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趙匡胤死亡事件 燭影斧聲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

揭祕趙匡胤死亡事件 燭影斧聲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趙匡胤死亡事件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歷史上關於趙匡胤之死衆說紛紜,趙匡胤在五十歲壯年之時突然駕崩,並且死後在其長子趙德昭已經成年的情況下卻由其弟趙光義繼位,外加歷史上盛傳的“燭影斧聲”事件以及金匱之盟兄終弟及和叔侄相承的說法讓趙匡胤之死迷霧重重,也因此後世都猜測趙光義謀害了親哥哥趙匡胤,那麼真相是否如此呢?

要想解開趙匡胤之死的迷霧,先要從趙匡胤的兄弟、趙匡胤的兒子、金匱之盟事件、燭影斧聲事件四個方面說起。

揭祕趙匡胤死亡事件 燭影斧聲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

趙匡胤有幾個兄弟,能力又如何?

趙匡胤之父爲後周指揮使趙弘殷,母親爲杜氏也就是後來力主金匱之盟的昭憲太后。趙弘殷共有五個兒子,其中與杜氏生有四個兒子,分別是長子趙匡濟、次子趙匡胤、三子趙匡義(即後來的宋太宗趙光義)、五子趙匡贊,與侍妾耿氏即大宋建國後的太妃生有一個兒子四子趙匡美(即歷史上的趙廷美)。

這五子中老大趙匡濟雖然活到成年卻也是英年早逝,在北宋建國前就已去世,老五趙匡贊更是還未成年就已夭折。所以在北宋建國後趙匡胤實際上只有兩個弟弟即趙光義和趙廷美。

其中趙光義比趙匡胤小十二歲,趙廷美比趙匡胤小二十歲,所以在北宋建立過程中趙光義是一直跟隨哥哥趙匡胤南征北戰,能力比較強。趙廷美則是因爲年齡原因,沒什麼表現。

揭祕趙匡胤死亡事件 燭影斧聲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2張

趙匡胤有幾個兒子,能力又如何呢?

趙匡胤兒子並不多隻有四個兒子,畢竟趙匡胤建立北宋時期還只算是草莽皇帝,五代十國的亂世還沒有結束,所以趙匡胤並沒有太多的精力放在美色上去瘋狂生子。

趙匡胤四個兒子分別是長子趙德秀、次子趙德昭、三子趙德林、四子趙德芳。趙匡胤雖然是四個兒子,但是實際只有兩個兒子,趙德秀和趙德林連名字都沒來得及取就夭折了,連德秀和德林的名字都是宋徽宗時代才追賜的名字。所以趙匡胤實際上只有兩個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

趙德昭算是趙匡胤長子,在趙匡胤死的時候已經年滿二十五週歲,而小兒子趙德芳在趙匡胤死的時候也已年滿十七週歲,兩個兒子都已算是成年,那爲什麼趙匡胤死時沒有把皇位傳給兩個兒子其中之一呢?

先看看老大趙德昭在趙匡胤死後待遇又如何呢?趙德昭本身年紀不大,所以在趙匡胤建立北宋時期沒有什麼表現,趙匡胤在世時一直沒有封趙德昭爲親王,而趙匡胤一朝北宋被封親王的宗室只有趙光義一人被封爲晉王,趙德昭和趙德芳作爲趙匡胤親生兒子反而沒有被封王,這也說明趙匡胤對兩個兒子能力並不認可,相反他更認可弟弟的能力。

趙德昭在趙匡胤去世後被趙光義封爲武功郡王,地位僅次於叔叔齊王趙廷美,他們倆是百官之首,所以趙德昭在父親去世後地位反而比之前更加尊崇。

揭祕趙匡胤死亡事件 燭影斧聲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3張

後來趙德昭跟隨叔叔趙光義北伐幽州,在大戰期間的某夜,趙光義所統率的御營軍隊與主力軍隊失散,一時之間軍中無主慌亂一片,這時隨軍出征的部分朝臣認爲趙光義可能遭遇了不測,建議趙德昭立刻在軍中繼位,繼續指揮大軍戰鬥,結果趙光義平安無事歸來,知道這件事後非常生氣。

