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的李衛是怎樣的人,並非是叫花子而是標準的富二代

歷史上的李衛是怎樣的人,並非是叫花子而是標準的富二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李衛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李衛是雍正朝封疆大吏之一,也是雍正最爲寵信的心腹大臣之一,李衛、田文鏡、鄂爾泰被雍正稱爲左膀右臂。

李衛一生雖沒讀過多少書,但是非常聰明機智,所以他也是雍正朝舊臣在乾隆朝結局比較好的一位大臣,歷史上李衛結局非常不錯,下面就來說一說歷史上的李衛。

歷史上的李衛是怎樣的人,並非是叫花子而是標準的富二代

歷史上的李衛人高馬大還是一個富二代出身

李衛這個人物其實隨着《雍正王朝》和《李衛當官》等電視劇熱播,大家對他都有一定了解,尤其是二月河先生在小說中將李衛塑造成了乞丐出身,卻機緣巧合的李衛成了還是皇子的雍正手下的包衣奴才,替還是皇子的雍正辦了幾回事,展現出聰明機智一面從而成爲了雍正手下得力干將。那麼歷史上也是如此嗎?

其實不然,歷史上的李衛和影視劇中形象相差甚遠,歷史上的李衛是真正的家庭非常富裕的富二代出身,而且身高極其高大,根據《清史稿》中記載,李衛身高大約在1.95米左右,可以說是非常的人高馬大。

影視劇中將李衛刻畫成雍正的包衣奴才而且還是個要飯花子出身,這是貶低了歷史上李衛的出身,李衛出生於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李衛出生在江蘇徐州豐縣大沙河鎮,他父親老李是豐縣當地家資鉅富的大財主。

所以說歷史上的李衛用現代的話說是標準的富二代,因爲家境非常富裕,李衛自幼就不好讀書,喜好舞槍弄棒,外加身材人高馬大,因此歷史上的李衛有一定的個人武力值。

在讀書識字方面歷史上的李衛也沒有影視劇中演的那麼誇張,大字不識,連毛筆都不會握。真實的李衛雖然也是讀書識字不多,但是還是能認識基本常用文字,也能有書寫的基礎,就是屬於文化水平較低,不會寫文案而已,所以李衛當官以後常年僱傭幕僚師爺代替自己寫奏摺和文案。

別看李衛讀書少識字不多且文化水平低,但是李衛非常聰明,他看待事物很能抓要點,有時候往往幕僚師爺還沒理清頭緒,李衛已經找到要旨,兩三句話就把事情的重點分析的很明朗,所以說李衛雖然文化低,智商卻非常高,爲人非常聰明機智。

歷史上的李衛是怎樣的人,並非是叫花子而是標準的富二代 第2張

李衛長大以後不務正業,他老爹老李看不下去了,家裏再有錢也不能讓他這麼天天不務正業啊,於是老李巨資託關係給李衛在吏部捐了一個從五品員外郎的官職。

老李最初也沒盼着李衛能在官場熬出頭,畢竟在自古以來都是“朝中有人好做官”,李家雖然是家資鉅富,但是在官場上也沒有多大門路和勢力,所以老李給李衛捐官主要是爲了給兒子買一個鐵飯碗,不指望李衛能在官場上飛黃騰達。

李衛父親老李這一出就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他只想給兒子整個鐵飯碗,結果捐的這個員外郎就成爲了李衛日後飛黃騰達的敲門磚,老李當初做夢都不會想到他這不務正業的兒子李衛未來會成爲清代九大封疆大吏之一的江南總督。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年李衛因爲捐官被放爲兵部員外郎,於是在江蘇徐州土生土長的李衛離開家鄉去京城出任了這一職務。

員外郎在清代是六部之中的閒散官職,出任員外郎這個官職的人大多都是天天混日子,閒得很。但是李衛這個人卻做事很認真,可能常年在家裏閒慣了,李衛有了工作以後在是非常的認真,可以說是勤勤懇懇、兢兢業業。

當時康熙的十三子胤祥正好主管兵部,胤祥發現了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工作認真的李衛,在康熙晚年,由於康熙施行仁政,康熙過度縱容,所以吏治腐敗極其嚴重。

在當時李衛勤勤懇懇的認真工作是官場中的一股清流,因此老十三胤祥對李衛極其欣賞和青睞,在這一刻李衛就註定踏上了老四雍正的這條大船。

胤祥先是將李衛引薦給了還是皇子的雍正,之後李衛和雍正越走越近,因爲雍正也是一個肯實幹的人,而李衛在當時頹廢的官場上也是爲數不多能實心幹事的官員,所以兩人也算是秉性相投,走得極爲親近。

