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安重誨是誰?李嗣源爲什麼會懷疑他

安重誨是誰?李嗣源爲什麼會懷疑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1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安重誨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在五代十國時期,中原政權更迭頻繁,國家處於長期的分裂狀態,戰火幾乎燃遍了整個中國。在那個年代中,中原百姓能夠得到安定的時間特別短暫,而後唐明宗李嗣源在位時期就是這樣一個難得的穩定期。

雖然李嗣源的登基過程也是依託於叛亂,不過這位目不識丁的領導者在登基之後對於政治工作還是十分用心的,其採取了不少與民休息的政治舉措,讓中原地區的百姓能夠迴歸到農業生產之中,這爲當地的經濟恢復提供了不小的助力。

但是其在文化上的缺陷讓他不得不依靠大臣來處理一些政務,這給了其麾下的臣子們專權的空間。在李嗣源在位早期,其寵臣安重誨就依靠着李嗣源對於自己的信任掌握了朝政大權。

其雖然忠心於後唐政府,但是剛愎自用,嫉賢妒能的心理讓他引起了多人的不滿,最終在讒言下被李嗣源所殺。

安重誨是誰?李嗣源爲什麼會懷疑他

後唐莊宗李存勖在擊敗後梁奪取天下之後,便失去了曾經的進取精神,開始沉溺於自己喜愛的戲劇表演,不理政事,這讓後唐的政局陷入了混亂之中。最終李嗣源等人發動兵變,推翻了李存勖的統治,而李嗣源則成爲了後唐的新統治者,是爲後唐明宗。

李嗣源作爲後唐建立過程中的肱股之臣,雖然戰功卓著,聲名赫赫,但是其自小便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教育,甚至不能識字,這讓他不能單獨處理政務。李存勖在位的時候,由於其對於唐朝的統治有所懷戀,因此其大量起用了唐朝舊臣,其中包括了不少宦官,這些人正是造成李存勖失勢的關鍵因素。

因此李嗣源在使用宦官的時候十分謹慎,其不打算用宦官來幫助自己閱讀文書,這就讓他只能從外臣中尋找親信來爲自己處理政務。在當時的衆多大臣中,其選擇了從小就跟隨自己征戰四方的安重誨,授予其樞密使與中書令的職位。負責爲自己誦讀羣臣呈上的奏章,這讓安重誨參與到了所有軍政大事的制定之中,一時之間權傾朝野。

在李嗣源登基之初,由於政務繁多,而且李嗣源與安重誨兩人也並非飽學之士,因此在處理政務方面多有不明。基於這種情況,安重誨建議李嗣源建立端明殿,並招賢納士,推舉馮道和趙鳳在其中供職,負責爲李嗣源講解知識,並幫助處理政務。這不但提升了後唐政府的行政效率,更讓李嗣源逐漸從目不識丁的武夫成長爲一個合格的統治者,爲之後的"小康之世"奠定了基礎

從安重誨提議設置端明殿的建議中,我們不難看出此時的他對於賢能之士並沒有排斥的情緒,他能夠將馮道等人推薦到李嗣源的身邊,足以說明此時他還把後唐的政治工作看得比個人地位更重,對於後唐政府可謂是忠心耿耿。

安重誨是誰?李嗣源爲什麼會懷疑他 第2張

不過隨着政局的穩定,安重誨的地位還在繼續提高,其又被李嗣源授予了侍中的職位,這讓其權力進一步擴張。在這個時候安重誨開始對朝中的其他宰相生出了嫉妒的情緒,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其對於任圜的排擠和打壓。

任圜在之前曾經擔任工部尚書的職位,後來被提拔爲中書侍郎,同平章事,負責鹽鐵,度支,戶部三司事務。其爲人正直剛烈,沒有私心,將國事看作是自己的家事,這讓其在政治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在其被提拔後的一年時間內,就建立起了行之有效的經濟制度,並完善了朝廷的綱紀法令,國家得到了妥善的治理。不過也正因爲任圜這種以天下爲己任的情懷,讓他並不將安重誨等人放在心上,安重誨對此十分不滿,而且頗爲妒忌任圜的才能。

因此安重誨提出想要改變原有的外派使臣制度,讓內廷代替戶部來出具派遣他們的館券,這引起了任圜的強烈反對。兩人便在朝堂之上發生了爭執,由於兩人都不肯退讓,最終甚至吵到了面紅耳赤的地步,即使在李嗣源面前也絲毫沒有收斂。在退朝之後,一位宮人詢問李嗣源和安重誨吵架的是誰,李嗣源回答說是宰相,這位宮人便說:

暗指任圜的行爲不合禮數,這讓李嗣源更加不高興。最終其同意了安重誨的提議,這讓任圜心灰意冷,便上疏請求李嗣源免去自己正在擔任的三司使職務。不久之後,其門下侍郎,同平章事的職務被剝奪,被授予了太子少保這樣的虛銜。一個月之後,失望至極的任圜請求告老還鄉,離開京城到磁州居住,李嗣源同意了他的請求。

不過此時的安重誨在身邊小人的進言下,認爲任圜心懷不滿,在離開京城之後很有可能與當地的賊人相勾結,做出不利於國家的事情,便建議李嗣源派人前往磁州賜死任圜。端明殿學士趙鳳在這個時候垂淚力諫,聲稱任圜是一名義士,是不可能做出叛逆之事的,但是李嗣源並沒有改變自己的主意,依然派出了使者。任圜在見到使者到來之後,並沒有任何的畏懼,其聚集族人在一起痛飲之後,便從容赴死,沒有失去文人的氣節。

安重誨是誰?李嗣源爲什麼會懷疑他 第3張

之所以安重誨會如此忌憚任圜,主要是因爲其在當權的時候也曾經舉薦自己的親信在政府中擔任要職,比如樞密副使張延朗就是他的親家,而任圜對於這種現象十分不滿,這也是兩人之間矛盾的來源之一。而且安重誨心中一直自詡是後唐政府的第一重臣,任圜這種鞠躬盡瘁的精神讓他相形見絀,因此其生出妒忌的心理,打算將其徹底剷除也就不難理解了。

在安重誨掌權的時候,其雖然處在忠臣的立場之上,作出了不少有利於國家發展的決定,比如前面提到的設置端明殿以及一系列的削藩政策。但是其在任期間,對於周邊的大臣不能做到以禮相待,凡是與其有衝突或者被其討厭的大臣都會受到其打擊甚至丟掉性命,這也讓後唐的政局處在一種十分壓抑的狀態之下。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