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于謙被殺之前爲什麼還能引官兵落淚劊子手內疚自刎?

于謙被殺之前爲什麼還能引官兵落淚劊子手內疚自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1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于謙有多大的影響力。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常言道“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前車之鑑,後車之師,許多艱難的問題都能在歷史長河中尋得答案。翻閱史書,我們不難發現,歷朝歷代中不乏有奸佞之臣,他們對王朝的衰亡有着肯定性的作用。

不過,即使在奸臣當道的時候,也會涌現出一大批爲了國家盡心竭力,捨生忘死的忠臣,比如唐朝的鄭國公、光祿大夫魏徵、北宋的知開封府兼御史中丞包拯、南宋的抗金名將岳飛。在明朝中期也有一位爲國爲民的忠臣,他叫于謙,可他最後沒有得到安詳的生活,被朝廷冤殺而亡。

元朝末期,朝廷極具腐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當時安徽境內,有一位衣衫襤褸,貧困不堪的少年人,他叫朱重八。爲了生活,他曾入寺爲,對於這樣一個殘酷的世道,他早已不堪忍受,在多年的戰爭下,朱重八逐漸成長爲留名於世的朱元璋,建立了大明帝國。成爲皇帝之後,朱元璋對貪污受賄的行爲深惡痛絕,對貪污受賄之人處以極重的刑罰。當時,只要貪污超過60兩者就會被剝皮而死,朱元璋執政期間,處死的貪污官員,達到數千人。

于謙被殺之前爲什麼還能引官兵落淚劊子手內疚自刎?

在如此嚴苛的刑罰下,明朝初年的官員們清正廉潔,貪污腐敗的風氣得到強有力地杜絕。然而,朱元璋逝世之後,貪污腐敗之風又漸漸興盛起來。到了明英宗時期,朝廷中陽奉陰違之人不在少數,王朝的根基遭到一定的動搖。可以說,在那個時期,大明帝國被昏暗的氣氛完全籠罩着,而打着火把指引人們前行的正是于謙。以至於在他受冤被殺後,連殺人如麻的劊子手都內疚得自刎而死,無數官兵爲其落淚。一個大臣,爲何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這還要從於謙的生平開始說起。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于謙出生於杭州府錢塘縣的一個官僚世家。23歲時,于謙進士及第,開始踏上仕途。之後的時間裏,于謙憑藉良好的政績先後擔任御史、兵部右侍郎、兵部尚書等職。于謙爲官清正廉明,講究法律爲本,並不將人分爲三六九等對待,因此其屬地內的百姓對他十分愛戴,就連那些江洋大盜也告誡自己的同行,說于謙是個好官,不要在他所在的地方犯事。而當時,朝廷被王振爲首的宦官集團弄得渾濁不堪,王振本人靠着皇帝的權威享受榮華富貴,對他阿諛奉承者數不勝數,可於謙對此卻十分痛恨,經常直面參奏王振等人的過錯。

于謙被殺之前爲什麼還能引官兵落淚劊子手內疚自刎? 第2張

許多同僚建議于謙適當地低頭,不要太過忠肝義膽,可於謙對此堅決拒絕。他認爲,這些手握大權卻不爲百姓謀福祉,貪圖個人利益之人是天下最大的蛀蟲。王振爲打倒于謙,在皇帝耳邊鼓吹于謙的不是,于謙因此被下獄判處死刑。最終,在上千名百姓的聯名書中,于謙才被免除死刑,貶到外地任職。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明英宗受王振等宦官慫恿,不顧衆臣的勸阻,率領大軍前往土木堡征伐瓦剌。結果,英宗皇帝兵敗被俘,消息傳回京城,朝廷一遍譁然,衆臣無計可施。

于謙被殺之前爲什麼還能引官兵落淚劊子手內疚自刎? 第3張

在王朝存亡之際,于謙力排衆議,奏請孫太后擁立英宗弟郕王朱祁鈺繼位,這才穩住了大明江山。瓦剌見到明朝新帝已立,只得將英宗做個順水人情放回了京城。此後的數年間,英宗都被尊爲太上皇,失去了絕對的權力。不久之後,景泰帝朱祁鈺病重,宦官集團們爲再次掌握權力,慫恿英宗重新回到帝位。在奪門之變中,英宗復立,于謙因請立景泰帝獲罪,被下獄。英宗本意並不想殺于謙,曾說“謙實有功”,可在大學士徐有貞和宦官們的唆使下,明朝一代名臣最終還是以私通蒙古罪被處死於崇文門外。

于謙死後,行刑的劊子手羞愧難安,最終選擇自殺來贖己罪。而官兵們受命抄于謙家時,發現于謙所遺之財盡是皇帝當年的賞賜,自己幾乎沒有一分遺產,在場的官兵無不落淚,深深地爲這位忠臣感到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