皇子時期的雍正曾經主管戶部,於是李衛在得到雍正的認可與賞識後從兵部員外郎被調到了戶部出任郎中,戶部郎中是正五品的官職,這麼看來李衛比之前還算是官升一級。

之後李衛在戶部郎中這個位置上一直幹到了康熙去世,在雍正即位後,李衛就迎來了仕途巔峯期。

歷史上的李衛是怎樣的人,並非是叫花子而是標準的富二代 第3張

雍正繼位李衛步步高昇,成爲雍正最爲重要的心腹大臣之一

康熙晚年其實並不太好,康熙由於晚年精力有限,所以很多社會積弊他即便發現也不想治理了,因此康熙去世後留給雍正的並不是一個強大的盛世,而是一個仁政過頭社會積弊比較多的盛世。

雍正繼位後就開始革新康熙朝晚年的社會積弊問題,雍正開始推行新政,但是新政觸及到了很多權貴的利益,因此雍正找不到可以幫助推行新政的人才。

也就是當雍正急需幫手的時候,他想到了三個人,這三個人就分別是李衛、田文鏡和鄂爾泰。這三個人當時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在康熙朝鬱郁不得志。

當然這其中李衛談不上不得志,因爲李衛當時年紀不過三十出頭就已經坐到了正五品的官位上還算是比較不錯了,所以主要是田文鏡和鄂爾泰兩個人,田文鏡當時已經年過六十,還只是一個從四品侍讀學士,而鄂爾泰當時已經年過四十,還沒有李衛官大,只是從五品的員外郎。

因此雍正繼位後大膽啓用他們三個人,先是讓他們三人任職地方處理一些政務,算是考量他們三人的能力。

雍正最初給李衛派的職務就是出任雲南鹽驛道,這個職務是負責一省鹽政,在清代鹽政是清政府重要的稅收之一,鹽政是清政府非常重視的職能崗位。

這本來就是個考量李衛能力的官職,雍正主要想借此機會看看李衛是不是真有辦事的能力,而李衛確實也不負雍正賞識,很快李衛將雲南鹽政處理的井井有條,李衛嚴厲打擊私鹽,使得雲南鹽務稅收提升了很多。

很快李衛在鹽政上的所作所爲讓雍正非常滿意,之後雍正再度將李衛提升爲正三品的雲南布政使,這個職務相當於現代的常務副省長,布政使主要掌管一省財政和民政,同時雍正還讓李衛兼署雲南鹽政,李衛很快通過了雍正考覈,在布政使和鹽政的職務上李衛使得雲南稅收較之前翻了一番,讓雍正十分滿意。

於是雍正三年(1725年)李衛就被提拔爲浙江巡撫兼鹽政使,於是李衛開始替雍正掌管清代最富庶的浙江鹽區。

與此同時鄂爾泰和田文鏡也都通過了雍正考覈,他們倆也都分別出任了雲南巡撫和河南巡撫。

到了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開始大力推行新政,而李衛他們三人這時也成爲了雍正新政的鐵桿支持者,雍正爲了提升三人的權力,在這一年前後幾乎同時將他們三人提升爲總督。

李衛出任浙江總督兼巡撫;田文鏡出任河南總督兼巡撫;鄂爾泰出任雲貴總督兼巡撫。至此李衛、田文鏡、鄂爾泰三人成爲了雍正新政的鐵桿支持者和推行者,三人也被雍正譽爲左膀右臂。

歷史上的李衛是怎樣的人,並非是叫花子而是標準的富二代 第4張

雖然三人都是總督,但是這三人之中以李衛權力最大,李衛是浙江總督,實際負責管轄區域爲浙江和福建兩省,但是李衛出任浙江總督不久之後,兩江總督範時繹因爲對於江南地區緝捕反清復明的江湖勢力不力,被盛怒之下的雍正罷官召回京城,於是兩江三省的地區江蘇、江西、安徽三省全部被併入李衛的職權中。

李衛當時名義上是浙江總督,實際上是江南五省總督,說他是江南地區總督都絲毫不誇張,李衛出任的浙江總督可以說是清代以來總督官職中權力最大的總督之位,這一職位本來應屬於兩個總督的職位,當李衛調離江南後,這一職位才又恢復到原來的兩個職位,即原來的兩江總督和閩浙總督。

