在中途被變民所殺。

楊廣終於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開始派遣十二路招討使分赴各地,負責徵調軍隊鎮壓叛亂。到了五月,楊廣在朝會上向大臣們詢問叛亂的情形。寵臣宇文述等人都表示,大部分叛亂已被平定。楊廣問叛賊還剩多少,宇文述從容奏答:“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了。”楊廣顯然對這個回答非常滿意。

楊廣三徵高麗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楊廣最後又是怎麼死的? 第3張

滿朝文武中,只有老臣蘇威硬着頭皮對楊廣說:“對於叛亂情形,各地奏報多不屬實。臣在此僅舉一例:從前叛賊據有長白山,距洛陽一千餘里;而今卻近在汜水,距洛陽僅一百餘里。請陛下想一想,如果叛賊越來越少,又怎麼可能離東都越來越近?”楊廣聞言,勃然大怒,隨即找了個藉口罷免了蘇威,並把他子孫三代的官爵全部罷黜,貶爲庶民。

大業十二年,四方叛亂愈演愈烈,隋朝的文武百官都對此心知肚明,卻無人敢言。因爲,楊廣更願意相信宇文述的話——天下的盜賊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了。換句話說,楊廣寧可相信天下無賊。這年初秋,爲了讓自己忘卻三徵高麗和雁門被圍的恥辱,楊廣決定南巡,三下江都(今江蘇揚州市)。一些有良知的官員再也不忍心保持沉默了。右侯衛大將軍趙才第一個站出來勸諫:“今百姓疲勞,國庫空虛,盜賊蜂起,政令不行,願陛下早回西京,安撫萬民!”

楊廣不由分說地把趙才扔進了監獄,隨即下令龍舟隊揚帆起航,毫不遲疑地離開了烽火連天的中原,朝着歌舞昇平的江都翩然而去。途中,大臣任宗、崔民象、王愛仁相繼勸諫,卻無一例外地掉了腦袋。龍舟行至樑郡(今河南商丘市),當地百姓聯名上書:“陛下若執意南巡江都,天下將不再爲陛下所有!”楊廣二話不說,命人將他們全部砍殺。從此,再也沒人能阻止龍舟一帆風順地駛向江都。

同時,再也沒人能阻止楊廣義無反顧地奔赴死亡。離開洛陽時,楊廣曾作詩向後宮嬪妃告別,其中一句是:“我夢江南好,徵遼亦偶然。”楊廣所說的江南就是江都。他曾在江都坐鎮十年,對這座繁華富庶又風情萬種的城市懷有很深的情感。相比於洛陽,他顯然更喜歡江都,也一直將其視爲靈魂的故鄉。

這幾年,楊廣感覺自己走了背運,沒有一件事情順心,所以他滿心希望,美麗的江都能夠撫平他的焦慮,療治他的創傷,成爲他生命中又一個嶄新的起點。然而,歷史很快就將證明,這只是楊廣的一廂情願。因爲,江都不是一個嶄新的起點,而是一個可怕的終點——終將把屬於楊廣的一切全部埋葬。

楊廣是怎麼死的?

楊廣在江都卻越發荒淫昏亂,命王世充挑選江淮民間美女充實後宮,每日酒色取樂;又引鏡自照,預感末日將到,銳意盡失的楊廣晚年常引鏡自照,對蕭後和臣下說:“好頭頸,誰當斫之!”楊廣晚年,既沒有像陳後主那樣做個長城公,也沒有把帶在身邊的毒藥派上用場。大業十四年(618年)三月,楊廣見天下大亂,已心灰意冷,無心回北方,命修治丹陽宮(今南京),準備遷居那裏。從駕的都是關中衛士,他們懷念家鄉,紛紛逃歸。

這時,虎賁郎將元禮等,與直閣裴虔通共謀,利用衛士們思念家鄉的怨恨情緒,推宇文述的兒子宇文化及爲首,發動兵變,楊廣聞變,倉皇換裝,逃入西閣。被叛軍裴虔通、元禮、馬文舉等逮獲,楊廣欲飲毒酒自盡,叛軍不許,遂命令狐行達將其縊弒,時年五十歲。楊廣造成的大亂,使華夏人口銳減到兩百餘萬戶。

這個雄心勃勃的帝王,死後連個像樣的棺材也沒有用上,由蕭後和宮人拆牀板做了一個小棺材,偷偷地葬在江都宮的流珠堂下。後陳棱集衆縞素,爲楊廣發喪,備儀衛,改葬於吳公臺下,衰杖送喪,慟感行路。楊廣遇弒的消息傳到洛陽,洛陽羣臣擁立楊廣之孫越王楊侗爲帝,史稱皇泰主,楊侗追諡楊廣爲明皇帝,廟號世祖,農民軍領袖竇建德追諡楊廣爲閔皇帝,同年,李淵逼迫傀儡楊侑禪讓,建立唐朝,追諡楊廣爲煬皇帝。不久,洛陽權臣王世充逼迫楊侗禪讓,隋朝正式滅亡。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