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什麼是捨生取義?跟欒布有什麼關係

什麼是捨生取義?跟欒布有什麼關係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西漢欒布一代英傑“捨生取義”的真相,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公元前196年,樑王彭越以謀反罪下獄,在呂后授意下,廷尉府很快將其定罪,彭越謀反罪名坐實。昔日隨高帝平定天下的樑王,在子虛烏有的罪名中身首異處,其家族盡皆伏誅。彭越之首級,被懸於洛陽城門之上,以示天威。

欒布,這位曾與彭越相識,又受恩於彭越的忠義之人,聽聞彭越被誣伏誅,冒着被坐實同黨罪名的危險,毅然前往爲彭越收屍。冒瀆天威、同謀造反等罪名迎面而來,劉邦盛怒之下準備湯鍋,欲將欒布烹殺。欒布面對死亡面不改色,頂斥劉邦誣殺樑王,又細數樑王爲大漢基業所立下的功勞,最後將自己與彭越的交情言罷,毅然赴死。

雖然最後未死,但欒布卻因爲這種一心祭彭越的“捨生取義”之心,被世人尊敬,也被後人推崇,史學家司馬遷更是給予了高度評價:“欒布哭彭越,趣湯如歸者,彼誠知所處,不自重其死。雖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什麼是捨生取義?跟欒布有什麼關係

可以看出,司馬遷對欒布的讚揚可謂是無以復加。那麼欒布就真的一點都不怕死,敢以捨生取義的大無畏精神去頂斥劉邦嗎?通過史書記載來看,欒布確實有捨生取義的大無畏精神,他對彭越的哀思,貫穿始終。但一代英傑欒布“捨生取義”背後,是畢生的信仰與無奈。從捨生取義之時,到捨生取義之後,這種信任與無奈相交織的情感,始終在欒布心頭涌動。01,義哭彭越:對忠義的信仰與對劉邦的無奈

結交彭越,是欒布一生中最正確的選擇。

秦末時期,彭越與欒布皆爲布衣,二人一經結識便志趣相投、相談甚歡,經常一起出遊,交情匪淺。但秦朝時期,官府的徭役稅賦是百姓壓力源,他二人這種遊玩的命運選擇,定然無法長久。很快,生計無着的欒布選擇了打工:賃傭於齊,爲酒人保。

欒布算是找份工作安定下來了,那麼彭越又去了哪呢?如果彭越沒有“出彩”的選擇,那麼就不會有後來的樑王與欒布。史書中記載他是“去之鉅野中爲盜”,意思就是彭越上山落草爲寇了,二人天差地別的選擇,也造就了不同的人生軌跡和命運歷程。

欒布雖爲人豪爽,卻沒有彭越的那種無畏,就在打工後不久又被販賣到了燕地爲奴。從家鄉樑地,到客鄉燕地,欒布用實際遭遇闡述了什麼是顛沛流離,什麼又是人生傳奇。因爲到燕地後,本應是惡毒無比的主人,卻對欒布沒有任何輕視與侮辱,以至於欒布甘願不顧一切爲家主報仇,這裏邊既有欒布重情重義的成分,也少不了家主對他的關照。

什麼是捨生取義?跟欒布有什麼關係 第2張

首次重情重義的實際行動,爲欒布帶來了意外的收穫。當時大將臧荼駐紮燕地,看中了欒布將其提拔爲都尉,欒布也順利步入軍營成爲軍官。項羽大封諸侯王時,臧荼晉燕王,而都尉欒布順利拜將。這種從家奴到都尉,再從都尉到將軍的人生履歷,堪稱傳奇。

燕王謀反,劉邦平亂,是西漢王朝的大事件。而這位燕王的大將欒布,卻在這場戰爭中成爲了俘虜。就在欒布即將處死的時候,其當年好友站了出來,因爲此時的彭越,已經是大漢王朝的樑王。樑王一言既出,朝廷就不好駁他的面子,就這樣當年的好友彭越將處在死亡邊緣上的欒布拉了一把。

一方面是少年好友的情義,另一方面是救命之恩,兩項交加,如何不讓本就重情重義的欒布有所感懷。況且,在到樑國後不久,彭越又一次將欒布送出了危險圈,而這一次也成爲了欒布對朝政破感無奈的開端。

公元前197年,陳豨造反,劉邦出兵。而處在樑地的樑王彭越,定然是平叛的關鍵角色,可就在劉邦平叛大軍進發代地時,彭越將欒布遣送到了齊國。緊接着,樑王稱病不出兵助劉邦平叛,然而齊王韓信卻也稱病未出兵。劉邦回師俘獲了彭越,隨後以某犯罪誅殺,韓信同年也死於非命,本文剛開始的那一幕便如期上演。