由此可見雍正對李衛的信任和喜愛,否則雍正不會把江南五省全部劃歸李衛節制。

李衛也可以算是韋小寶的人物原型之一

其實歷史上的李衛也可以算作是金庸武俠小說《鹿鼎記》中男主角韋小寶的人物原型之一,且看李衛與韋小寶的共同點。

從家鄉上來說,李衛和韋小寶都是江蘇人,不過一個是徐州人,一個是揚州人;兩個人都是文化水平非常低下,李衛讀書少文化低,韋小寶是根本不識字,連自己名字寫着都費事。

兩個人同樣的都是雖然文化水平低,卻非常聰明,智商和情商都很在線,李衛看問題看事物總能很快找到要旨,比那些讀書識字的幕僚師爺還厲害,韋小寶也是同樣如此,小說中韋小寶看問題看事物總是一下就能找到要點,要不然韋小寶能憑藉聰明機智在江湖和官場上左右逢源。

然後就是兩個人都是非滿洲貴族出身能位極人臣的大官,韋小寶是鹿鼎公、副都統的韋爵爺,而李衛則是從一品的江南總督,封疆大吏。

韋小寶是文學作品虛構出來的人物,李衛可是真真實實的滿清皇朝裏爲數不多的幾位非科舉出身還能官至封疆大吏的漢人官員,這裏注意非科舉出身還是漢人還能官至一品的人,縱觀滿清皇朝只有李衛、嶽鍾琪、左宗棠等幾位寥寥無幾的漢人能做到。不通過科舉和軍功還能官至一品的漢人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李衛同時期的漢人大將軍嶽鍾琪是實打實靠着軍功升上去的,像李衛這樣沒文化還沒軍功還能官至一品大員的漢人,在那個時代也只有李衛一人能做到。

歷史上的李衛是怎樣的人,並非是叫花子而是標準的富二代 第5張

韋小寶一生娶了七個媳婦兒,在這方面他和李衛也是十分相似,李衛這一生比韋小寶還厲害,他共有妻妾十二人。

李衛在浙江任職期間曾經疏通西湖,修建了西湖十八景之一的湖山春社,在這裏他修蓋了一座花神廟,廟裏供奉了一個主神男花神,剩下還有十二個輔神女花神,李衛在這個工程上假公濟私,他讓工匠把男花神的相貌按照自己相貌修建的,那十二個女花神相貌全部按照自己妻妾的長相修建,於是這座花神廟裏就成爲了供奉李衛和其妻妾的地方。

當時浙江百姓其實也都知道這廟裏供奉的花神實際是李總督,但是由於李衛在民間官聲非常好,所以百姓也樂於給李總督供奉香火。

這件事直到李衛去世之後,乾隆遊江南發現了這件事,讓乾隆非常憤怒,在李衛死後還將李衛痛罵了一頓,命人將花神廟裏的神像全部銷燬。

除了這些,韋小寶的性格也有些與歷史上的李衛相似,小說中韋小寶愛出風頭,在康熙時期爆發三藩叛亂,韋小寶曾向康熙請命去打吳三桂,康熙知道韋小寶有多大本事,他怎能是吳三桂的對手,所以嘲諷了他一頓沒讓他去。

李衛自幼喜歡舞刀弄棒,一直都一個從軍夢,而且他也和韋小寶一樣想去戰場上出一出風頭施展一下自己的武術才華。

雍正初期西北發生了青海羅卜藏丹津叛亂,雍正派大將年羹堯平叛,而當時還在雲南管理鹽政的李衛負責管理年羹堯前線的後勤工作,他當時就曾經給雍正上書,請願去戰場殺敵。

雍正自然知道李衛肚子裏沒什麼兵法韜略,雖然人高馬大個人武力值很強,但是上戰場可不是看的這玩意,所以派他去西北前線還不夠給年羹堯添亂的,於是雍正果斷的拒絕了李衛上戰場的夢想。

但是李衛的從軍夢一直都有,於是就苦了李衛治理下的私鹽販子,李衛拿緝捕私鹽販子當作戰場,親自率領部下緝拿私鹽販子。

到任浙江總督之後,李衛更是吸取前任範時繹的教訓,投入全力緝捕江南地區反清復明勢力,李衛每次都是親自率兵緝拿這些江湖人士,李衛親自上陣就是爲了過一過上戰場帶兵打仗的癮,合着他拿這些都當作是帶兵打仗過癮了。

