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世民後宮佳麗三千,爲何還搶齊王妃?

李世民後宮佳麗三千,爲何還搶齊王妃?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7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李世民的故事,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李世民不僅霸佔弟媳齊王妃,還想立其爲後,就是爲了向那些慫恿他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功臣表示不滿,通過此事來噁心噁心他們。

雖然齊王妃確實體態豐盈,姿色絕佳,任何男人都會對其動心。

但是李世民並非常人,不會不知道霸佔弟媳會有什麼負面影響。

然而他還是這麼做了,其中必定有不爲人知的原因。

李世民後宮佳麗三千,爲何還搶齊王妃?

有些人說李世民之所以霸佔齊王妃就是好色,還有一些人說他這是有政治考量,

這些解釋都太膚淺了,我就問一句,爲什麼他沒對李建成的太子妃鄭氏出手?

鄭家的勢力也很強的,值得聯姻拉攏,而且鄭氏也是個尤物。

回到正題,這一系列慘劇的源頭,還要從李淵說起。

雖然現在在《新唐書》《舊唐書》中,李淵的形象非常無能,不過這些史料很可能是被李世民篡改的,在更早的史料《大唐創業起居注》中,李淵是個英明果斷之主。

隋朝末年,羣雄並起。李淵觀察了好久形勢,決定起兵爭雄。

起兵初期,人才不足,連李淵自己有時都需要親上戰陣,作爲長子的李建成就更不用說了。

而李建成也沒有讓李淵失望。先是攻打西河城,約束部下令行禁止,最後只花了很小的代價就得到西河城。

接着又配合李淵智敗霍邑守將宋老生,奪得霍邑。

然後,李建成又指揮了阻擊屈突通的戰鬥。

就連長安城都是李建成帶人打下來的。

此時的李建成纔是李淵軍中當之無愧的軍神。

李世民後宮佳麗三千,爲何還搶齊王妃? 第2張

不久後大唐建國,定都長安。此時的李淵,覺得自己年紀不小了,而這亂世變數太多,應該提前選定接班人,而李建成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

