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司馬遷是怎麼知道秦始皇裏邊的結構的 其實也沒有想的那麼簡單

司馬遷是怎麼知道秦始皇裏邊的結構的 其實也沒有想的那麼簡單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司馬遷和秦始皇皇陵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司馬遷爲什麼可以詳細描述皇陵內的結構?其實也沒那麼複雜,他能取得一手資料罷了。

很多從《史記》文本中找答案,我就從時間線來說說吧。

司馬遷是怎麼知道秦始皇裏邊的結構的 其實也沒有想的那麼簡單

首先,秦始皇什麼時候修的始皇陵?是從他年輕的時候,他剛即位成爲秦王不久,也就是公元前246年。始皇陵修道什麼時候呢?一直修到他死也沒修完,秦二世還接着幫他修了兩年,差不多公元前208年左右。

其次,我們還要關注一個時間點,那就是司馬遷是什麼時候寫的《史記》。

司馬遷是公元前145年生人,活到了56歲。他是從元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08年被封爲太史令開始閱讀史料、準備寫作的。

距離秦始皇陵修完,滿打滿算也就100年。

如果當初一個參與過始皇陵工程的人對他的孫子講過這段往事,那麼很可能到司馬遷這個時候,他的孫子還活着呢。

司馬遷是怎麼知道秦始皇裏邊的結構的 其實也沒有想的那麼簡單 第2張

等等,你可能會說,修始皇陵的人不是都被殺死了嗎?他怎麼給他的孫子講?

第一,就算參與修陵墓的人都被殺了,他也不是一到那就被殺了,也得先幹活了,那乾貨的過程中這麼大的工程、這麼多參與的人、還是在荒郊野地裏,想做到完全封閉,一點效益也不泄露,大概不可能。

第二,就算參與的被殺,難道外圍工作也被殺,附近村裏的也被殺,工人,工程師,負責的官員,總有機會接觸相對外圍的人,這些人限制沒那麼嚴格,全被滅口機率也不大。

第三,縱觀人類漫長的歷史,大範圍殺人滅口這件事,就不可能做到。根據墨菲定律,越想得到的就越得不到這一原則,那些“一定要消滅某一民族”的人,最後往往在自嗨。

司馬遷是怎麼知道秦始皇裏邊的結構的 其實也沒有想的那麼簡單 第3張

最後說下司馬遷爲什麼能那麼詳細的描述,說的有鼻子有眼的,其實就是時間線的原因。

他的時代離秦末不是太遙遠,還能找到大量的史料記載、人證物證,換句話說,他離信息源頭更近一些。

如果說本人講述,親歷者的記錄是一手材料,而轉述是二手材料,直接或間接的傳說是三首材料……那麼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不知道幾百手材料。

因爲這個時間線,司馬遷有着敘述上的優勢。

司馬遷是怎麼知道秦始皇裏邊的結構的 其實也沒有想的那麼簡單 第4張

你離發生的時候更近,就會更接近與事實。

他當時看到的始皇陵的地形,一定比我們今天看到的更準確,因爲我們之間隔了2000年的滄海桑田,很多事情都發生了變化。不止多少河流改道,多少山峯被歲月削去棱角。

而當時司馬遷訪問過得人,看過的筆記素材文章,現在已經淹沒在歷史的煙塵裏。

在沒有卻確鑿考古事實的時候,我們就姑且信之吧。

不過在沒有看到始皇陵真容前,一切還是未知,也許他說的全然不對也有可能。在特洛伊遺址被考古學家發現前,歐洲的歷史學家一直認爲特洛伊之戰是個神話,只存在於荷馬的想象中,結果啪啪打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