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楊繼盛的意志力到底有多堅定?他死後百姓自發爲他修祠堂祭祀

楊繼盛的意志力到底有多堅定?他死後百姓自發爲他修祠堂祭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說起楊繼盛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若有人雙腿腐爛,危及性命當何如,截肢以保全性命。若身在明朝的監獄,面對如此情況,又當如此,等死?

明朝嘉靖年間一個名叫楊繼盛的囚犯面對這樣一個問題,當時他的雙腿因爲用刑"兩腿腫粗,相摩若一,不能前後;腫硬若木,不能屈伸"。之後便逐漸潰爛,硬漢楊繼盛於是摔碎裏監獄裏喝水的瓷碗,用瓦片剜去腿上腐爛的肉,當時給他舉燈的獄卒看到這一幕,當時就震驚了。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楊繼盛堅毅的性格大概是從小時候就培養出來的。楊繼盛的母親去世的早,父親楊富續絃,因此他在家的日子並不好過。幼時放牛看到別人在私塾讀書,便請求父親讓他讀書。於是楊繼盛一邊放牛,一邊在學習。如此條件下,楊繼盛還是考中了。

楊繼盛的意志力到底有多堅定?他死後百姓自發爲他修祠堂祭祀

入仕之後在南京擔任吏部主事,楊繼盛官運亨通,前途無可限量,一進朝堂就在有權有勢的吏部,之後調往京師,若是楊繼盛能安安靜靜的當一個官員,他未嘗不會身居高位。然而,他做了別的選擇,看到不平不公之事,就彈劾。

這其中就有仇鸞,仇鸞先後任寧夏總兵、陝西總兵,庚戌之變被啓用爲大同總兵。雖說是總兵,但是仇鸞並沒有一點的軍事能力。在俺答南下的時候,身爲總兵的仇鸞被俺答打的節節敗退,使得俺答打到北京城外。這時候的仇鸞不想着如何守着城門,反而將大一筆財富送給俺答,賄賂俺答退兵。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憑藉着讒言媚主,被加封爲太子少保。

之後,仇鸞主持和蒙古各方開放馬市,在邊境交通互易,以緩解邊境的矛盾,如果此事能夠做好,仇鸞甚至可以載入史冊。但可惜的是,仇鸞並沒有這樣的能力。馬市在他手裏並沒有很好地發揮作用。沒有能力維護馬市的治安,也不能抵擋遊牧民族的騷擾。於是蒙古人白天和漢人交易,晚上化身盜賊掠奪,邊境百姓苦不堪言。

楊繼盛彈劾仇鸞開放馬市的弊病,嘉靖皇帝本是聽到心裏去的,欲罷免仇鸞,但是在仇鸞的多方進宮密告之下,嘉靖改變了態度,將楊繼盛下了監獄,後又貶到了民族混合居住、環境惡劣的狄道。

有時候環境的惡劣對一些偉大且勇敢的人來說,並不是很大的困難,甚至以在此磨練意志爲樂,並開闢出一片樂土,如柳宗元、蘇軾之輩。

楊繼盛的意志力到底有多堅定?他死後百姓自發爲他修祠堂祭祀 第2張

楊繼盛面對這個荒涼落後的狄道並沒有氣餒,他開始教化當地的百姓,開學堂、整理河道、開挖煤礦,將當初無人問津、無人治理的狄道,治理的井井有條。在他升遷離開狄道時,當地人夾道相送,稱他爲"楊父"。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說的就是楊繼盛。

剔骨剜肉,硬漢楊繼盛的自救

楊繼盛離開狄道前往京師,一年中升了四級。楊繼盛是個實在人,這樣快速的升官,讓他感覺自己必須做點什麼以報效朝廷的知遇之恩。於是忠臣楊繼盛,爲報皇恩,開始向皇帝提拔的嚴嵩下手了。

楊繼盛沐浴齋戒了三天,爲防止嚴嵩攔下摺子,便從左順門進宮直接將帖子遞給了皇帝,義憤填膺的陳述嚴嵩的十大罪狀。皇帝大怒,卻不是去抓嚴嵩,而是將楊繼盛大罵一頓,後不置可否。

這件事被嚴嵩知道後,豈會輕易放過楊繼盛,他從楊繼盛奏疏裏找到一個疏漏。嘉靖皇帝因爲信奉道教,相信"二龍不相見",若是見面必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因此嘉靖皇帝不見兒子,並且很厭惡臣子提及此事。