通過欒布的經歷,進一步分析不難發現,他對彭越的忠義是天地可鑑的,而彭越身死卻保全了他,更讓他內心無法平靜。朝廷這種出爾反爾,鳥盡弓藏的手段,讓他及感到憤恨又感到無奈。於是在劉邦準備烹殺他時,他說出了一番旁人想到不敢想的話,頂斥的劉邦啞口無言。《史記》記載:布曰‘當是之時,彭王一顧,與楚則漢破,與漢則楚破。垓下之會,微彭王,項氏不亡……陛下疑以爲反,以苛小案誅滅之……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請就烹。’

什麼是捨生取義?跟欒布有什麼關係 第3張

意思就是,你劉邦忘恩負義卸磨殺驢,要不是彭越你能滅了項羽當皇帝嗎?現在你隨便找個藉口就把彭越給殺了,你就這麼對待功臣的嗎?這番話頂斥劉邦的話,除了欒布,絕無第二人敢說。

而欒布如若不是對彭越的忠義,和對劉邦這大漢皇帝的無奈,又怎會捨生取義?故而捨生取義,必有一股忠義的信仰,也少不了對劉邦的無奈。

02,出將入相:對人生的信仰與對朝政的無奈

欒布是西漢王朝爲數不多的“五朝元老”,即高帝、惠帝、高後、文帝、景帝五朝,可謂是實實在在的官場不倒翁。

當日頂斥劉邦的欒布,不僅倖免於死,而且再次步入仕途。不知烹殺本來就是劉邦的考驗,還是欒布一席話讓劉邦心生感懷,總之欒布被拜爲了都尉,成爲了大漢王朝內的一名官員。這種待遇並沒有那麼簡單,因爲欒布本身就是一個具有“立場爭議”的人物。

首先,欒布是兩次從反王手下開罪的人。第一次是燕王謀反,欒布是他帳下大將,史書記載是“臧荼後爲燕王,以布爲將”。而劉邦平定叛亂,俘獲了欒布,卻被彭王贖去,反叛的底色已然抹上。

而欒布到彭越處不久,彭越和因爲反叛罪而被劉邦處死,欒布身爲樑國大夫自然又一次陷入了反叛的泥濘中。從燕王,燕王反,從樑王,樑王“反”,這是欒布人生履歷裏不可磨滅的一筆。

什麼是捨生取義?跟欒布有什麼關係 第4張

其次,與欒布相近的三王,都是所謂的反王。除了燕王臧荼和樑王彭越外,還有齊王韓信,他也是與欒布有過接觸的,當日劉邦平叛時,欒布正以樑國使節的身份出使齊國,就在當年,彭越與韓信雙雙被處置。

的確,欒布命運多舛的事實,但就是在這種一次次的危險當中,其他人都死了,他卻一次次逢凶化吉,這於他自身是個心理障礙。而對於他的仕途,更是難堪。

不論彭越與韓信是否是真的謀反,至少在漢庭內,滿朝文武都是認可皇帝的決斷與結論,所以對欒布的態度極其曖昧,可以說是敬重者有之,鄙夷者不少。現如今劉邦將其提爲都尉,朝中官員的態度,欒布自身的態度可想而知。

在這種巨大的心理壓力下,欒布能做的是什麼呢?他唯有默默地呆在原地不動,不惹事不多事,兢兢業業地活着。而即便是他想靜,時局也不容他,即便是不經歷波折,時局也讓他進行精神的換洗。高帝駕崩,惠帝即位,不久之後高後臨朝稱制,可謂是“眼睛一眨老母雞變鴨”,高後上位後開始了權力的洗牌。

雖然欒布未受到波及,但他的性格底色是重情重義,決然不會對此無動於衷,然而他的身份地位和朝廷處境,又不容於他幹些什麼。

又一種無奈油然而生,甚至於比對好友彭越被誅三族時的無奈不相上下。即便如此,他的人生旅程也遠遠沒有結束,文帝即位後,一向以寬仁示人的文皇帝,開始在欒布身上表現自己,首先將欒布拜爲燕相,成爲燕王的相國,緊接着官至將軍。

燕國,是欒布起家的地方,而此刻擔任燕相,欒布的內心體驗可想而知,文帝的手段着實高明。

什麼是捨生取義?跟欒布有什麼關係 第5張

經歷過三王變亂,又歷經“捨生取義”後的欒布,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還會出人頭地,於是說出了他此生唯一的一句名言:

貧困不能辱身下志,非人也;

富貴不能快意,非賢也。

正如欒布所言,他的一身似乎也是照着這種爲人處世的態度,按部就班地進行着。這也成爲了他每次遇險都能逢凶化吉,每次危難之際都能遇難呈祥的關鍵。

在歷經烹殺事件後,欒布對人生的信仰,逐漸外化,而當年那股捨生取義的忠肝義膽,卻被他逐漸隱藏,掩埋在心底。隨着當年好友的隕落,和對官場的日益有感,他越來越清晰的認識到了什麼叫世事無常,什麼叫鳥盡弓藏。但他該說的已經說過了,該做的也都做了,剩下的只能是抱着對人生的信仰,爲時局做他力所能及的事,完成自己的最後價值。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