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沙丘之變時,李斯作爲丞相爲什麼願意參與合謀矯詔?真相是什麼

沙丘之變時,李斯作爲丞相爲什麼願意參與合謀矯詔?真相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說起李斯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南巡途中病死沙丘後,丞相李斯與趙高合謀篡改遺詔謀立始皇幼子胡亥爲帝。對於當時已位極人臣的李斯爲何要冒天大的風險來幹這件事,通常的史論都認爲是因爲李斯過於貪戀權位,擔心與自己政見不合的公子扶蘇繼位後相位不保所致。繼而引發出貪戀權勢、自作自受的感慨!

沙丘之變時,李斯作爲丞相爲什麼願意參與合謀矯詔?真相是什麼

不能否認,李斯確實一生都在追求權勢,爲此不但曾不惜背叛對他有知遇提攜之恩的呂不韋,而後還多次對可能威脅到他的人進讒構陷。這些行爲也確實都是爲了確保自己的地位穩固。這樣看來,李斯爲了相位廢扶蘇而立胡亥似乎也合理。但是對於這件事的分析,我想提出一點自己的不同看法。

李斯追求權勢,其目的是爲了追求榮華富貴。秦始皇死時李斯已爲丞相多年,早已家財萬貫。且已經七十多歲。對於那個時代人的壽命來說,這屬於黃土已經埋到頭頂的人了,即便矯詔成功,又還能居相位幾年,多掙多少家當呢?對比矯詔篡位所要承擔的天大風險,也着實太不划算了!

所以我認爲李斯決定與趙高合謀篡改遺詔並非僅僅爲了一個丞相之位而已。那還有什麼原因呢?

原因就在趙高遊說李斯與他合謀時所說的一句話中:“高......進入秦宮,管事二十餘年,未嘗見秦免罷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誅亡。皇帝......長子剛毅而武勇......即位必用蒙恬爲丞相,君侯終不懷通侯之印歸於鄉里......”——《史記》。明白了吧,秦國自打商鞅變法後,權力高度集中到君主手中,王權無限擴大到沒有制約,政事無論大小皆決於上,並且掌握着對任何人生殺與奪之權!

沙丘之變時,李斯作爲丞相爲什麼願意參與合謀矯詔?真相是什麼 第2張

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政治陷阱,也就是你作爲重臣必須絕對效忠於且只能效忠於現任君主一個人,但這樣必然冷落甚至得罪儲君,那麼儲君上臺後,下場就可想而知了。即便你能做到八面玲瓏,從不得罪人,新君上臺後也還是必然要重用自己的心腹,把你替換掉,而你在朝中留下的根系繁多的門生故吏又必然會爲新君所忌憚,要想把你的影響力從朝堂上徹底消除掉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你消失掉,偏偏變法後高度集權於一身的秦國君主又能做到這一點!所以秦國從商鞅開始,但凡經歷改朝換代的執政大臣沒有一個好下場的,商鞅自己被新繼位的秦王車裂,並夷三族。范雎、張儀都是一代名相,對秦國建有大功,新君繼位後也被猜忌,幸好這兩人都機警,及時察覺到後出奔他國,撿得一條命。還有呂不韋,天縱奇才,將嬴異人這個殘次品生生炒作成奇貨,並順利即了王位。後又爲相幾十年,輔佐兩代君主,結果嬴政一親政,就立即將他罷相,趕回封地。然而即便已經這樣,這位未來的始皇帝想來想去,猶豫了好幾年,最終還是不能放心,千里賜毒酒將已是風燭殘年的“亞父”送歸了西。

今天,終於輪到他李斯了。

而且形勢非常糟糕,因爲始皇帝欽定的接班人公子扶蘇就是因爲激烈反對李斯嚴酷的治國方式,才激怒了嬴政,被貶去邊地的。他要是回來繼了位,李斯怎麼辦?逃亡?若六國尚在時,這或許可以作爲一個選擇,然而一統天下已經多年,現在秦國就是天下,天下就是秦國,往哪兒逃?若不逃,自己、妻兒老小、甚至整個家族的幾百口人最後會是什麼結局?李斯不敢想!但不敢想,不代表他真的能做到不去想,特別是趙高那句“扶蘇即位後必用蒙恬爲丞相,將來君侯你恐怕很難全須全尾的告老還鄉啊!”殘忍地把李斯一直不敢面對的事實直接甩到他面前,李斯一下就崩潰了,七十多歲的大秦丞相居然當着趙高的面哭了起來。他怕極了!

沙丘之變時,李斯作爲丞相爲什麼願意參與合謀矯詔?真相是什麼 第3張

其實到這裏,趙高的遊說已經成功了,接下來他就只需讓李斯明白,在皇帝所有兒子中只有公子胡亥最年幼,在朝中沒有支持者沒有勢力,如果你能扶他上位,他必感恩於你,並且你也將成爲他在朝中唯一可以信任的人,輔政之位自然非你莫屬,這樣一來,安全也好,榮華富貴也好,都將得到保障。否則不論是扶蘇即位也好,還是嬴政其他年長的兒子繼位也好,你都將是死路一條。

李斯最終的選擇,我們都已經知道了。設身處地的去想,或許這確實是李斯可能得以活命的唯一的一條路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