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漢武帝當初是選擇和親的 漢武帝究竟有什麼難言之隱

漢武帝當初是選擇和親的 漢武帝究竟有什麼難言之隱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漢武帝和匈奴的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漢武帝16歲繼位,在位54年,其中有44年都在對匈奴作戰,可以說,漢武帝的一生,那就是吃飯睡覺打匈奴,可是在漢武帝繼位的前幾年,已經受夠了和親的漢武帝,當匈奴提出和親時,漢武帝卻選擇了和親,而不是派兵出擊,這是怎麼一回事呢?究竟是誰說服了漢武帝,還是說漢武帝有什麼難言之隱?

漢武帝建元六年,匈奴又向大漢帝國提出和親,這條和親政策,已經從漢高祖劉邦到現在延續了七十餘年,現在匈奴提出和親,也屬於正常的要求。不過此時在位的不是漢文帝,不是漢景帝,而是漢武帝,此時的漢武帝二十出頭,正是血氣方剛的時候,看着自己的國家如此受辱,居然需要靠和親來維護國家的和平,這讓年輕的漢武帝心裏很不是滋味,早都想和匈奴過過招、掰掰手腕。

漢武帝當初是選擇和親的 漢武帝究竟有什麼難言之隱

因此當匈奴提出和親的要求時,漢武帝召集大臣開了一次緊急會議。參加會議的主要代表有外交部長王恢和御史大夫韓安國。王恢是堅定的主戰派,韓安國是堅定的和親派。

外交部長王恢率先進行陳述:匈奴人毫無信義可言,是典型的白眼狼,每次和匈奴和親完以後,沒過幾年就繼續侵犯大漢的邊境,燒殺搶掠,對於這樣一個沒有信義的民族而言,最好的方法就是打他,見一次打一次,打到他害怕爲止,不然這樣的情況還會無休止的發生。

御史大夫則提出了反對的意見:對匈奴千里奔襲作戰,沒有任何好處。其一,中原是農耕民族,匈奴是遊牧民族,他們的流動性太大,而不是中原地區的人紮根,他們是哪裏能生存纔去哪裏,屬於那種打一槍換一地兒的民族,也沒有任何的仁義可言,所以很難制服他們;其二,對匈奴作戰,我們是千里奔襲,他們是以逸待勞,要想主動出擊匈奴,首先要找到他們的主力,等找到他們的時候,軍隊舟車勞頓,人困馬乏,還怎麼會匈奴作戰。因此韓安國建議繼續維持和親的政策。

漢武帝當初是選擇和親的 漢武帝究竟有什麼難言之隱 第2張

對於年輕的漢武帝來說,面對這樣的屈辱,自然想要對匈奴作戰,揚眉吐氣一把,但是韓國安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畢竟漢武帝身系天下安危,任何一個決定都對大漢王朝產生莫大的影響,正可謂是一發動全身,所以做決定一定要慎重,不可意氣用事。

此時的和親政策已經延續了七十年之久,大漢也屈辱了七十多年,這個時候出現了一種反對和親的聲音,提出主動攻打匈奴,化被動爲主動,這個想法是好的,但是在大臣們中間卻顯得有些激進。而韓安國的和親派,向漢武帝曉以利害,雖然保守,卻也是風險最小的方案。

那麼漢武帝是什麼態度呢?毫無疑問,漢武帝肯定是想打的,不然也就不會把執行了七十多年的國策拿到朝會上說了,真想和親,只需要按照原來的流程走一遍就行了,沒有那麼麻煩。那也就是說,漢武帝是有底氣和匈奴作戰的,那麼是誰給漢武帝的底氣呢?答案是漢文帝和漢景帝。

漢武帝當初是選擇和親的 漢武帝究竟有什麼難言之隱 第3張

從秦朝末年開始算起,劉邦起兵反秦,滅了秦國以後,又和項羽打了四年的楚漢戰爭,當時天下真是民不聊生,物資匱乏,國力衰弱,況且在劉邦建立大漢王朝以後,曾經也在和匈奴的作戰中被圍困七天,最終因爲自身實力不行,才選擇和親的政策。

當時的大漢,是要錢沒錢,要馬沒馬,要糧食沒糧食,要裝備沒裝備,那這仗還怎麼打,所以在漢文帝和漢景帝手裏,只好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經過文帝景帝兩朝的發展,大漢已經攢夠了老本。據史書記載,經過“文景之治”以後,當時漢朝邊境的糧食都非常的充足,老百姓可以拿手裏多餘的糧食換取爵位,糧食多的都要發黴了,錢多的穿錢的繩子都腐爛了,因此手裏有糧又有錢,心裏肯定不慌。

其次軍事力量也得到了大大地增強,戰馬和弓箭的儲備十分充足。戰馬多到了什麼程度,老百姓居住的普通街道都有馬,田野裏的馬都成羣結隊,誰要是騎着懷孕的母馬都會被人看不起。民間尚且如此,朝廷中的戰馬肯定數不勝數。從弓箭來說也比匈奴的先進,從戰國時期開始,可以連發的弓弩就被髮明瞭,即使是遊牧民族的匈奴,也難以招架連弩的威力。

漢武帝當初是選擇和親的 漢武帝究竟有什麼難言之隱 第4張

所以這就是漢武帝的底氣,有糧、有錢、有戰馬、有弓箭,何愁打不過匈奴。不過漢武帝最終卻採取了御史大夫韓安國的意見,選擇了和親,這讓人百思不得其解,這是怎麼了?難道年輕氣盛的漢武帝慫了?怕了?絕對不是。

漢武帝知道韓安國說的有道理,但是這絕對不是漢武帝答應和親的原因,主要的原因在於,王恢雖然提出了匈奴言而無信,應該對其作戰,但是王恢並沒有拿出具體的可行性方案,你提出要打,然後呢?沒有然後呢?你也不說如何打?怎麼打?該怎麼實施計劃?這一點是隻字未提。

漢武帝當初是選擇和親的 漢武帝究竟有什麼難言之隱 第5張

這就相當於什麼?比如在一家企業中,領導說出了一個想法,說要開展業務,讓下面的人討論,你雖然支持領導的做法,可是光喊口號是不行的,你拿出具體的方案啊,沒有方案你等於白說,不能說你認爲能做就能做,不能做就不能做,理由呢?如果能做?該怎麼做?你倒是劃出個道道來,整個一二三四五六的條條框框,不然你就等於白說。

漢武帝就面臨這樣的尷尬,雖然自己心裏很想打,可是不知道怎麼打,也沒有人提出來建設性的作戰策略,那這怎麼讓漢武帝下定決心實施作戰計劃,顯然是不現實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漢武帝心裏是想打,目前只是沒有合適的方案而已,那也就是說,一旦有人提出可行性的計劃,那漢武帝肯定就要打匈奴了。總歸一句話,漢武帝不是慫了,也不是怕了,只是時機不成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