嚴嵩拿這件事到皇帝面前陳述,嘉靖更加震怒,於是將楊繼盛投入監獄,廷杖一百,而後關了起來。

之後,嘉靖皇帝並不詢問如何。監獄的看守畏懼着嚴嵩的權勢,在嚴嵩的授意下,因而對楊繼盛用刑並沒有手下留情。楊繼盛雙腿腐爛,不能走路。更可恨的是,嚴嵩攔住了一切向楊繼盛送藥的人,並且將他放入條件不堪的平民監獄,任其自生自滅。

監獄塵土飛揚,空氣中瀰漫着鮮血和腐爛的味道,獄卒對犯人用刑的聲音在監獄中轉了幾個彎,使得每一個人都能聽到,而小小的窗戶透出幾點天光,壓抑異常,一旦進了監獄,身體未滅,而意志先死。

楊繼盛的意志力到底有多堅定?他死後百姓自發爲他修祠堂祭祀 第3張

楊繼盛在監獄中生活更加惡劣,當時他的雙腿腐爛,若不用藥,死是早晚的事,於是楊繼盛拜託一個獄卒幫他舉着燭火,他砸碎瓷碗,用碎片刮掉腿上的腐肉,並截去剩下的筋膜,露出森森白骨。《明史》記載"碎磁碗,手割腐肉。肉盡,筋掛膜,復手截去。"

一個人的意志力能達到用瓷碗剔自己腿上的腐肉,並且截去腿上的筋膜,尚不說這種疼痛沒有幾個人能忍受,能在不見生人出的監獄從容生活的又有幾人。

幸好,嘉靖皇帝只是暫時忘記了他,而嚴嵩因爲他的彈劾,收斂了許多,也沒有立刻向楊繼盛下死手。在衆多好友的幫助下,楊繼盛在監獄裏活了3年之久。

後來嚴嵩決心除掉這個肉中刺,他將楊繼盛的名字放在兩個死刑的官員後面,一起交給嘉靖皇帝批覆。楊繼盛死期定了下來。

可雖死又如何。有的人活着,可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

嘉靖三十四年,楊繼盛死於北京城的街上。七年之後,嚴嵩慘死於四月,貧困交加,屍體在別人的墓舍中,無人弔唁。而此時一部戲曲《鳴鳳傳》已經傳遍了大江南北。內容就是忠臣楊繼盛,捨生忘死,痛陳奸臣罪狀,卻被打下監獄,慘死街頭。

嚴嵩此時還未在《明史》奸臣榜上留名,在民間已經是千夫所指了,雖今日是風光無限的明朝第一首輔,但是日後下場卻早已經看到。

楊繼盛的意志力到底有多堅定?他死後百姓自發爲他修祠堂祭祀 第4張

時過境遷,楊繼盛在歷史和人們口中依舊是一個不屈不撓的形象,在楊繼盛故居,百姓自發爲他修祠堂祭祀。而不論當時的嘉靖到底有沒有看到楊繼盛的名字,是故意還是無意處死了楊繼盛。嚴嵩似乎已經翻不過來身來。

後人評說對於已經死去的人並沒有什麼價值。但是人活一生到底是爲了什麼。

楊繼盛選擇來以死表明自己爲國家做的努力,換來的是生前和身後千百年的名聲。而嚴嵩的選擇是榮華富貴過一生,不在乎世人的評價,甚至不在乎在歷史上臭名昭著。

如果這是他們心中最好的選擇,也算是愧對一切,而不愧自己。

在中國歷史中,在歷史一直傳承的主流文化中,在儒道的思想中,最看重的是君子之道,是那份骨氣,如梅蘭竹菊一樣的風骨,如歲寒三友的不隨波逐流。

這種高於衆人,高於普通人的高風亮節,纔是我們所歌頌,所能激勵後世,所能創造一個美好未來所需要的。而嚴嵩,只是鼠目寸光的貪慾,一時迷眼的榮華富貴吞噬了骨子裏的氣節,吞噬來聖賢書中的君子之道。實在是大大的不可取。

"明知不可爲而爲之"楊繼盛做了選擇,而嚴嵩做了另一個選擇。從此兩個人分道揚鑣,乃至千百年後的今天,嚴嵩依舊被批判的體無完膚,如同永遠跪在岳飛像前的秦檜。而楊繼盛則繼續傳遞錚錚鐵骨和傲氣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