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龐統臨死前留下3個心腹,最後分別什麼結局?

龐統臨死前留下3個心腹,最後分別什麼結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是一條長河,它奔流向前,無止無息。今天小編爲您講述龐統的故事。

提到龐統,相信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龐統乃荊州襄陽人,雖然長相比較恐怖,但是他的才華卻是人中之龍。因爲如此,早在荊襄一帶,便流傳着一句話叫,“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臥龍的才華不用多說,而龐統呢?他與臥龍諸葛亮相比又如何呢?

龐統的才華到底如何?其實很簡單,東吳大都督魯肅是一個老實人,他一生從來不開玩笑,魯肅曾經給劉備寫信說,:“龐統非百里之才,至少也可以管一個縣。”,而龐統他自己也說了這樣一句話,“論王霸之餘策,覽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長。”,這句話,看起來非常簡單,但實際上你仔細品一品就知道了,龐統他這個人其實是不簡單的。

“論王霸之餘策,覽倚仗之要害”,這豈是凡夫俗子可以做到的?這句話也表明了,龐統沒事的時候更多的是在研究歷來帝王們成就大事的戰略、方法,如果中國自古以來帝王成就大事的戰略都研究透徹,這種謀略、思路,相信沒有哪一個謀臣敢小看,就算是郭嘉在世,也得稱他一聲士元兄。

龐統臨死前留下3個心腹,最後分別什麼結局?

龐統一身本事,超前的戰略眼光,他最開始投奔劉備之時,便向劉備提出,應該佔據益州,而不要死守荊州。荊州乃是四戰之地,雖然交通條件不錯,如果是處於和平年代,的確是一個不錯的城州,但是如果是在戰亂不止的時期,那荊州這塊土地就是一個燙手的山芋了。

根據九州春秋記載,統說備曰:"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吳孫,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後面龐統要說的話呢,就很直接了,就是建議劉備要取西川,好就成不世之業。後來,的情況也很簡單,劉備答應了龐統的謀略,而且還把諸葛亮掠在了一邊,劉備親自帶着龐統,假借幫張魯拒敵的機會,就帶着軍隊前往蜀中了。

其實從上面的史料記載來看,就足以證明龐統的戰略眼光的確要強於諸葛亮的。諸葛亮在《隆中對》之中,就已經言明,他要先佔荊州,再取益州。這種戰略,雖然很妙,但是對於實力弱小的劉備來說是根本行不通的!

試想,如果佔了荊州,那麼就需要強大的軍力來守城,否則隨時可能會被曹操、孫權給侵佔城池。要保住荊州,就需要佔據劉備絕大多數兵力,那麼,劉備又從何處借來兵馬,圖取益州呢?對於這一點呢,龐統早在剛剛進入劉備團隊之時,便私下給劉備講明瞭。

而對於劉備來說,他也察覺到龐統之才絕對是王霸之佐,因而纔會同意龐統帶兵入川的戰略。在經過2年多的奮鬥劉備終於拿下了益州,然而在得到成都之時,最大的功臣軍師龐統,就不能再和劉備喝慶功酒了。因爲,龐統在進攻雒縣時,便不幸被敵人殺害。

只不過,在龐統臨死之前,他爲劉備提出了三條妙計,幫助劉備成功奪取益州。除此之外,龐統還在臨死之時,悄悄在留下了3個心腹之人,這3人與龐統的關係非常微妙,從某種干係上來說呢,他們三人就是龐統的心腹。

在這三個人之中,其中有2人被劉備套路,1人死於非命!他們都有誰呢?下面就一同來看看。

誰纔是龐統的第一個心腹之人呢?很簡單,他就是出使劉備,勸劉備入蜀的名士,此人正是法正。爲什麼說法正是龐統的心腹之人呢?先來看一段記載,統曰:“此非統之謀,是法孝直得張鬆密書,言事不宜遲,只在早晚當圖之。”,這段記載的意思,非常清晰明瞭,意思就是建議劉備要在宴請劉璋的宴席之上,埋伏刀斧手,以除去劉璋。如此一來,便可以不用加班加點,就可以入駐成都。

法正,如此妙計,只恨劉備當時直接給拒絕了!玄德曰:“吾初入蜀中,恩信未立,此事決不可行。”,劉備當時以初入蜀中,恩信不足,說白了,就是蜀中的百姓還沒有被劉備給教化,因而才錯失了除掉劉璋的最佳機會。

法正最終也被劉備所套路,成爲了劉備手下最擅長奇謀的軍師。就連曹魏的大老闆曹操,都曾經感嘆,“吾收盡天下英雄,獨不得法正耶!”,此乃是曹操在漢中失利之時,所感嘆。當時,法正用利正確、出其不意的戰略,打敗曹操的大將夏侯淵。曹操這個人,一輩子誇獎的人不多,郭嘉一個,荀彧一個,還有就是他法正。

龐統臨死前留下3個心腹,最後分別什麼結局? 第2張

對於有才能的人,劉備是喜歡得很,在得到成都之後,劉備給予法正的權利很大,而且還讓法正做了蜀郡太守、揚武將軍,最終還當上了尚書令。在法正爲官期間,利用手上的職權,私自處罰之前得罪過他的人。凡平日一餐之德,睚毗之怨,無不報復。而對於此,就連諸葛亮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然,這只是法正得意的一面。

