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宋孝宗爲什麼要替岳飛平反之後又要貶低他?他是什麼用意

宋孝宗爲什麼要替岳飛平反之後又要貶低他?他是什麼用意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3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宋孝宗爲什麼要替岳飛平反之後又要貶低他,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宋高宗這輩子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就是培養教育了一個好兒子——南宋最有作爲的皇帝宋孝宗。

因爲宋高宗趙構無後,宋孝宗趙昚六歲入宮,成爲宋高宗的養子。宋高宗一方面積極營建親情關係,讓趙昚感受到他纔是這個世界最親的人。宋高宗另一方面特別注重對趙昚的教育,親自出馬,讓趙昚從小就接受儒家的孝悌觀念。

在宋高宗三十年的精心培養下,孝宗成爲一個守規矩、懂禮法、老成持重的人。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正值盛年,56歲的宋高宗趙構讓位給36歲的宋孝宗。宋高宗處在“春秋鼎盛”之時退位,這是對宋孝宗最大的恩惠,是要讓他時刻都有一顆感恩的心。

而即位不久的宋孝宗,七月就下詔爲岳飛平反昭雪。這孝順的孩子怎麼不聽話了,這不是打太上皇趙構的臉嗎?

宋孝宗爲什麼要替岳飛平反之後又要貶低他?他是什麼用意

宋孝宗爲岳飛平反的諸多原因

一、得到了太上皇趙構的同意

宋孝宗爲岳飛平反的第一道詔書是以秉承太上皇趙構的“聖意”發佈的,“

飛雖坐事以歿,而太上皇念念不忘,今可仰承聖意,與追復元官,以禮改葬,訪求其後,特與錄用”

雖說是宋孝宗特意給趙構臉上貼金,但我認爲給岳飛平反一事宋孝宗是徵得宋高宗同意才施行的。這主要是因爲在紹興三十一年,金主完顏亮大舉侵犯南宋,讓一貫主張“和議”的宋高宗顏面大失,南宋抗金情緒重新高漲,爲岳飛平反冤案呼聲日高。在當時的政治背景下,爲岳飛平反,是順應民心之舉。

二、收攬人心,鼓舞士氣

宋孝宗是南宋有名的“恢復之君”,認爲宋和金有不共戴天之仇,主張收復故土,報仇雪恨。

宋高宗爲孝宗選擇的老師都是老成持重、思想保守之士,其目的就是把孝宗培養成守成之君,照着老路子走。但他沒想到這裏面的王十朋、陳俊卿、黃中都是抗金主戰派。宋孝宗耳聞目染,很早就樹立了抗金復國的志向。

宋孝宗爲什麼要替岳飛平反之後又要貶低他?他是什麼用意 第2張

年輕氣盛的宋孝宗即位之初,就雄心勃勃,意圖北伐。而爲岳飛平反昭雪,就是他在北伐前做的輿論準備,其目的就是收攬人心,鼓舞士氣。

當時“今行營將士,多故飛部曲”,一年前岳家軍和岳飛後代聯名上書伸冤,羣情激憤,哭聲雷動,此事宋孝宗不可能不知道。所以他急於安撫岳家軍和岳飛後代,並籠絡全體將士。

“豈獨發幽光於既往,庶幾鼓義氣於方來”,這便是他爲岳飛平反的真實意圖。

三、岳飛對宋孝宗立儲有功

岳飛雖只和宋孝宗趙昚見過一面,但誇獎趙昚是“社稷得人矣”,並建言宋高宗應儘早立儲。對此,宋孝宗心存感激。

一次不徹底的平反

同年十月,宋孝宗又發了一道爲岳飛平反的詔書,褒揚了岳飛功績。宋孝宗雖恢復了岳飛少保、武勝定國軍節度使、武昌郡開國公等官職爵位,撫卹了岳飛後人,在鄂州爲岳飛建廟立祠,但宋孝宗主導的這次平反,做得並不徹底,引發了岳飛後代及衆人的諸多不滿,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宋孝宗爲什麼要替岳飛平反之後又要貶低他?他是什麼用意 第3張

一、不肯明言岳飛冤案

岳飛生前的官職是樞密副使,相當於現在的軍委副主席,屬於國家領導人系列的人物。給這麼一個大人物平反昭雪,就應該對岳飛冤獄進行甄別和複查,分清是非曲直,還岳飛以清白。

但在爲岳飛的平反告詞上就是不肯明說:“

會中原方議於櫜弓,而當路力成於投杼,坐急絳侯之系,莫然內史之灰。

”在這是用西漢周亞夫的冤獄來喻指岳飛之死,實際上承認岳飛之獄爲一冤案,但措辭隱晦,不肯明言直說。第一道平反詔書中的“坐事以歿”,對岳飛死因表述更是含混不清。

二、對製造岳飛冤案的人沒有追究

一般而言,平反昭雪,都要追究製造冤案之人,但宋孝宗對罪魁禍首及其幫兇沒有任何追究。元兇宋高宗此時的身份是太上皇,宋孝宗只能是維護,這個可以理解。但對幫兇秦檜、張俊、万俟卨等人也沒有任何追貶,確實讓人難以接受。

三、對岳飛的褒崇有折扣

淳熙五年(1178年),朝廷決定給岳飛賜諡。起初擬定的是“忠愍”,

危身奉上曰忠,使民悲傷曰愍

宋孝宗爲什麼要替岳飛平反之後又要貶低他?他是什麼用意 第4張

,這是美諡。諡中有一忠字,表明朝廷承認並表彰該臣爲忠臣。像同爲“中興四將”的韓世忠諡忠武,張俊諡忠烈。但宋孝宗沒有同意“忠愍”這一諡號,後來經過一年多的討論,才定爲“武穆”。“折衝禦侮曰武,佈德執義曰穆”,雖然“武穆”也是美諡,但是降了一格。

宋孝宗覺得用“愍”,有影射太上皇失政之意,完全可以去“愍”留“忠”,岳家後代也最在意“忠”字。由“忠”降爲“武”,這是宋孝宗對岳飛刻意貶低,讓岳飛子孫心緒難平。

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年)嶽霖(岳飛子)臨終前,拉着岳珂(岳飛孫)的手說:“先公之忠未顯,冤未白……”

直到1225年,宋理宗才爲岳飛改諡爲“忠武”,這是宋朝朝廷對岳飛的最高獎評,我們平時尊稱的“嶽武穆”,其實是貶稱。

究其平反不徹底的原因,一方面是宋孝宗對宋高宗感恩戴德,他要維護太上皇的體面。另一方面他在上任之初,還不敢觸動宋高宗長期提拔、培植的文官武將羣體及其盤根錯節的關係網。宋孝宗雖被稱“卓然爲南渡諸帝之稱首”,但他並非雄才大略之主。北伐失敗,沒有完成光復大業,也心灰意冷,在和戰之間徘徊不定。所以即便在宋高宗死後,他也沒有高舉岳飛這面愛國旗幟,去爲岳飛徹底平反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