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張煌言是什麼來歷?岳飛、于謙齊名,抗擊清朝二十多年的名將

張煌言是什麼來歷?岳飛、于謙齊名,抗擊清朝二十多年的名將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編帶來的張煌言的文章。

作爲我國封建社會末期的最後兩個王朝,明和清之間的是非恩怨一直受到人們廣泛的關注和爭論。作爲人們討論的熱點之一,明末抗清鬥爭當中的人物和事件自然也時常被提起。在衆多抗清名將當中,有的像盧象升、黃得功這樣力戰而死;也有的像史可法、李定國這樣堅決抗爭到底,抵抗到最後一刻也不願投降。當然,也有許多的將領出於各種原因投降了清軍,如吳三桂、洪承疇、祖大壽等等。

今天我們要將的這一位名將並沒有選擇投降,也不是戰死沙場,但他在明朝滅亡之後堅持從事抗清活動足足二十多年。在自知復明無望後,他隱居海島終日不出。可惜的是,因爲被叛徒出賣,他還是遭清軍發現,最終年僅四十五歲就英勇就義。這位被與民族英雄岳飛、于謙並稱爲"西湖三傑"的名將便是張煌言。

張煌言是什麼來歷?岳飛、于謙齊名,抗擊清朝二十多年的名將

張煌言生於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的浙江寧波府,他的父親張圭章在其四歲時就考中了舉人,隨後更是不斷升遷,因此,他也稱得上是個官宦子弟。從很小的時候,張煌言就展現出了對兵法韜略的濃厚興趣,另外,他在接受文化教育的同時也經常練習武藝,這幫助他日後對抗清軍時能夠同時依仗智謀和武勇。

崇禎九年(1636),年僅十六歲的張煌言參加了縣試,他不但在基礎的文試上表現出色,還在朝廷爲了選拔文武兼備人才而增加的騎射考試中發揮出衆,接連三箭都擊中了標靶。武藝不凡,又精通韜略,這在日後成爲了張煌言得到重用的一大因素。

清順治二年(1645),大舉南下的清軍已經在明朝滅亡後趁勢奪取了北方的大量土地,並進一步向南進發,兵鋒直指寧波城。當時,揚州、南京等主要城池盡皆陷落,但張煌言並沒有選擇投降清軍,而是積極參與到明朝遺臣們的反清鬥爭當中。同年,張煌言隨張國維、錢肅樂等人共同擁立魯王朱以海在紹興監國。

張煌言是什麼來歷?岳飛、于謙齊名,抗擊清朝二十多年的名將 第2張

然而,清軍的攻勢實在過於強大,而殘餘的明朝勢力則難以調動足以與之匹敵的軍隊。在前者的猛烈進攻下,杭州、紹興也很快被攻陷,而張煌言等人只得帶着魯王經由台州逃往了海上。等到清軍攻勢稍緩,張煌言再度冒着危險前往浙東地區招募義軍,憑藉積極活躍的態度,他被魯王授予了右僉都御史的官職。

順治四年(1647),張煌言因在海上遭遇颶風翻船而落入清軍之手,不過七天之後他便找到機會逃回了海上。另外,他還曾經在陸地上遭遇清軍的包圍,多虧了曾經的武藝基礎,這才成功突圍了出來。和當年岳飛率領岳家軍時下令"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類似,張煌言也嚴格要求自己率領的部隊,命令他們不得擄掠和欺壓百姓。因爲對平民的尊重,張煌言也頗受民衆擁護和喜愛。

順治八年(1651),清軍開始着手處理盤踞舟山一帶的張煌言等人,儘管成功守住了根據地,但本就缺兵少將的舟山經此一戰折損軍民近兩萬人,無疑稱得上元氣大傷。九月,舟山遭到攻陷,而魯王則在張煌言等人的陪同下前往了鄭成功所據守的臺灣。鄭成功是隆武政權的支持者,而魯王則因曾經與隆武帝內耗削弱了抗清力量,對此,他感到十分不滿,所以只是念及其宗室出身安置了他。

兩年後,已經官至兵部侍郎的張煌言參與了明軍進攻崇明的戰鬥,如今的崇明島當時僅是一片沙洲,因此儘管明軍將其佔領,但還是難以利用其地屯田練兵。順治十二年(1655),張煌言與鄭成功部下甘輝、陳六御等人共同收復了舟山,但第二年清軍就將其奪回,陳六御也不幸陣亡。他去世以後,在軍中享有一定聲譽的張煌言得到了將士們的擁戴,地位進一步提升。

張煌言是什麼來歷?岳飛、于謙齊名,抗擊清朝二十多年的名將 第3張

此後數年,張煌言一直與鄭成功的軍隊共同作戰,但隨着康熙元年(1662)後者的病逝,張煌言更加是舉步維艱。如此堅持兩三年後,陷入無援境地的張煌言終於感到了深深的無力,他遣散跟隨自己的士兵,隱居在了位於如今浙江象山南部的懸嶴島。

然而,張煌言想要從此隱姓埋名,但之前跟隨他的士兵中卻有人出賣了他。七月十七日夜,清軍趁着夜深偷偷上島,將張煌言抓獲,九月七日,他在杭州弼教坊被清軍殺害,結束了自己爲明朝奉獻的一生。

乾隆四十一年(1776),張煌言被收錄進《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得到了清朝廷賜予的諡號"忠烈",儘管是昔日敵人的饋贈,但這也算是對其不屈而偉大精神的一種肯定。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