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清朝漢人大學士:洪承疇生平簡介

清朝漢人大學士:洪承疇生平簡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7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洪承疇(1593年10月16日—1665年4月3日),字彥演,號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鎮良山村霞美)人。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累官至陝西布政使參政,在明末農民起義的戰事中屢立戰功,升任陝西三邊總督。崇禎年間轉任薊遼總督,鬆錦之戰後投清朝,深受皇太極重視。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清軍入關後,順治帝對洪承疇極爲器重,拔擢他爲大學士,負責南方戰事。洪承疇採取“以撫爲主,以剿爲輔”的進軍策略,以較少代價平定了江南。

清朝漢人大學士:洪承疇生平簡介

同時,洪承疇建議滿人“習漢文,曉漢語”,瞭解漢人禮俗,倡導儒家學說,淡化了滿漢之間的差異。也曾針對順治皇帝迎達賴喇嘛提出意見。其意見甚多,大多被清廷信納,加以推行,在洪承疇的推動下,傳統文化的延續性得以保障,各民族逐漸和睦相處。

順治十年(1653年)受命經略湖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處,總督軍務兼理糧餉。順治十六年(1659年)督清軍攻佔雲南後回北京。康熙四年(1665年)洪承疇逝世,康熙帝頒佈御詔,贈少師,諡文襄,賜葬京師車道溝,立御碑。

人物生平

洪承疇(1593年-1665年),字彥演,號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鎮良山村霞美)人。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累官至陝西布政使參政,崇禎時官至兵部尚書、薊遼總督,鬆錦之戰戰敗後被清朝俘虜,後投降成爲清朝漢人大學士。

順治元年(1644)四月,隨清軍入關。抵京後以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銜,列內院佐理機務。洪承疇宣導儒家學術,針對順治皇帝不崇信孔孟,提出意見,爲滿漢的合流打下基礎。洪承疇也建議清廷採納許多明朝的典章制度,獻計甚多,大多被清廷信納,加以推行,完善清王朝的國家機器。

爲了鞏固清朝的統治,承疇建議滿洲統治集團也須“習漢文,曉漢語”,瞭解漢人禮俗,淡化滿漢之間的差異。順治十年(1643年)受命經略湖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處,總督軍務兼理糧餉。順治十六年(1649年)督清軍攻佔雲南後回北京。順治十八年(1661年)自請致仕。康熙四年(1665年)逝世,溢文襄。

清朝漢人大學士:洪承疇生平簡介 第2張

洪承疇是明清之際的重要歷史人物,也是一個有重大爭議的歷史人物。洪承疇本是明王朝的重臣,因鎮壓農民起義有功,官至三邊總督、薊遼總督。但在鬆錦戰役中,洪承疇受明兵部尚書陳新甲掣肘,不能實現自己的戰略思路;加上那時明王朝已經十分腐敗,崇禎帝也不能給洪承疇以支持,導致鬆錦戰役失敗,他自己也被清軍所俘。

經過清帝皇太極的勸降,洪承疇審時度勢,最後投降了清朝。他爲清朝統一中國出謀劃策,參與清朝中央佐理機務,在招撫江南、避免江南百姓生靈塗炭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在勸降鄭芝龍、得以順利進軍福建時,被譽爲“開清第一功”。

從歷史主義的觀點看,洪承疇之所以成爲明朝的重臣,是從鎮壓農民起義軍發家的,不值得稱頌;而他降清以後,成爲清初的開國功臣,在促使清朝統一、緩和民族矛盾等方面,都是於國家於民族有益的,是應該肯定的。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