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被稱爲三國亂世的“毒士”的賈詡,一生都經歷過什麼?

被稱爲三國亂世的“毒士”的賈詡,一生都經歷過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X三國毒士賈詡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賈詡,被稱爲三國亂世的“毒士”,那是源於讀歷史演義的緣故,而認真去讀歷史,則會覺得他是亂世權力漩渦裏的“隱士”,一股清流。盡職於投靠的人,卻不巴結依附投靠的人;爲這些人所倚重,卻更想遠離是非;只求安穩一生,卻在關鍵時刻總能看到他的身影;身處亂世,卻能全身全家,以終老。非智慧超羣者豈能如此!

賈詡年輕時,默默無聞,唯有閻忠說賈詡有張良、陳平的才能。司徒王允使用美人計,成功聯合呂布,幹掉了董卓,卻犯了最低級的錯誤,西涼兵羣龍無首而不去招撫,董卓之將李傕、郭汜、張濟等思歸順,竟然幼稚地拒絕了。

歸順的願望被掌權者拒絕,那後果傻子都明白,李、郭二人懵了,想解散各自逃難,可逃哪裏去不是被通緝呢?賈詡屬於西涼人的一分子,明確對李、郭指出,聚尚可生,散則必死。他對衆人說:“聽說長安議,盡誅殺涼州人,你們棄衆單走,一個亭長就能收拾了你們了。不如率衆攻長安,幸而事成,奉國家以徵天下,若不濟,再走也不遲。”李、郭遂收西涼必死之兵殺回長安,呂布逃走,殺了王允,李、郭二人挾持漢獻帝成爲了長安城的新主人。

李傕等因爲賈詡的功勞,封其爲侯,賈詡說:“此救命之計,何功之有!”

被稱爲三國亂世的“毒士”的賈詡,一生都經歷過什麼?

堅辭不受,又以爲尚書僕射,也堅辭,乃更拜尚書,負責選任官吏,任上做了很多匡濟工作,李傕等親而憚之。賈詡母親去世,辭官,二人還拜其爲光祿大夫,可以吃空餉。

李郭二人剛主政時,三輔百姓尚有十萬戶,可這二人放任士兵劫掠,人民飢困不說,二年間相啖食殆盡。

李、郭開始爭權,李傕扣押皇帝,郭汜扣押了公卿大臣,兩人的隊伍在城裏就打了起來,長安城幾乎成了廢墟。李傕請回賈詡任宣義將軍,居中調解。傕等和,出天子,佑護大臣,詡有力焉。

天子既出,賈詡就交還了印綬,不幹了。李、郭哪裏會是成事的人!跟着這兩個人幹,最後把自己也得搭進去。

因將軍段煨駐紮在華陽,與賈詡又是老鄉,賈詡便離開李傕,去投奔了段煨,賈詡很有威望名氣,段煨的軍隊很希望他來,但段煨擔心賈詡奪了自己的軍隊,表面對待賈詡特別客氣,禮甚備,賈詡心不自安。

當時張繡在南陽,賈詡暗中派人聯絡,張繡就派人來迎賈詡,賈詡要走了,有人對賈詡說:“段煨待您沒得說,您咋就離開他了呢?”賈詡說:“段煨生性多疑,有些忌諱我的意思,禮雖厚,但不可以依靠,時間久了,他就會琢磨我了。我現在離開,他一定心裏高興,又希望我能結大援於外,一定厚待我的妻子和孩子。而張繡沒有參謀助手,也願意我能幫他,我家和自己都能安全了!”跟着這樣小肚雞腸、嫉賢妒能的領導,個人發展談不上了,早晚還會被他害了。

張繡是張濟的侄子,待賈詡子孫禮,段煨也果然善待其家。君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賈詡在兩個軍閥之間,戰亂年代,能保自己家被善待,自己被被尊重,其才足當張良,其智堪比陳平。

賈詡勸張繡結交併與劉表連合。曹操征討張繡,後引軍退走,張繡親自率軍追擊,賈詡勸阻:"不可追,追則必敗!"張繡不聽,大敗而歸。賈詡勸張繡:“現在趕緊追擊,再戰必勝!”張繡不好意思地說:“不用公言,以至於此。今已敗,奈何復追?”賈詡說:“兵勢有變,亟往必利。”張繡完全信賈詡的話了,率軍追擊,大戰,果然勝利而還。

回來就請教賈詡說:“繡以精兵追退軍,而公曰必敗;退以敗卒擊勝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驗也?”

賈詡說:“此易知耳。將軍雖善用兵,非曹公敵也。軍雖新退,曹公必自斷後,追兵雖精,將既不敵,彼士亦銳,故知必敗。曹公攻將軍無失策,力未盡而退,必國內有故,已破將軍,必輕軍速進,縱留諸將斷後,諸將雖勇,亦非將軍敵,故雖用敗兵而戰必勝也。”

被稱爲三國亂世的“毒士”的賈詡,一生都經歷過什麼? 第2張

張繡信服口服,對賈詡言聽計從。賈詡料敵如此,未戰而知勝敗,古今名將又如何。然而張繡非明主,雖勇而智淺,賈詡仍然屬於明珠暗投。但賈詡絕對對得起自己投靠的人,之前是,對張繡更是。

不久,曹操拒袁紹於官渡,袁紹派人招張繡,同時也書信賈詡希望能結援。張繡欲同意,賈詡當着張繡的面對袁紹的使者說:“歸謝袁本初,兄弟尚不能相容,能容天下國士乎?”

賈詡就給拒絕了,袁紹和袁術是族兄弟,相互攻取,袁術死。

張繡驚懼,私下問賈詡:“若此,當何歸?”

