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唐初名將尉遲恭居功自傲,最後爲何甘願退隱?

唐初名將尉遲恭居功自傲,最後爲何甘願退隱?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2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尉遲恭的一些故事,歡迎閱讀評論。

都知道,尉遲恭是唐太宗李世民麾下的得力干將,也是後世人敬仰的“門神”。

自從尉遲恭在玄武門事變中替李世民射死李元吉後,李世民對他更是信賴有加,不僅封他爲吳國公,還將他名列爲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顯慶三年(658年),七十四歲的尉遲恭在家中溘然長逝。唐高宗得知之後極爲悲痛,還親自下旨追諡他爲“忠武”。作爲大唐開國元勳的尉遲恭,可謂是輝煌了一生。尤其是他與李世民之間的關係,完全可以作爲古代君臣的典範。

唐初名將尉遲恭居功自傲,最後爲何甘願退隱?

但卻很少有人知道,尉遲恭和李世民的關係並沒有表面上那麼好。

李世民稱帝后,性子直來直去的尉遲恭,並沒有將曾經的好兄弟當作是至高無上的皇上。他仍然像往常那樣在李世民面前口無遮攔,想到哪裏就說到哪裏。李世民雖然對尉遲恭的放肆行爲有些不滿,但回想起兩人一同作戰的時光,實在是狠不下心來對尉遲恭發脾氣。

就這樣,尉遲恭在皇帝的縱容下愈發驕橫。貞觀八年(634年),太宗李世民在皇宮中大宴賓客。爲了好好地熱鬧一番,他將當年一同打天下的功臣們全部叫來,其中,自然有尉遲恭。尉遲恭來到皇宮後,就得意洋洋地坐下了,正想飽餐一頓,卻發現丞相宇文士及的位子排在自己的前面。

平時,他自持功高,根本不把宇文士及這個丞相放在眼裏。而此時,看到如此的座位順序,更是怒不可遏。於是,尉遲恭不顧太宗的面子,當衆對宇文士及呵斥道:“你到底立下了什麼大功,竟然敢坐在我的前面!”宇文士及聽後惱羞成怒,只是礙於皇帝的面子不好發作。

面對尉遲恭如此放肆,衆位功臣也都愣在了一旁不知該如何是好,最後,還是太宗過來好好安慰了尉遲恭一番,才使得尉遲恭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讓這次宴會順利地進行了下去。

按理來說,尉遲恭在丞相面前耍夠了威風,且沒有受到皇帝的責怪,應該見好就收。但不料,尉遲恭回到座位後,不斷地感慨自己待遇不公,這讓在座的賓客都感到非常尷尬。大臣李道宗看到皇帝臉上露出了不悅之色,於是,站起來主動勸說尉遲恭,想讓他安穩一點,不要再生事端了。

但是,尉遲恭聽了李道宗的勸說後更加憤怒,甚至,直接掄圓了拳頭打向李道宗。李道宗趕忙躲避,可尉遲恭久經沙場,出拳速度之快遠超他的想象。就這樣,尉遲恭將李道宗的眼睛打成了重傷,差點失明。當時,唐太宗見尉遲恭鬧得如此不像話,就只好匆匆的結束了這場宴會。

之後,他命人將尉遲恭喚來,然後嚴肅地說道:“朕在讀漢朝史書的時候,看到韓信、彭越等人死於非命,心中不禁對漢高祖劉邦很是不滿。如果他能夠仁慈一些的話,這些功臣就能夠得以善終。因此,朕在登基後一直告誡自己,萬萬不能忘了自己的功臣。但是,作爲功臣的你卻一而再再而三的惹是生非,實在是太過分了。現在,朕也明白了,韓信等人的死並不能全算在漢高祖的身上。”

唐初名將尉遲恭居功自傲,最後爲何甘願退隱? 第2張

尉遲恭聽了之後頓時感覺後背發涼,他趕忙向太宗承認錯誤,表示一定會嚴格約束自己。回去之後,尉遲恭就變得謹小慎微了起來,再也不敢在人多的地方胡言亂語了。

後來,唐太宗看到尉遲恭的行爲有所收斂,才放下心來。到了貞觀十三年(639年),太宗忽然想到,自己已很長時間沒有見到尉遲恭了。於是,他令尉遲恭前來覲見。尉遲恭來到皇宮後,言辭之間盡顯謙卑,一改往日的驕狂。太宗看在眼裏,欣慰地說:“朕想把女兒嫁給你,你感覺如何?”

當時,尉遲恭已經五十四歲了,而李世民的女兒纔不過二十多歲。太宗此舉,可謂是皇恩浩蕩。但是,尉遲恭聽了趕忙說道:“臣的妻子雖然出身不好,但畢竟已經和臣相處很多年了。臣不懂什麼大道理,只是萬萬不敢忘記與妻子之間的情分。”太宗聽了之後深受感動,便不再提這件事了。

之後,尉遲恭基本上就退出了人們的視野。

他的晚年生活大致可以分爲兩項:

一項是煉製丹藥,延長自己的壽命;

另一項就是欣賞歌舞,美滋滋地享受生活。

所以,在尉遲恭去世後,唐高宗有感於他與太宗皇帝之間的情誼,特意下旨讓尉遲恭陪葬太宗的昭陵。在封建社會,這可是天大的恩賜。

其實,縱觀尉遲恭一生,自從歸順唐太宗之後,他便憑藉着自己一身的本領,多次救唐太宗於危難之中,深得太宗的賞識。尤其是在玄武門政變之後,他建議太宗對跟隨太子的人釋而不殺。這樣的舉措,不僅很好地緩和了當時的內部矛盾,還爲唐太宗吸納了衆多的棟樑之才。

可見,尉遲恭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人。

此外,尉遲恭雖然居功自傲,但從側面來說,這樣的行爲不正是尉遲恭沒有心機的表現嗎?所以,這樣的尉遲恭,唐太宗怎麼能不喜歡呢?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