最終北伐幽州以失敗告終,趙光義也因此心情鬱悶,始終沒有封賞太原之戰勝利的功臣,趙德昭因爲此事和趙光義爭論起來,趙光義盛怒之下說出了“等將來你當皇帝以後再來對他們封賞也不遲。”他萬沒想到這句話居然讓生性膽小且多疑的侄子踏上了死亡之路,膽小懦弱的趙德昭被趙光義這句話嚇得夠嗆,退朝之後趙德昭就歸家自盡了。

之後趙光義聽說趙德昭自盡後非常自責,後悔不該在盛怒之下口不擇言害死了親侄子,趙光義抱着趙德昭的屍身哭了很久,一直在大喊“癡兒何必如此。”

至於趙德芳更是英年早逝,趙德芳在後世民間被傳說成八賢王,實際趙德芳在生前並未封王,不管是他父親趙匡胤還是叔叔趙光義都沒有給他封王爵,只是掛名貴州防禦使。歷史上的趙德芳一直是平庸碌碌無爲,而且還非常短命,二十三歲的時候就英年早逝。趙德芳去世後反而讓趙光義更加傷心,因爲此前趙德昭已經自殺,趙光義爲了這個侄子罷朝五天,對他進行了風光大葬,並且追封爲秦王。

後世經常有人揣測趙德芳是被趙光義暗害死的,就是爲了想坐實趙光義燭影斧聲殺兄的問題。但是就目前正史文獻和野史記載以及當時和後世的文人筆記以及演義小說都沒有說過趙德芳是被趙光義所害,這完全就是後世趙光義殺兄論者的臆想。

揭祕趙匡胤死亡事件 燭影斧聲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4張

關於金匱之盟事件的始末

金匱之盟作爲趙光義繼位最有力的證據,但是實際上來說趙光義在繼位前並不知道金匱之盟的祕密,這個祕密只有宋太祖趙匡胤和杜太后以及趙匡胤朝的宰相趙普才知道。

北宋建國第二年也就是公元961年,趙匡胤之母杜太后就去世了。

關於杜太后去世在《宋史·杜太后傳》裏有詳細記載: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太后病,太祖始終在旁服侍不離左右。太后自知命已不長,召宰相趙普入宮。太后問太祖:“你知道怎樣得天下的嗎?”太祖曰:“我所以得天下者,皆祖先及太后之積慶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兒統治天下耳。假如周氏有長君,天下豈爲汝所擁有乎?汝死後當傳位於汝弟。四海至廣,能立長君,國家之福也。”太祖頓首泣道:“敢不如教誨!”太后轉過身對趙普說:“爾同記吾言,不可違背也。”趙普於牀前寫成誓書,普於紙尾寫“臣普書”。藏在金匱(同櫃),命謹慎小心的宮人掌之。

這段故事也是金匱之盟的由來。

趙匡胤之母杜太后是歷史上有名的賢妻良母,明家教,通禮法。

因爲趙匡胤家族本身遺傳身體就不好,趙匡胤之父趙弘殷也是五十多歲就去世了,趙匡胤大哥趙匡濟更是英年早逝,所以趙家遺傳基因就沒有長壽的,包括後來的趙光義算是長壽也不過活了五十八歲。縱觀兩宋王朝,趙氏子孫很少有能活到超過六十歲的皇帝,唯有沒心沒肺的南宋高宗趙構活了八十一歲,算是趙氏子孫中活得最長壽的人。