歷史上的李衛是怎樣的人,並非是叫花子而是標準的富二代 第6張

當然韋小寶和李衛也有不一樣的地方,小說中韋小寶一面替康熙辦事,一面又是反清復明勢力天地會的香主,在江湖上結交了很多反清的俠客志士,就是因爲韋小寶對他們講義氣,不忍心幫助康熙剿滅他們,所以最終韋小寶棄官而逃。

在這方面李衛就和韋小寶不一樣了,李衛從始至終都是清王朝的堅決擁護者,尤其是李衛接替範時繹主政江南之後,李衛吸取範時繹教訓,加大力度剿滅江南地區天地會反清勢力,這其中破獲最大的案子莫過於李衛親自指揮破獲的朱三太子案。

在康熙和雍正時期民間有很多都打着崇禎皇帝的朱三太子名義反清復明的勢力,天地會當初就是主要打着朱三太子的名義從事反清活動,朱三太子一度是令清政府最爲頭疼的人,但是歷史上是否真有朱三太子其人都是存疑,因爲朱三太子是隻見其人,始終沒見過真人,所以民間大多都是打着朱三太子旗號反清的人。

李衛在此案中親自上陣抓獲了江南地區反清組織的重要頭目素有“江南大俠”之稱的甘鳳池。

甘鳳池是歷史上著名的武術家,也是雍正時期民間反清組織領袖之一,後世很多評書和武俠小說都講過甘鳳池的事蹟。當時甘鳳池在江南打着朱三太子的名義反清被李衛所抓獲。

歷史上的甘鳳池是個大叛徒,他被李衛抓了之後,第一時間出賣了天地會的好朋友們,李衛通過甘鳳池提供的信息,很快就順利地剿滅了江南地區天地會組織,重創了天地會在江南地區經營很久的勢力,同時李衛也徹底彈壓了江南地區民間反清的苗頭。

甘鳳池由於出賣了天地會的人,所以李衛也很講信義,親自向雍正求情,雍正赦免了甘鳳池,於是經歷過這次死裏逃生的甘鳳池以後再也不敢在江湖上露面,隱居江南農村地區,以傳授武術爲生,活了八十餘歲才死。

歷史上的李衛是怎樣的人,並非是叫花子而是標準的富二代 第7張

所以在這方面李衛正好和韋小寶是相反,韋小寶是因爲不捨得剿殺天地會的同志最後棄官逃跑了,李衛恰恰是鐵血鎮壓反清人士深得雍正信任。

縱觀李衛一生和韋小寶真是頗爲相似,也許金庸先生在創作韋小寶這個人物時,也是參考了歷史上的李衛而創作的吧。

李衛的結局非常好,主要因爲他在民間有“李青天”之美名

在雍正去世後,乾隆繼位,乾隆否定了雍正時期很多人和事,尤其是雍正的心腹大臣基本在乾隆朝結局都不太好。

比如和李衛齊名的田文鏡,乾隆即位時,田文鏡已經去世三年多了,但是乾隆即位後第一個痛斥的雍正舊臣就是已經去世的田文鏡,乾隆否定了田文鏡的功績,稱田文鏡爲大清酷吏,最後田文鏡的墳墓還莫名其妙的被推了。

不過李衛在乾隆朝卻還算是不錯,得到了乾隆的厚待,這主要在於李衛雙商很高,也能迎合乾隆的意思,還有就是李衛在民間官聲很好,乾隆不敢輕易動他。

李衛當高官十多年,爲官非常清廉,當然,李衛家資鉅富,他也不需要去貪腐。而且他身居高位,卻能體恤民間疾苦。爲官清正嚴明,秉公執法,這都是讓雍正十分喜愛和信任他的原因。

而田文鏡和李衛雖然也和李衛一樣清正廉明,但是田文鏡官聲口碑卻比李衛差太多了,就因爲田文鏡太過顧於遵從雍正的命令,他不懂體恤民間疾苦,所以田文鏡所治理的河南與山東等地區百姓背後都管他叫做酷吏。李衛則是在所任職地區深受百姓擁護和愛戴。

歷史上的李衛是怎樣的人,並非是叫花子而是標準的富二代 第8張

李衛曾經逼着剛即位的乾隆處死過貪官,河道總督朱藻在任上貪腐成性,還欺壓百姓,毀壞了不少民田,朱藻的弟弟朱蘅更是藉助哥哥的官威,勒索地方官員,私吞賑災救濟款。

當時正值雍正去世乾隆新君即位不久,李衛秉公執法,彈劾朱藻兄弟,乾隆本打算輕判朱藻,用以收買朝臣之心,但是李衛一副黑臉包公的嘴臉,再三向乾隆上奏摺,逼着乾隆將朱藻兄弟滿門抄斬,抄沒了朱藻的家產。