兩大或幾大勢力之間必須結援站隊,否則孤立無援,即使再強大可能也無法生存,這倒是羣雄並起時期生存的法則。

賈詡對張繡說,不如從曹操。張繡不懂了,說:袁強曹弱,又與曹爲仇,從之如何?

賈詡解釋原因道:“此乃所以宜從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從一也。紹兵強,我以少衆從之,不以我爲重。曹公衆弱,其得我必喜,其宜從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將釋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從三也。願將軍無疑!”

分析的多透徹,其實也爲張繡找到歸宿,張繡從之。三國演義中說,後來曹操犯了男人犯的錯誤,找了張繡的叔叔張濟的夫人玩,張繡受到了羞辱,又反了,曹操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失去了長子曹昂和最鍾愛的猛將典韋。若是如此,曹操一定後悔玩大了。

歷史演義出於揚劉抑曹主旨需要,可能也是因爲曹操確實喜歡已婚女人這個私密愛好,只供讀者一樂,史實卻不是這樣。

曹操見到張繡,果然大喜,執賈詡之手說道:“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

真實的情況是,張繡投拜曹操之後,曹操與張繡結成了兒女親家,曹操的兒子娶了張繡的女兒,拜張繡爲楊武將軍。官渡之戰,張繡力戰有功,升遷爲破羌將軍。隨破袁譚,因功增封邑至二千戶,在曹操諸將中封邑最多了。從曹操徵烏丸於柳城,未至而薨,諡號定侯。張繡好歸宿,是曹操得力將軍、有功之臣。

曹操表賈詡執金吾,都亭侯,冀州牧,因冀州未平,留參司空軍事。

被稱爲三國亂世的“毒士”的賈詡,一生都經歷過什麼? 第3張

曹操被袁紹圍於官渡,糧方盡,問計賈詡,賈詡說:“公明勝紹,勇勝紹,用人勝紹,決機勝紹,有此四勝而半年不定者,但顧萬全故也。必決其機,須臾可定也。”

曹操遂並兵出,圍擊袁紹三十餘裏營,破之。袁紹軍大潰,河北平。曹操自領冀州牧,徙賈詡爲太中大夫。賈詡料己、料敵、料兵,可謂透徹,一舉切中要害。

曹操破荊州,欲順江東下,攻取東吳。賈詡諫曹操曰:

“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漢南,威名遠著,軍勢既大;若乘舊楚之饒,以饗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土樂業,則可不勞衆而江東稽服矣。”

曹操志得意滿,沒有聽從賈詡的建議,後曹操赤壁兵敗。賈詡盡到參贊軍事之責,料勢、料事亦可圈可點。

曹操後來與韓遂、馬超戰於渭南,馬超等索割地以和,並求任子。曹操問計賈詡,以爲可僞許之。又問賈詡具體計策,詡曰:

“離之而已。”

曹操亦是一代雄主,一承用詡謀,韓遂、馬超相互猜忌,最終曹操收拾了二人,西涼平。

曹操始終沒有確定世子,當時曹丕爲五官中郎將,曹植爲臨淄侯,曹操在二人之中搖擺不定,沒有下最後的決心。二人各有黨與,有奪宗之議。曹植才名方盛,似乎曹操更傾向於曹植。曹丕使人問賈詡自固之術,賈詡曰:

“願將軍恢崇德度,躬素士之業,朝夕孜孜,不違子道。如此而已。”

曹丕從之,深自砥礪。曹操又曾屏除左右問賈詡,賈詡沉吟不對。詡嘿然不對。曹操曰:“與卿言而不答,何也?”詡曰:“屬適有所思,故不即對耳。”太祖曰:“何思?”詡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曹操大笑,於是太子遂定。

被稱爲三國亂世的“毒士”的賈詡,一生都經歷過什麼? 第4張

賈詡話中有兩個典故,都是曹操親歷。袁紹因爲棄用長子袁譚,而用幼子袁尚爲世子,以致死後兄弟相攻爲曹操所滅。劉表棄用長子劉琦,而用幼子劉琮爲世子,以致爲曹操所成。

曹丕立爲世子後,賈詡自覺得不是曹操舊臣,所獻計策深遠,害怕因此爲曹操所忌諱,被猜疑。闔門自守,退無私交,男女嫁娶,不結高門,天下之論智計者歸之。

智者以逞智爲能,而賈詡卻深知才智所爲立身,卻又可造成主公忌諱猜疑,其智方爲智。真所謂君子隱士之爲: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爲謀盡心,劃策盡智,居位知懼,得信識恐。爲人臣也屬於極致。

曹丕即位,以賈詡爲太尉,進爵魏壽鄉侯,增邑至八百戶。又分邑二百,封小子訪爲列侯。以長子穆爲駙馬都尉。曹丕問賈詡曰:“吾欲伐不從命以一天下,吳、蜀何先?”對曰:“攻取者先兵權,建本者尚德化。陛下應期受禪,撫臨率土,若綏之以文德而俟其變,則平之不難矣。吳、蜀雖蕞爾小國,依阻山水,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孫權識虛實,陸議見兵勢,據險守要,汎舟江湖,皆難卒謀也。用兵之道,先勝後戰,量敵論將,故舉無遺策。臣竊料羣臣,無備、權對,雖以天威臨之,未見萬全之勢也。昔舜舞干鏚而有苗服,臣以爲當今宜先文後武。“

曹丕初即位,欲平蜀吳以建功勳,遂不納。後興江陵之役,士卒多死,卻又應賈詡之言。

賈詡年七十七,薨,諡曰肅侯。

至孫賈模承爵,在晉初亦盛極,可惜智相差太遠,終族滅。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