除開風光的一面,法正也有忠心的一面。《三國志》:先主雲:“孝直避箭。”正曰:“明公親當矢石,況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與汝俱去。”遂退。這段記載說的就是,法正、與劉備當年在與曹軍交手時的一個場景,當時劉備是失利了,而且很有可能被敵人隨時包餃子。就在這個時候敵人還放着箭,劉備就是不肯退去,無奈之下,法正就充當了人肉護盾,用自己的身體爲劉備擋箭。後來,劉備才肯退去。

可以從上面的故事之中,能夠看出,這個法正雖然與當時龐統的戰略思想一樣,但是最終卻被劉備給套路得死死的。

除了法正之外,龐統還有兩個心腹之人,一個主文,一個主武。我們先來說一說這個主文之人,他就是黃權。

奇怪,爲什麼黃權會是龐統的心腹,其實這裏的“心腹”,是指他們心意相通的意思。衆所周知,黃權乃是劉璋手下的能人,早在劉備入蜀之時,黃權便建議劉璋不要讓劉備入蜀,如果非要讓劉備入川,那麼就非常危險了。權諫曰:“左將軍有驍名,一國不容二君。若客有泰山之安,則主有累卵之危。”,黃權這個人說話是一點即破。只可惜,當時劉璋並沒有採納黃權的意見。

後來,黃權設計派遣張任等人,在落鳳坡截殺龐統。而龐統呢,最終也算是死在了黃權的算計之下。照理來說,龐統與黃權之間算是仇人。但是讓世人沒有想到的是,龐統在臨死之前,竟然讓劉備重用黃權,如果不用黃權那麼想要發展開發益州這塊土地,就非常困難。

劉備也搞不清楚,這個黃權到底有什麼可牛的?但是劉備不得不顧龐統的話,最終在拿下成都之後,還是重用了黃權,而且還不跟黃權計較無禮之失!後來,劉備拜黃權爲偏將軍。

公元215年,黃權向劉備提出,此時應該收回漢中,如果漢中一直在曹操手裏,那麼成都將坐不安穩。就如同,失去了大腿與臂膀,這還叫人怎麼活?劉備一聽,恍然大悟。於是,劉備首先打敗杜濩、還有就是巴郡七姓夷王樸胡,後來便攻打在漢中的夏侯淵。

說到底呢?讓劉備做出決定收取漢中的人,正是他黃權,漢中就像是蜀中的咽喉一樣,如果不收取,始終是如刺在喉。《三國志》:權進曰:“若失漢中,則三巴不振,此爲割蜀之股臂也。” 然卒破杜濩、樸胡,殺夏侯淵,據漢中,皆權本謀也。後來,劉備帶着軍隊,包括軍師法正,將軍黃忠,還有馬超、張飛等人,幾乎出動手下所有的大將,終於在漢中打敗了曹操。從此,劉備的勢力也得到了質與量的提升。

當然,從上述的史料記載來看,劉備之所以可以在短時間之內收回漢中,這全都要依靠黃權。龐統雖然死於黃權之計,但是黃權卻是龐統生命的延續。幫助劉備收回了漢中,讓劉備實力得到提升。

而黃權最終在夷陵之戰時,被迫投降了曹魏,他這一生也算是被劉備給套路了。而劉備呢,也沒有追究黃權投降曹魏的行爲。

除了黃權、法正,之外,龐統其實還留下了一個心腹之人,不過非常可惜,此人卻死於非命!他就是魏延,魏延與龐統的關係非常簡單,但是此二人,皆是深知對方的。早在劉備入川之時,魏延就與龐統唱了一齣戲,打算在宴席之上,便拿下劉璋,如此一來,劉備就會少奮鬥2年。

延遂拔劍進曰:“筵間無以爲樂,願舞劍爲戲。”龐統便喚衆武士入,列於堂下,只待魏延下手。龐統與魏延唱這一齣戲,可以說是配合得非常的到位,他們之前從未有過彩排,但是魏延卻能明白龐統的意思。魏延,龐統皆是荊州派系人物,他們一個主謀,一個從武。一個謀略驚人,一個武力出衆。

試想,當時,如果沒有劉備阻止,那麼魏延成功的概率至少在80%以上,如此一來,劉備也不會錯失龐統了。說不定,在夷陵之戰時,還會打敗孫權。更有可能,就連關羽也都不會死於孫權之手。只可惜,劉備當時阻止了魏延。

公元234年,魏延被諸葛亮遺計給除掉。後來才發現,魏延的確是被冤枉的。可惜的是,魏延因爲當時的過激行爲(帶兵,攻殺楊儀。),還被誅滅了三族,真是可悲,可嘆!

現觀龐統的貢獻,除了幫助劉備拿下益州之外,他最大的功勞就是幫助劉備自我提升,讓劉備從之前的軟弱主將,真正變成了人主之將,不但有自己的風格,也願意做出犧牲,爲了達到某種目的,也可以不擇手段。這一切,都是龐統教會他的。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