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的局面是怎麼形成的?跟漢武帝有什麼關係?

“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的局面是怎麼形成的?跟漢武帝有什麼關係?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的局面是怎麼形成的,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匈奴族,是一個隨水草遷移的遊牧民族,主要活動於陝西北部和蒙古高原一帶。遠在戰國時期就不斷南下進行掠奪戰爭。秦始皇統一中國,爲安定北方,一再派兵遣將進行征剿,甚至連接各國舊長城以防禦,但問題仍未得到解決。

漢政權初期匈奴和漢朝的戰爭

漢政權建立後,從公元前205年至公元前105年的100年間,至少有20萬西漢人被匈奴掠爲奴隸,更有幾十萬人在戰爭中被殺,嚴重威脅了西漢王朝的統治和社會的安定。

西漢從高祖劉邦開始直到武帝劉徹即位之初,一直很重視北防匈奴的問題。但由於在鞏固統一和加強中央集權中發生了一連串的皇權與割據勢力的戰爭,爾後中央內部諸呂專權,政局混亂,所以一直無法集中力量來解決這一問題。

“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的局面是怎麼形成的?跟漢武帝有什麼關係?

在匈奴方面,冒頓單于迅速發展自己的力量,有“控弦之士”數十萬。

公元前200年,劉邦率兵32萬抵抗匈奴,結果被圍於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東)7天7夜,最後靠賄賂冒頓單于的妻子,才免於遭難。此後西漢開始實行嫁宗室公主給單于的“和親”政策,才勉強穩定了局面。在呂后當政時期,匈奴單于寫信侮辱呂后,西漢政權裝聾作啞,對於匈奴在邊界的不斷攻掠,也只能被動防守而已。

漢武帝改變對匈奴的政策,衛青成爲實踐者

西漢文、景兩帝統治時期,國內形勢穩定,國力強大起來,這是漢武帝對匈奴改變和親政策爲打擊征剿政策的基礎。而使征剿政策取得成功的實踐者,第一個便是出身低賤的外戚子弟衛青。

公元前129年初,匈奴騎兵又大舉入侵上谷郡(河北懷來縣),武帝決心採取強硬的措施,發兵四路進行抗擊。他破格任用衛青爲車騎將軍,專領一路兵馬。

當時,對衛青的領兵和破格提拔,滿朝文武都產生不滿。這不僅因爲衛青的外戚身份,也因爲他不過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第一次重大的軍事行動中便被委以重任,其後果真難預料。

當戰爭的奏報頻繁達於朝廷之後,幾乎所有官員都大吃一驚:

“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的局面是怎麼形成的?跟漢武帝有什麼關係? 第2張

其他三路領兵的名將公孫敖、公孫賢、李廣都出師不利,先後敗績,只有衛青一路以銳不可當之勢,連戰連捷,直搗匈奴祭祖聖地龍城(今蒙古人民共和國鄂爾渾河西側的和碩柴達木湖附近)追殺匈奴將士700餘人。

這次勝利,使武帝非常高興,立即賜衛青爲關內侯。

第二年秋天,武帝決定主動出擊,命衛青率騎兵三萬,北出雁門關,征伐匈奴。在進軍途中,漢軍與匈奴騎兵突然遭遇。在這緊急關頭,衛青臨危不懼,一馬當先,直衝敵陣.漢軍將士尾隨其後,如急風驟雨,使匈奴騎兵措手不及,亂成一團,紛紛奔逃。衛青再次取得殲敵數千的重大勝利。至此,漢軍士氣更加高漲。

河南之役的全勝導致匈奴分割爲兩部分

公元前127年春天,衛青與匈奴的又一次重大戰役在河南(今河套地區)激烈展開。

當時匈奴非常驕橫,以河南地區爲根據地,出兵東取漢朝的上谷、漁陽兩地(今北京密雲西南)。匈奴河南兵力空虛,給了漢朝一個收復河南的良機。漢武帝立即命衛青和另一將領李息率精兵4萬迅速出擊。衛青沒有從長安北上對據守河南的敵軍展開正面攻勢,而是從雲中(今內蒙托克托)迅速迂迴河南地以北的敵後,切斷了匈奴守軍的北退之路。然後乘敵驚恐之機西渡黃河,又急行軍西進數千裏,大敗匈奴,殺死匈奴騎兵3300餘人,俘獲幾千人,奪得牛羊100餘萬頭,終於收復了秦代開發的河套地區,不久置朔方郡。

“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的局面是怎麼形成的?跟漢武帝有什麼關係? 第3張

這次“河南之役”,衛青竟“全甲兵而還”,取得前所未有的重大勝利。這一戰不僅免除了首都長安的危險,而且終於迫使匈奴退到漠北,把匈奴分割成東西兩部分。衛青以戰功被封爲長平侯。