又有後周世宗柴榮三十八歲英年早逝,杜太后擔心兒子趙匡胤也活的壽命短,畢竟杜太后死的時候趙匡胤已經三十五歲了,而當時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也不過十歲左右,所以杜太后擔心趙匡胤如果英年早逝的話,怕趙氏江山也如後周柴氏一般被權臣所奪,因此杜太后纔會讓趙匡胤將來立趙光義爲儲君。

金匱之盟的主要協議就是趙匡胤死後由其弟趙光義接位,趙光義死後再由其弟趙廷美接位,趙廷美死後則要還位於趙匡胤長子趙德昭。這就是金匱之盟的主要協議,也充分說明了杜太后居安思危,吸取了後周柴氏之教訓,不想幼子接位最終江山淪爲外姓之手。

揭祕趙匡胤死亡事件 燭影斧聲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5張

而宰相趙普是很反對這種兄終弟及的接位形式,但是既然皇帝和太后都同意了,趙普也只得遵從。金匱之盟祕密也並非趙光義繼位就揭露出來,而是趙光義都繼位六年了,趙普當時受到政敵盧多遜的政治迫害,爲求自保主動向趙光義披露了金匱之盟的祕密,因此趙廷美也知道了金匱之盟的祕密。

雖然趙廷美當時已經被趙光義立爲皇儲了。在五代十國期間皇儲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皇儲必定是親王爵位外加京兆尹(也就是現在首都市市長),在杜太后死後趙匡胤即封趙光義爲晉王+開封府尹職位,這就是說明趙光義當時就已經算是皇儲了。而趙光義繼位以後也立刻加封趙廷美爲齊王+開封府尹的職位,這個做法很明顯就是想立四弟爲皇儲。

但是趙廷美知道金匱之盟的祕密後反而更加着急想趕緊接位,於是暗中勾結兵部尚書盧多遜圖謀不軌,最終被忍無可忍的趙光義奪去爵位,流放房州,被奪爵的趙廷美最終抑鬱而死。

由於當時五代十國紛亂的特殊原因,金匱之盟真實性也是比較可信,畢竟後周柴氏江山就是這麼丟到了趙匡胤手裏,所以杜太后這居安思危的想法是很正常的。

揭祕趙匡胤死亡事件 燭影斧聲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6張

關於燭影斧聲事件始末

實際上正史文獻對燭影斧聲事件並沒有記錄,《宋史·太祖本紀》上只簡略的記載:“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殯於殿西階。”

《宋史》是由元朝蒙古人撰寫,如果真有趙光義謀害親兄事件,蒙古人沒有義務也沒必要替宋太宗趙光義遮羞,反而還會藉此厚誣一下趙宋皇室。

燭影斧聲事件多見於野史記載,最初始見於明朝時期文人陳邦瞻所編撰的《宋史紀事本末》。在這部書中對趙匡胤去世記載很詳細。

冬十月,帝有疾。壬午夜,大雪,帝王召晉王光義,囑以後事。左右皆不得聞,但遙燭影下晉王時或離席,若有遜避之狀。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聲謂晉王曰:好爲之,俄爾帝崩時漏下四鼓矣,宋皇后見晉王愕然。連呼曰:“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晉王泣曰:“共保富貴,無憂也。”甲寅,晉王光義既皇帝位,改名炅。

——《宋史紀事本末》

燭影斧聲正是出自於這段文獻記載,宋代宮廷制度親王不得留宿於宮中,所以上文提到趙匡胤召晉王趙光義囑以後事。但是趙匡胤交代遺囑乃是大事,其他宮人不可與聞,但是宮人聽到趙匡胤以斧子戳地大聲高喊“好自爲之”的話,隨即趙匡胤駕崩,而宋皇后見到晉王十分愕然,連忙呼喊“我母子性命全託於官家”,這裏要注意,官家是北宋時期對皇帝特指稱呼,也就是說宋皇后承認了趙光義的合法繼承人地位,隨後趙光義哭着對嫂子說“共保富貴,你不用擔憂。”第二天趙光義即皇帝位。

