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解縉是什麼結局?他爲什麼會被扔進雪地裏凍死

解縉是什麼結局?他爲什麼會被扔進雪地裏凍死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解縉是什麼結局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作爲永樂年間的內閣首輔,解縉不僅才學出衆,且敢於直言勸諫。其本可成爲股肱之臣,奈何卻參與到了儲君之爭當中,朱棣在詢問其儲君人選時,解縉竟然直言不諱的替朱高熾說了句話。朱棣本就不喜朱高熾,解縉此舉不僅導致逐漸被朱棣所疏遠,更是遭到志在儲君的朱高煦忌恨,最終倒在了朱高煦的讒言之下。

解縉是什麼結局?他爲什麼會被扔進雪地裏凍死

解縉生於洪武二年(1369年),出身書香門第的他從小便聰穎絕倫,襁褓之中便會寫字,五歲時便可背誦詩文,七歲時便能作文章……故而有“神童”之稱。

洪武二十年(1387年),解縉參加鄉試,考中解元,後又於次年考中進士三甲第十名,與兄解綸、妹夫黃金華同登進士第,授庶吉士,讀中祕書。同年便官至翰林學士,就此步入仕途。

朱元璋對解縉頗爲重視,經常將其帶在身邊,甚至說出了“朕與爾義則君臣,恩猶父子,當知無不言”這樣的話,這簡直讓解縉感激涕零,立即便上了一道針對朝政弊端的萬言書,後又上《太平十策》,均得到朱元璋讚賞。

然而,解縉雖然才學出衆,但性格卻過於耿直,其仕途也因其性格而多生波瀾。其先因指責兵部僚屬玩忽職守,導致兵部尚書沈潛對其誣告,從而被貶江西道監察御史。後來又爲被處死的李善長鳴冤,更是接連彈劾大臣。

解縉的所作所爲雖是一片赤子之心,奈何卻有些不計後果,朱元璋認爲其還需打磨,否則必將成爲衆臣攻擊對象,於是在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讓解縉的父親將其帶回家中,十年後再入朝爲官。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後,解縉進京弔喪,曾被解縉彈劾的袁泰趁機向朱允炆進讒言,解縉逐被貶爲河州衛吏。直到建文四年(1402年),在禮部侍郎董倫的推薦下,解縉這才被召回京師復職,任翰林待詔。

解縉是什麼結局?他爲什麼會被扔進雪地裏凍死 第2張

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登基後,在讀書人中頗有聲望的解縉開始受到重用,先是升任翰林侍讀,在朱棣建立內閣後,又得以與黃淮、楊士奇、胡廣、金幼孜、楊榮、胡儼等進入內閣,逐開始進入權力中樞。在完成《永樂大典》這部鉅著之後,解縉於永樂二年(1404年)升任翰林學士兼右春坊大學士,開始擔任內閣首輔。

如果沒有後來的儲君之爭,解縉必成一代股肱之臣。然而事與願違,按照“立嫡立長”的原則,嫡長子朱高熾乃是儲君的不二人選,然而其卻因身材肥胖(可能是肥胖症)、行動不便,爲朱棣所不喜,而朱棣次子朱高煦卻勇武異常,不僅在靖難四年中經常隨同朱棣在外征戰,更是多次救過朱棣性命,朱棣甚至曾暗中許願將來立其爲儲,而朱高煦本人也是志在儲君。

在立儲這件事上,一邊是自己喜歡的次子,一邊是立嫡立長的祖制,可以說讓朱棣左右爲難。永樂三年(1405年),朱棣召解縉入宮,與其商議太子之事。

解縉知道明成祖更加喜歡次子朱高煦,卻仍然直言不諱的說道,“爲長,古來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歸附,若棄之立次,必興爭端。先例一開,怕難有寧日,歷代事可爲前車之鑑”。朱棣聽後面有不悅之色,解縉則又說了一句“好聖孫(朱瞻基)!”朱棣雖不喜朱高熾,卻極爲喜愛朱瞻基,聽到這句話,兩人逐相視而笑。於是,朱棣便立長子朱高熾爲太子,封朱高煦爲漢王。

我們知道,當看一個人順眼時,怎麼看都順眼;而看一個人彆扭時,卻是怎麼看都彆扭。儲君之位雖定,但朱高熾卻仍然爲朱棣所不喜,或許朱棣感覺虧欠了次子,朱高煦反而更受隆寵。如果不是徐皇后和朱高熾的妻子張氏極力維護,恐怕朱高熾的太子之位根本沒辦法保住。於是乎,解縉此後不僅被朱棣逐漸疏遠,還招致了朱高煦的忌恨。

解縉是什麼結局?他爲什麼會被扔進雪地裏凍死 第3張

同時,由於解縉性格過於耿直,平日裏難免得罪朝臣,再加上朱高煦不斷進讒言,結果解縉先是被貶爲廣西布政司參議,還沒等他啓程,便又被禮部郎中李至剛誣陷,隨即又被改貶交趾(今越南)。

永樂八年(1401年),解縉入京奏事,而恰逢朱棣北征未歸,於是只好覲謁太子朱高熾而返,結果朱高煦再次趁機進讒言,“伺上出,私現太子,徑歸,無人臣禮!”朱棣爲此震怒,將解縉下詔獄,大理寺寺丞湯宗、宗人府經歷高得、中允李貫、贊善王汝玉、翰林院編修朱紘、檢討蔣驥、潘畿、蕭引高並及御史李至剛等人均連坐入獄。其中高得、王汝玉、李貫、朱紘、蕭引高病死於獄中。

永樂十三年(1415年),錦衣衛都指揮僉事紀綱向朱棣獻上囚犯名錄,解縉之名赫然紙上,朱棣便問紀綱道,“縉猶在耶?”紀綱會意,逐用酒將解縉灌醉,而後將其拖到積雪中埋了起來,解縉最終被活活凍死在了雪地中,年僅四十七歲。在其死後,又將其抄家滅產,就連妻兒宗族也都被流放到了遼東。

自古以來,議立儲君都是個極度危險的事情,朝臣們根本不敢輕易參與,即使受迫不過,聰明的朝臣也只敢暗中提示一二,而從來不敢明言。然而解縉性格過於耿直,就因爲立儲之事中的一句話,反而將自己置於險地,最終落了個悲慘的下場。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