匈奴失去河南寶地,開始瘋狂反撲,企圖奪回失地。這使漢朝邊地各處又受到嚴重威脅。

公元前124年,漢武帝再命衛青率10萬漢兵,分四路征伐匈奴右賢王。當時,匈奴右賢王已得到漢兵出塞的情報,但他根本不相信漢軍會很快到達遠在千里的王庭,因此照常飲酒作樂,毫不防備。衛青恰恰利用了敵人的這一錯誤估計,馬不停蹄揮師急進,連夜包圍了右賢王王庭。在人喊馬嘶、刀光劍影的激戰中,右賢王才從醉夢中驚起,帶着妻子兒女和幾百名親兵倉皇北逃。結果匈奴大小官員50餘人,部衆1500多人被衛青俘獲,並奪得牲畜數十萬,大勝而回。

衛青因屢立戰功,又被漢武帝封拜爲大將軍,統帥所有討伐匈奴的軍隊。這位以外戚關係起家的將軍,以自己赫赫戰功飲譽全國,威震塞北。

衛青的外甥霍去病的崛起

正當衛青屢戰屢勝、功建塞外之時,另一位由外戚起家的武將也在戰爭中應運而起,他就是衛青的外甥霍去病。

霍去病的父親叫霍仲孺,本山西平陽人(今臨汾),年輕時被縣官派到漢武帝姐姐平陽公主家爲奴僕。在爲奴期間,他與另一女奴衛少君私通,生下了霍去病,而這衛少君正是後來受武帝寵幸的衛子夫的姐姐。姨媽衛子夫的入宮,和舅舅衛青的封侯,也給這位外甥帶來了好運。他十幾歲的時候便隨舅舅出入宮廷,並在他的身邊長大。

18歲那一年(公元前123年)他隨衛青出征,並擔任了指揮800騎兵的驃騎校尉。戰鬥中,他成了衛青的重要將領,在今山西北部與衛青共同殲滅匈奴2萬多人,迫使匈奴王庭北遷,使漢朝北邊得以初步穩定。以功被封爲冠軍侯。

“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的局面是怎麼形成的?跟漢武帝有什麼關係? 第4張

河西之戰的勝利的意義-絲綢之路的恢復

公兀前121年春,霍去病被任命爲驃騎將軍,獨領一萬全精兵進攻河西走廊。當時,匈奴右賢王有十幾萬強悍善戰的騎兵,據險固守,並藉此控制西域各族與中原的往來,聯合羌人,不斷襲擾漢朝西部地區並威脅首都長安。漢武帝乘北部匈奴屢遭挫敗,無暇他顧的時機,準備以強有力的打擊,解除西部威脅並勾通西域,實現對匈奴單于的戰略包圍。

霍去病率兵出發,不負重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兵鋒西指,數戰皆捷,僅6天就擊敗匈奴5個部落,幾乎活捉單于的兒子。然後避實就虛,越過焉支山(今甘肅山丹縣東南),晝夜兼程,疾馳1000多裏,直趨右賢王腹地,與匈奴大戰連日,陣斬盧侯王、折蘭王及部衆9000人,生擒渾邪主的兒子及相國、都尉等高官貴族,使河套西匈奴遭到沉重打擊。爲不給匈奴以喘息之機,

同年夏,霍去病又率軍數萬,在失去別部配合的情況下,歷盡千辛萬苦,直插居延海,深入2000餘里,向渾邪王、休屠王匈奴主力的左後方發動突然攻擊,此戰俘獲單于部下相國、將軍等高官顯貴及單于閼氏(妻子)、王子百餘人,俘殺敵軍3萬餘人,終於迫使匈奴退出河西走廊。

不久,渾邪王率4萬餘匈奴投降,被漢朝安置於北部邊防各郡。又在河西走廊設置了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此後,河西走廊無匈奴騷擾,漢朝與西域的聯繫得到加強,道路暢通,“絲綢之路”上那悠揚的駝鈴終於代替了往日的戰馬嘶鳴。

霍去病取得河西之戰的重大勝利,使他成爲聲威幾乎與衛青齊名的將軍,這一年他剛20歲。漢武帝爲表彰他的功尹,賜給他食邑6400戶,並在長安特意爲他修建起了一座漂亮的侯府。但霍去病對這些似乎興趣不大,卻留下“匈奴未滅,何以家爲?”的豪言壯語。

“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的局面實現

“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的局面是怎麼形成的?跟漢武帝有什麼關係? 第5張

與呂氏家族那些子弟正相反,衛青與霍去病出身微賤,起家於外戚,卻能謹慎自重,不避辛苦,建功立業,從而使衛氏與霍氏兩家的地位直線上升,成爲朝野側目的兩大勢力。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集中10萬騎兵,由大將軍衛青和驃騎將軍霍去病率領,分東西兩路,準備徹底擊潰匈奴。衛青率西路軍,從定襄橫越沙漠,北進千餘里,正遇單于軍隊,激戰一天一夜,只有單于等少數人乘亂逃脫,其主力1.9萬餘人被全殲於杭愛山下。

霍去病率東路軍,飛速北上,深入沙漠2000餘里,所向披靡,在狼胥居山(今烏蘭巴托以東)大敗匈奴左部,雖未找到單于,卻殺、俘匈奴7萬多人,活捉匈奴數王及貴族軍官80餘人,匈奴左部幾乎全軍覆滅。

這次打擊,使匈奴一蹶不振,再也無力抵抗漢軍,只好渡沙漠而逃,形成了“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的局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