揭祕趙匡胤死亡事件 燭影斧聲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7張

實際上陳邦瞻所記載這件事雖然是有燭影斧聲,但是沒有明確指出趙光義是否殺兄,畢竟陳邦瞻是明代人,沒有必要爲趙宋皇室隱瞞些什麼,他只是在這本書中客觀陳述事實。而後世人也是主要通過這本書認爲趙光義有殺兄嫌疑。

這其中主要是“但遙燭影下晉王時或離席,若有遜避之狀。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聲謂晉王曰:好爲之”這裏推測是不是兄弟間起爭端,以及宋皇后見晉王愕然。連呼曰:‘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這兩點認爲趙光義有殺兄嫌疑。

其實燭影斧聲這個問題可以根據各方史料文獻記載,趙匡胤晚年有狂躁酗酒的惡習,在開寶八年也就是公元975年趙匡胤死的前一年,趙匡胤在打獵期間居然因爲坐不穩馬鞍而墜馬,別忘了,趙匡胤另一個身份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武術家,作爲精通武術兼且常年征戰的趙匡胤居然會因爲坐不穩馬鞍而墜馬,這說明了他當時身體機能急劇下降。

開寶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趙匡胤去世的這一年,他去祭拜父母的永安陵時居然說出了“此生將不復至”的話,永安陵距離北宋都城開封不過幾十里的路程,以宋代的交通兩天之內即可抵達,而趙匡胤卻說出了此生恐怕難再祭拜父母之語,這說明了趙匡胤此時已經預感自己將不久於人世。

揭祕趙匡胤死亡事件 燭影斧聲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8張

所以趙匡胤去世時應該是正常病死,對於“柱斧”一詞後世很多學者如清代學者紀曉嵐等都認爲這是後人曲解了“柱斧”的含義,據現代學者考證“柱斧”實際是古代一種裝飾品小斧頭,也有用來鎮紙,所以它不具備任何殺傷力,對於燭影斧聲事件很有可能是趙匡胤酗酒後死於狂躁症發病。

還有就是在趙匡胤死後趙光義對待嫂嫂宋皇后非常刻薄寡恩,讓後世認爲這是趙光義欺凌寡嫂的行爲。根據宋代史學家司馬光所著《涑水紀聞》和清代學者畢沅所著《續資治通鑑》等歷史文獻記載,趙匡胤去世後,宋皇后曾派人招皇子趙德芳進宮,趙德芳雖非宋皇后親生之子,但是自幼由送皇后撫養長大,與親子無異,所以宋皇后沒找年長的趙德昭,而是找了年僅十七歲的幼子趙德芳,她是想妄圖讓趙德芳搶先一步登基,好保住自己的地位,畢竟如果由趙光義繼位,那這個嫂嫂皇后就是多餘的了。

而當時趙匡胤身邊的宦官王繼恩和御醫官程德玄力證趙匡胤想囑咐後事的人爲晉王趙光義,就把趙光義接進宮中,所以就出現了《宋史紀事本末》中所記載宋皇后見趙光義而愕然,並且還說出了類似投誠認栽的話語,“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

而宋皇后爲了保住自身地位,置江山大業於不顧,都不立長子趙德昭,堅持妄圖擁立幼子趙德芳爲帝的行爲讓趙光義甚爲厭憎,所以趙光義繼位之後根本不尊重嫂嫂宋皇后,不光趙光義非常瞧不上宋皇后的這種行爲,連他的兒子宋真宗也非常厭惡宋皇后的行爲,趙光義死後宋真宗繼位,對待宋皇后也非常刻薄,所以宋皇后在趙匡胤死後下場是非常悽慘的。

