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王禹偁是什麼出身?他有什麼樣的過人之處?

王禹偁是什麼出身?他有什麼樣的過人之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禹偁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王禹偁出身寒微,祖上世代以農耕爲業,但這位貧農出身的孩子卻天賦異稟,特別聰明,九歲就能寫詩作文。

公元983年,王禹偁參加了科舉考試,高中進士。不久,宋太宗召他來面試,提拔他爲右拾遺。989年,宋太宗面試貢士,又召試王禹偁,面對皇帝出的題目,王禹偁“賦詩立就”,宋太宗又提拔他爲左司諫、知制誥,擔任自己的祕書。

按說,像王禹偁這樣的千里馬,得到了天下最大的伯樂—皇帝的賞識,應該官運亨通,平步青雲了。然而,事實情況並不是這樣的。

王禹偁是什麼出身?他有什麼樣的過人之處?

王禹偁是聰明,但聰明人也分兩類,一類以聰明“務實”,一類以聰明“務虛”。識時務者爲俊傑,務實者借勢發力,順水推舟,往往謀得高官厚祿;務虛者好以天下爲己任,事不關己卻少見多怪,專以找茬兒、挑刺、鍼砭時弊爲能事,常常讓領導左右爲難。很可惜,王禹偁屬於後者。

也許是官場“厚黑學”的書讀得太少,王禹偁性格剛正,爲人耿直,好議論朝政,好批評別人,在該頌聖時規勸,在該閉嘴時批評,口無遮攔,從不顧忌。比如,宋太宗特意召試他,並提拔他爲右拾遺,這種皇帝高興、自己也高興的時刻就該說說客套話、感恩一下呀。他卻當天就送給皇帝一份《端拱箴》,勸宋太宗戒奢侈、行節儉、施仁政,好像皇帝是個無道昏君一樣,這怎麼會讓皇帝高興?

又比如989年冬,京城大旱,民不聊生,這種時候就該出點救災的主意,他卻不識時務地向皇帝上疏,說什麼“一谷不收謂之饉,五穀不收謂之飢。饉則大夫以下,皆損其祿;飢則盡無祿,廩食而已”,並建議宋太宗下詔,除了宿衛軍士、邊庭將帥外,其他官員都減少俸祿。於是,朝中大臣幾乎被他得罪光了。更可笑的是,在王禹偁短暫的仕宦生涯中,這種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愚蠢行爲,還遠遠不止一兩次。

991年,廬州(今安徽合肥)尼姑道安狀告老翰林、著名文學家徐鉉與嫂子姜氏通姦。經審查,道安系誣告,本當受罰,但宋太宗下詔赦免了她。對於皇帝已經決定了的事,王禹偁頗不識相,堅決要求治道安的罪,併爲徐鉉雪冤,弄得皇帝很是生氣,把他貶爲商州(今陝西商洛)團練副使。

王禹偁是什麼出身?他有什麼樣的過人之處? 第2張

995年,宋太宗已經召還他爲翰林學士,作爲一個重新被起用的貶官,吃一塹長一智,應該學乖了,不能說的就別亂說,可是他偏不。這年四月,宋太祖的孝章皇后去世,宋太宗不按當時的禮制治喪,自己不爲皇嫂穿孝服,也不讓大臣們臨喪。箇中緣由,大臣們心知肚明,無非是孝莊皇后在宋太宗登基前後有過對他不利的言行,因此人人噤若寒蟬。唯獨王禹偁充當出頭鳥,說“後嘗母儀天下,當遵用舊禮”,弄得宋太宗雷霆震怒,以誹謗罪把他貶爲滁州(今安徽滁州)知州。

宋真宗即位後,爲顯示新朝氣象,又把王禹偁調回京城任知制誥,編撰《太祖實錄》。當時,張齊賢、李沆同爲宰相,兩人不和。在這一山不容二虎的權力鬥爭面前,王禹偁老毛病又犯了,從中橫議曲直,把張齊賢給惹惱了。他發現王禹偁在編撰《太祖實錄》時,該用曲筆的時候過於直白,暴露了先帝的隱私,便以“輕誣”之罪,到宋真宗面前告了一狀。於是,王禹偁又被驅出京城,貶爲黃州(今湖北黃岡)知州。

王禹偁是什麼出身?他有什麼樣的過人之處? 第3張

三遭貶謫,王禹偁仍不思悔改,甚至還寫了一篇《三黜賦》以明志,中有“屈於身而不屈於道兮,雖百謫而何虧”之句,好像被貶官是一件十分光榮的事。《宋史》對他的評價是:“詞學敏贍,遇事敢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爲己任……爲文著書,多涉規諷,以是頗爲流俗所不容,故屢見擯斥。”真可謂一語中的。像他這種不懂官場哲學、不懂生存哲學的知識分子,在以利益爲紐帶的官場,從來都不會有什麼好下場。此後,才華橫溢的王禹偁再未得到朝廷的重任,不久便在黃州任上鬱鬱而終,年僅48歲。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