他不僅在一系列戰鬥中表現得有勇有謀,而且有最年長,剩下幾個弟弟都太小了。

當時的李世民還沒20歲,難當大任,更小的李元吉更不用考慮。

而李淵選定太子,可不是要一個守成之君。

他那時候心裏可沒數,不知道自己有生之年能否平定天下。

萬一自己大業未成,需要一個成熟穩重且有勇有謀的繼承人來繼續自己的未竟之功。

所以李淵在大唐建國後,爲唐朝的政治格局定下了基調。

立嫡長子李建成爲太子,留在長安,協助自己處理政務,比如後勤、處理文書什麼的,這是在實踐中培養他快速成長,確保萬一自己歸西了,李建成能立刻接手政務。

另外兩個兒子則在外帶兵,拱衛中央。當時是亂世,兵權還是掌握在自己人手裏最好,而最值得信賴的當然是血親了。

趁着自己健在,讓他們多參與戰事,提高威望,這樣萬一自己不在了,李建成兄弟三人依然能牢牢掌握住李唐的最高權利,李唐遲早可以一統天下。

當然,這樣安排,其中也有互相制衡的目的。

畢竟李建成這個太子沒有兵權,讓李世民和李元吉同時帶兵,互相制約,就能避免其中一人仗着兵權逼宮,威脅李建成的太子之位。

而李建成雖然是太子,有很大權力,但是不依靠自己這個當爹的,就無法壓制住2個弟弟,也就避免了楊廣登基時的慘劇發生。

可惜李淵的劇本雖然設計的精妙,奈何演員們的演技參差不齊,演着演着劇本就亂套了。

李淵設計好劇本後,就開始安排他的幾個兒子。

李建成當太子輔政,這個前面提到了。

李元吉年紀小,閱歷少,就讓他帶兵守住山西那塊,抵禦劉武周和宋金剛。

山西是李淵的發源地,對於李唐政權的意義很大,守住了是大功一件。

而李世民是當時三個兒子裏除了李建成以外最能帶兵打仗的,就派他出去攻城略地。

一開始李世民被派去攻打薛舉,李世民由於戰鬥經驗也不是很多,一開始輸了,還被俘獲好幾員大將。

也是李世民運氣好,薛舉本來準備乘機率軍攻打長安的,結果半路上病逝了。

薛舉一死,他的軍隊也就亂了。李世民乘機消滅了薛舉的西秦勢力。

到這裏一切都還是按照李淵的劇本發展的。

接下來就開始出問題了。不過問題不在李世民這邊,而是出在李元吉身上。

李元吉畢竟還是太嫩了,抵擋不住劉武周和宋金剛,把整個山西地盤都給丟了。

李淵這下慌了,山西可是他老李家的發源地,李唐的很多官員、將領,老家都在山西,其重要性不亞於都城長安。

李淵對山西勢在必得,於是將剛打過勝仗的李世民部隊調往山西,

李世民趁着滅國之勢,勢如破竹,一舉收復了山西。

我懷疑當時李淵是想讓李世民先去消耗敵軍,然後再讓李建成去撿漏的,奈何計劃趕不上變化,李世民一個人就搞定了,沒有李建成什麼事了。

這下李淵頭疼了,因爲李世民的軍功一下子太大了,無論是在軍中還是朝中的威望都直逼太子李建成,這樣下去他的劇本會演不下去的。

這時候李淵做了一件事,就是殺了劉文靜。

劉文靜是李淵起兵時的重要謀臣,幫李淵下定決心起兵的就是劉文靜。

但是在李世民攻打薛舉期間,是在李世民帳下參贊軍務,算半個李世民的人。

李淵就隨便找了個理由把劉文靜給殺了,爲什麼是隨便找個理由呢?爲了做個李世民看的,理由太合理的話怕他看不懂。

李淵這是在敲打李世民,別看你軍功大,但是我纔是皇帝,我立的太子是李建成,不是你李世民,別有什麼妄想。

李世民當時對太子之位有沒有想法?沒有人知道。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李淵的意思他能明白,而且劉文靜被殺這口氣他也硬是嚥下了。

然而事情還沒完,後來李世民又親率大軍將王世充和竇建德的勢力一起消滅了,這又是天大的功勞。

李淵這下頭更大了,當初封賞太大方了,此時的李世民已經封無可封、賞無可賞。

但是李世民立下不世之功,不封賞會讓下面的人覺得朝廷待人不公。

而且李淵也覺得愧對兒子,尤其這個兒子還很優秀。

可惜李淵早已安排好李建成當太子,李建成才幹也不差,而且沒有犯錯,廢立太子是不可能的。

思來想去,李淵爲李世民定製了一個叫天策上將的官職,位於所有武官之上,當然這個就是聽着好聽。

但是最關鍵的是,允許李世民開府,建立自己的私人班底。

之前李世民手下的文臣武將那都是朝廷的人,都是完成朝廷的任務臨時分配到李世民手下的而已。

雖然有些人覺得李世民不錯,看好他。但是大家都知道,李淵立的太子是李建成,他們不會上李世民的船的。

但是開府後就不一樣了,李世民終於可以搭建起一支自己的隊伍,無論是帶兵打仗還是出謀劃策都不再缺人。

而且這些人忠於的不是李唐王朝,而是他李世民。

這大概是李淵此生最失策的地方,在此之前,李世民就算窺視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也不敢輕舉妄動。