揭祕趙匡胤死亡事件 燭影斧聲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9張

寫在最後

在清代大學者紀曉嵐主持修訂的《四庫全書》中對趙匡胤之死以及趙光義繼位的合法性進行了嚴謹的學術考證,清代的著名學者紀曉嵐、戴震等人都認爲“燭影斧聲”純粹爲後人誤會所致,“《續錄》中‘太宗即位’一條,李燾引入 《長編》,啓千古之論端,程敏政《宋紀受終考》,詆之尤力。然觀其始末,並無指斥逆節之事,特後人誤會其詞,致生疑竇,是非作者本意,未可以爲是書病也。”

趙匡胤傳位趙光義是名正言順,且合理合法,趙匡胤臨死之時天下並未平定,五代十國還未結束,趙匡胤的兩個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一個膽小懦弱,一個平庸無爲,不足以肩挑大任,所以趙匡胤決定跳過兒子傳位給弟弟,由弟弟結束亂世,希冀再由弟弟把盛世江山傳給兒子。

如果趙匡胤有打算傳位給兒子的想法話,他在活着時候就應該加封趙德昭爲親王,明確趙德昭儲君地位,但是他卻沒有,而是把晉王爵位封給了弟弟趙光義,還讓趙光義兼京兆尹,這就說明了從杜太后去世那天起,趙匡胤就決定立趙光義爲接班人。並且在趙匡胤晚年還罷免了堅持不同意兄終弟及的宰相趙普相位,所以從這些地方也可以看出趙匡胤根本就沒想過立兒子爲繼承人。

揭祕趙匡胤死亡事件 燭影斧聲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10張

金匱之盟的事件基本可以肯定是歷史真實事件,並非後世所傳爲趙光義杜撰出來。杜太后死時趙光胤的兩個兒子一個十幾歲一個才兩歲,在五代十國這個亂世時期,平均每三年就換一個皇帝,並且沒有一個皇帝是善終,且五代十國的皇帝平均壽命不超過四十歲。

所以杜太后有讓趙光義當繼承人的想法也很正確,畢竟這個想法更加穩妥,並且在歷史上杜太后確實偏愛於年齡小一點的趙光義。

趙光義繼位後也是遵循了兄終弟及、叔侄相承的規矩,繼位後立即加封趙廷美爲齊王、中書令兼京兆尹,這可是那個時代皇儲的標配,並且還加封趙德昭爲郡王,趙德昭地位僅次於趙廷美之下,他們倆爲當時北宋百官之首,也說明了趙光義想按照母親杜太后的遺願把位置傳給弟弟趙廷美再由弟弟傳位給侄子趙德昭。

後來趙廷美和趙光義產生矛盾的地方在於趙廷美和南唐後主李煜交情深厚,李煜降唐後趙光義利用趙廷美和李煜的深厚交情,騙趙廷美把毒酒送給李煜喝了下去,最終李煜被毒酒鴆死,趙廷美由此開始懷恨自己的哥哥趙光義。

揭祕趙匡胤死亡事件 燭影斧聲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11張

趙廷美勾結兵部尚書盧多遜希望提前繼位,擺脫趙光義的控制,結果圖謀被揭露,趙廷美爵位被奪貶謫房州憂鬱而死。再加上之前膽小懦弱的趙德昭自殺,至此兄終弟及和叔侄相承的規矩就徹底斷了。

這也是爲什麼後世猜測趙廷美和趙德昭爲趙光義所害,實際歷史上他們倆一個是咎由自取,一個是膽小懦弱,這也很難怪在趙光義頭上。

如果趙廷美和趙德昭不死,一步一步按照兄終弟及和叔侄相承的規矩傳下去,那麼後世也就不會猜測趙光義是否謀害其兄趙匡胤的問題了。

趙廷美和趙德昭一死這樣一來兄終弟及和叔侄相承的規矩也就徹底斷了,所以北宋皇帝就變成了趙光義一系。

因此綜合這些史料來看,北宋趙氏江山的兄終弟及、叔侄相承的說法還是可信度很高,趙光義是絕對不可能去殺害兄長奪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