事後乾隆讓李衛以直隸總督的職位又兼署了河道總督,負責治理河北地區的河道問題。

李衛因此在民間得到了“李青天”的美名,而乾隆對李衛這種硬骨頭,公正執法的性格其實不太喜歡。

但是乾隆礙於李衛的官聲口碑,也沒對李衛做出太過分的事情,只是在李衛去世後,乾隆發現了西湖花神廟的神像之後,纔在李衛去世快三十年後痛斥了已經去世的李衛一番而已。

所以說李衛也成爲雍正的心腹大臣中在乾隆朝結局比較好的一位。

在乾隆三年(1738年)李衛去世,乾隆對於李衛病重期間還是非常重視,親自到李衛的家中看望李衛,在李衛死後,乾隆還給李衛上了諡號爲“敏達”,這一諡號是非常能概括李衛的一生,他確實是很符合敏達的諡號。

李衛雖然一生讀書識字不多,但是他是真做到了“世事洞察皆學問,人情達練即文章”,能得到雍正和乾隆父子兩代恩寵,可見李衛確實把人情練達,聰明機智發揮到了頂峯。

李衛死後都想不到他的家產絕大部分居然都進了乾隆朝後期大貪官和珅的口袋

其實很多人都想不到李衛結局雖然很不錯,但是他死後家產卻居然進了乾隆朝後期大貪官和珅的口袋中。

上面說過李衛死於乾隆三年即公元1738年;和珅是清朝歷史上最著名的大貪官,一生斂財無數,李衛去世十二年之後即公元1750年和珅纔出生,按理說這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代人,但是和珅卻貪墨了李衛絕大部分家產。

歷史上的李衛是怎樣的人,並非是叫花子而是標準的富二代 第9張

李衛與和珅的交集在於李衛長子李星垣與和珅的交集,和珅在爲官初期是十分的清正廉明,通過秉公執法查辦雲貴總督兼軍機大臣李侍堯貪腐一案,獲得了乾隆的信任,乾隆認爲和珅秉公執法,清正廉明。

其實乾隆哪知道李侍堯案也是徹底讓和珅黑化的時候,和珅在此案中看似秉公執法,實際上他侵吞了李侍堯和其部屬絕大部分家產,由此和珅一躍成爲身家鉅富的大貪官。

而李衛的長子李星垣恰恰是李侍堯的得力部下,當時李星垣官至總兵,李侍堯是武將出身,李星垣曾作爲部下跟隨李侍堯征戰沙場,所以兩人戰友情誼是很深厚,李侍堯貪污腐敗一案中,李星垣也跟着李侍堯一起貪腐。

和珅查辦李侍堯一案時,李星垣也牽扯在內,而李衛一生有五個兒子,這五個兒子之中就屬長子李星垣最有能力,官職最大,李衛去世後絕大部分的家產被李星垣所繼承,因此李星垣家產也就是李衛的絕大部分家產在此時被和珅侵佔。

李星垣後來爲了求生也只得依附於和珅之下,而和珅拿了李衛傳給李星垣的家產,也是很夠意思,拿錢辦事,很快和珅就利用乾隆對他的信任,替李星垣開脫無罪,李星垣後來官至兩廣總督,也是靠了和珅這顆大樹。

因此最終李衛的絕大部分家產都被和珅所侵吞,所以說李衛這一生爲誰辛苦爲誰忙,合着最後都便宜了和珅。不知李衛泉下有知會不會氣的跳出棺材來。

寫在最後

因此縱觀李衛這一生,總體來說李衛的結局非常不錯,除了死後被乾隆痛斥過以及家產慘遭和珅侵佔之外,歷史上的李衛結局算是名利雙收。

一個人高馬大的大老粗,文化水平低下,文武都不行的人,最終能成爲深受百姓愛戴的清官,還能深得皇帝信任和喜愛的高官,這是歷史上極爲少見的事例,可以說李衛一生算是活出了精彩。

敏達這個諡號是最能詮釋李衛一生的兩個字,李衛能在官場和民間都深受喜愛,就是因爲他“世事洞察皆學問,人情達練即文章”。

李衛代表了依靠雙商取得成功的人,你可以沒文化,沒學歷,但是智商和情商必須要在線,這兩樣纔是成功的關鍵要素。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