在此之後,李世民就算沒打李建成位置的主意,他也要去爭這個位置。

爲什麼?因爲這些天策府幕僚有自己的政治訴求,他們因爲是李世民的人,想要升官封爵走朝廷那套流程是有瓶頸的。

李淵和李建成都會壓制他們,甚至會拿他們開刀警告李世民。所以如果他們想出將入相,李世民必須當皇帝。

還有就是,李世民當時已經嚴重威脅到李建成的位置了,一旦李建成登基,必定打擊李世民勢力。

李世民是他弟弟,活命問題不大,大不了做個閒散王爺。

但是天策府這些李世民的心腹能有好下場?很可能是死路一條。

所以無論是爲了身家性命還是功名前程,他們都必然不斷慫恿李世民去爭這個皇位。

換成你是李世民,你身邊的人整天和你說你這麼大功勞,皇位應該是你的,你也會心動的。

到這裏,一切已經開始脫離李淵的控制了。

後來發生的楊文幹叛亂,就極有可能是這羣天策府幕僚策劃的。

楊文幹是李建成的人,當時任慶州都督。

而李淵當時正帶着李世民和李元吉在仁智宮避暑,李建成則留守長安處理政務。

有一天,有兩個人跑到仁智宮,向李淵報告李建成要他們運送一批盔甲給楊文幹,怕是圖謀不軌。

李淵一聽,非常重視,畢竟當時慶州距離仁智宮並不遠。

不管事情是真是假,先把李建成叫來問話再說。

李建成自然矢口否認,李淵當然是願意相信太子的。

就派李世民帶兵去平叛,結果剛走到一半就傳來消息稱楊文幹被自己手下幹掉了。

而這事最後的處理結果很詭異,李淵沒有懲罰李建成,也沒有封賞李世民,不僅把李建成的手下處理了,還處理了李世民的手下。

現在細想一下,整件事情太匪夷所思了。

你見過這麼不靠譜的造反嗎?造反前先不遠萬里運盔甲,他慶州會沒盔甲?

而且如果要造反,運盔甲的人必定是心腹之人,怎麼可能隨便找幾個靠不住的人?

最後還把自己告了,這幾個人八成是臥底吧。

還有就是李淵的處理結果,既沒有懲罰李建成,也沒有封賞李世民,處理李建成的人正常,但是處理李世民的人又是爲何?

這麼多不合理放在一起,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這一切都是李世民這一方導演的一齣戲。

而且很有可能是李世民天策府的幕僚私自安排的。

畢竟李建成和李世民那都是久經戰爭、文韜武略樣樣在行,都不會設計這樣漏洞百出的劇本。

這也就是爲什麼李世民的人也被處理的原因。

不過這只是我們剝絲抽繭分析的結論,如果此事爲真,史書也不會詳細記載。

所以李世民開天策府後,他就被那羣天策府幕僚簇擁着不得不去爭這個皇位。

後來的宣武門之變,必然也是他們幫李世民下的決心。

當時,鑑於李世民勢大,爲了讓事情的發展符合自己當初的劇本。

李淵將李世民天策府的幕僚一個個調往各地,以此來削弱李世民的力量。

經過心腹幕僚們長年累月的煽動,不願看到自己的勢力土崩瓦解,李世民決定狗急跳牆發動玄武門之變。

我們要知道,玄武門之變那是骨肉相殘的慘劇。

一旦做了,李世民就難以再享受親情了。

所以李世民是很難下決心的,他最後能下定決心,天策府幕僚必然起到了關鍵作用。

經此一役,李世民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並殺了他們的兒子,然後逼宮要求李淵傳位給自己。

當他通過玄武門之變登基稱帝后,心中必然有失去親情的失落感。

以及由此而滋生的對於那些天策府幕僚的怨恨之情。

李世民畢竟是胸懷天下的大人物,不可能爲此去打擊報復這些心腹,畢竟他們也是爲自己出謀劃策。

但是做點事情噁心下他們總是可以的,這樣也能發泄下心中的不快。

而他的做法就是讓李元吉的齊王妃做了自己的女人,後來甚至想讓她做皇后。

皇后可不是隨便什麼人都可以當的,選擇齊王妃的目的很明顯。

就是想讓那些功臣們看看,他們當初扳倒的齊王的女人,現在卻騎到他們頭上了。好惡心噁心這些功臣。

甚至後來,齊王妃還替李世民生下一子,李世民將此子也過繼給了李元吉,當做其遺孤撫養,可見他是念舊情的。

至於爲什麼沒有選擇李建成的太子妃鄭氏,一方面肯定是李世民和齊王妃你情我願。

據石書記在,李元吉長的很醜,他母親都不待見他。加上性格暴躁,齊王妃肯定不喜歡他。

但是作爲一個女人,齊王妃又渴望愛情。在李元吉死後,他遇到了李世民。

婀娜多姿且渴望愛情的齊王妃就這樣和李世民走到了一起。

另一方面估計則是因爲齊王妃沒有孩子。

畢竟李世民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都殺了,雖然鄭氏和楊氏(齊王妃)的婚姻都是政治聯姻,不至於爲夫報仇,但是會不會爲親生骨肉報仇就不好說了。

玄武門之變,使李世民得到了皇位,但是也失去了親情。

雖然他和李建成因爲太子之位存在矛盾,但是隻要李建成登基。他們兄弟的關係還是能修復的。

李世民也是人,也會渴望親情,這些功臣使得它失去了親情,他想作協報復也是人之常情。

李世民寵幸弟媳齊王妃,正是他人性的表現,這使得我們看到了這位千古一帝的另一面。

只可惜李世民只能在夢中尋找他的親情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