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真實的周瑜是什麼樣的?他真的嫉賢妒能嗎

歷史上真實的周瑜是什麼樣的?他真的嫉賢妒能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周瑜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擼灰飛煙滅。”說到東吳大都督周瑜,常常會有一些負面的,不好的評價。比如心胸狹窄、嫉賢妒能、三氣周瑜、既生瑜,何生亮、賠了夫人又折兵等等。

那麼!正史上真實的周瑜,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本文主要討論東吳大都督周瑜的爲人,以及他的不世功績。

周瑜,字公瑾,廬江舒縣人。東漢末年孫吳名將,官至大都督,偏將軍,南郡太守。他是前吳時期,吳國最重要、最倚賴的一員將領。他在江東的威望無人能及,他的性格豁達開朗。

三國志稱周瑜“性度恢廓”,程普認爲與公瑾交往,如飲醇醪,不覺自醉。江東父老親切的稱其爲“周郎”。可見大都督在江東上下人們的心中評價很高,非常受老百姓的愛戴。並非心胸狹窄、嫉賢妒能的小人。

周瑜的軍事才能,從出道即爲巔峯,風風雨雨爲老孫家南征北戰,服務了十五年。期間開疆拓土,破敵無數。孫策在位期間,常視周瑜爲骨肉兄弟,給他的賞賜待遇無人能及。並下達特令,禁止諸將嫉妒周瑜;

策令曰:“周公瑾英俊異才,與孤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如前在丹楊,發衆及船糧以濟大事,論德酬功,此未足以報者也。

歷史上真實的周瑜是什麼樣的?他真的嫉賢妒能嗎

孫策遇刺身亡後,孫權接替其位。此時的孫權少不更事,江東外事的擔子,很大程度上都壓在了周瑜的肩上。

周瑜雖然大權在握,威望也遠勝孫權,但他仍然鞠躬盡瘁,致力於爲老孫家服務。他不但要統率三軍,還要爲東吳策劃戰略,制定國策。他是東吳名副其實國柱子,多次救東吳於水火,對孫吳政權的鞏固與擴展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孫權登基稱帝,唯獨歸功周瑜。

原文如下:

夏,四月,丙申,吳王即皇帝位,大赦,改元黃龍。百官畢會,吳主歸功周瑜。綏遠將軍張昭舉笏欲褒讚功德,未及言,吳主曰:“如張公之計,今已乞食矣。”昭大慚,伏地流汗。——參考,《資治通鑑》

諸如此類……這些都是對周瑜人品,以及他滿腹韜略的最好的肯定。

接下來!淺談周瑜大都督對東吳作出的一系列軍事貢獻?

第一、奠定孫吳政權

沒錯,奠定孫吳政權。我們都知道,孫吳政權的締造者,是小霸王孫策。但是,如果當初在孫策的背後,沒有周瑜的大力支持,即便孫策所向披靡,以驍猛著稱,他也難以在短時間內平定江東,建立起孫吳政權。

孫策打算脫離袁術之際,袁術非常清楚他的意圖,所以事事防備。臨行前,只給了他兵糧千餘,戰馬數十匹。加上他自己的賓客幾百人。總共也就一千多人,幾十匹戰馬。

原文如下:

歷史上真實的周瑜是什麼樣的?他真的嫉賢妒能嗎 第2張

術表策爲折衝校尉,行殄寇將軍,兵財千餘,騎數十匹,賓客願從者數百人。——參考,《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

早前!袁術啓用孫策爲自己征戰的時候,多次答應他,封給他太守之職。但是每一次仗打完了,袁術都會臨時反悔。他很清楚孫策的野心,想把他牢牢的綁在自己的麾下。

一千多兵糧,帶着幾十匹戰馬,這一仗該怎麼去打?恐怕還沒過江,就會被人家消滅了吧!

但是,事情很快就出現了轉機,當孫策行至歷陽的時候,部隊已經發展到五六千人馬了,戰馬錢糧無數。

他的隊伍是如何壯大的?

到歷陽,馳書報瑜,瑜將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諧也。"遂從攻橫江、當利,皆拔之。乃渡江擊秣陵,破笮融、薛禮,轉下湖孰、江乘,進入曲阿,劉繇奔走,而策之衆已數萬矣。——參考,《三國志·周瑜傳》

是周瑜帶兵助陣,並資給舟船錢糧,陪同孫策共渡長江,收復了江東諸郡。當時孫策身邊幾乎沒有像樣的謀士。很大程度上,都要依靠周瑜來爲他出謀劃策。

所以!與孫策締造孫吳政權,是周瑜爲孫氏立下的第一份功績。同時周瑜過江作戰,爲孫策出謀劃策,做到了每戰必勝。足以體現出他的軍事才能出衆。

第二、兩救孫吳,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孔明在《隆中對》中,曾爲劉備規劃了三分天下的戰略走向。但是,真正以實際行動促成天下三分的,卻是東吳大都督周瑜。三分天下成型與否,只在周瑜一念之間。

曹操統一北方後,兵峯日盛,一路過關斬將,氣勢如虹。剛跨入荊地,劉琮嚇得趕緊舉州投降。緊接着,曹操略微整頓了一下荊州內部,將荊州舊部與中原大軍合併,號稱八十萬大軍,準備越過長江。

曹操給孫權寫信,信文內容如下:

歷史上真實的周瑜是什麼樣的?他真的嫉賢妒能嗎 第3張

近者奉辭伐罪,旄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衆,方與將軍會獵於吳。

孫權得書大驚失色,以張昭爲首的羣臣皆建議投降曹魏。孫權、魯肅雖然也是主戰,但他們胸無退敵之策,威望無法降服大衆。情急之下,魯肅建議請周瑜還京。

周瑜回見孫權,說出了曹操的四條兵家大忌,分析了曹操的真實兵力。給與孫權足夠的底氣,拍板了抵抗曹軍的決定。

周瑜親自擔任大都督,指揮三軍於赤壁抵禦曹操,並採用部下黃蓋的火攻計謀,大敗曹軍於赤壁。

周瑜準確無誤的判斷了赤壁戰場形勢,沉着冷靜的指揮戰鬥,不單救了東吳,也救了劉備。三分天下的藍圖初步成型。

另一次拯救東吳,是孫權初掌政權期間。同樣是東吳迫於曹操的威勢,同樣是是否投降的問題。同樣是張昭等人搖擺不定,唯獨周瑜站了出來。

歷史上真實的周瑜是什麼樣的?他真的嫉賢妒能嗎 第4張

公元200年,前吳主孫策被許貢的門客刺殺,後不治身亡。年僅十八歲(虛歲十九)的孫權接管了東吳政權。恰逢曹操在官渡之戰擺平了袁紹,兵峯日盛,統一北方指日可待。曹操給東吳寫了一封信,命令孫權以子爲質。

史籍記載如下:

曹公新破袁紹,兵威日盛,建安七年,下書責權質任子。——《江表傳》

孫權初掌政事,資歷威望尚淺,雖然內心不願以子爲質,但終究底氣不足。於是急忙召集衆臣商議,希望這些大臣會支持自己。無奈的是,張昭、秦鬆等皆猶豫不決。集團內部陷入了極度不穩定的狀態。

或許孫權自己都開始懷疑了,所有的部下都沒底氣站在自己這邊,自己是不是真的不夠資格跟曹操爭雄。

幸好東吳有一個周瑜。周瑜當着孫權與權母,極力反駁了他們以子爲質的想法。並分析了當前的局勢,說得孫權、權母心服口服。也使孫權有了足夠的底氣。

此後!權母視周瑜爲子,並讓孫權以兄事周瑜。具體內容如下:

權母曰:"公瑾議是也。公瑾與伯符同年,小一月耳,我視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遂不送質。——《江表傳》

歷史上真實的周瑜是什麼樣的?他真的嫉賢妒能嗎 第5張

三、制定進取天下的大戰略藍圖,使東吳轉守爲攻。

赤壁之戰後,周瑜大舉進攻南郡,與南郡守將曹仁僵持一年之久,最終將曹仁擊敗,全據第一荊土南郡。

擁有最重要的荊土南郡,周瑜立馬爲東吳制定了一套向外擴張的大戰略方針。並得到了孫權的大力支持。

具體內容如下:

是時劉璋爲益州牧,外有張魯寇侵,瑜乃詣京見權曰:“今曹操新折衄,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戚操,北方可圖也。”權許之。——《三國志·周瑜傳》

周瑜這套戰略,大體內容是趁着劉璋、張魯彼此仇視戰亂不斷。曹操在赤壁、南郡新敗,無暇顧及東方。而劉備寄居孫吳(當時劉備還沒有脫離東吳,周瑜建議召劉備還吳地,給他修建宮室,利用聲色之娛使其麻痹。並將關羽、張飛各自分派一方,是劉備無法凝聚力量),對東吳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戰機。

吞併劉璋之後,順勢吞併張魯,然後留奮威將軍聯合西涼馬超,周瑜親自回南郡,舉大軍猛攻襄陽,兩線夾擊曹操。

這條計謀,跟諸葛亮的隆中對有異曲同工之妙。諸葛亮隆中對中認爲“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衆出於秦川”。也是這個意思。

不過諸葛亮的隆中對,恰恰是後半段失敗了。所以周瑜的這條計謀,也有失敗的可能。

歷史上真實的周瑜是什麼樣的?他真的嫉賢妒能嗎 第6張

但是,這兩條計謀還是有一定區別的。因爲蜀漢的分兵,是分了自己家的兵,無端端的拉長了自己的戰線。正如毛主席所說“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安能不敗!”

周瑜聯合“馬超”的做法,是以外援力量來夾擊曹魏。這樣不會拉長東吳的戰線,兵員物資轉運的幅度要小很多,或許可行度更高一些。

然而此計可行與否?我們後世只能猜測,永遠得不到論證。因爲周瑜在回京與孫權商量了這條計謀後,還沒來得及返回南郡,在行軍途中巴丘病逝了,三十五歲英年早逝,一代江東豪傑就此隕落。

周瑜英年早逝,對東吳來說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東吳的國策,由起初的進取天下,轉攻爲守。孫權變得毫無鬥志,爲了培養一股外援力量,在魯肅的建議下,將荊州借給了劉備。

劉備集團的一步步壯大,成爲了孫權最大的威脅,反而將東吳關了禁閉,使孫權不敢放眼天下。從周瑜逝世以後,東吳的國策再也沒有改變過,永遠都是“坐保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