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東征西討屢屢得勝的乾隆,卻在這裏損失慘重

東征西討屢屢得勝的乾隆,卻在這裏損失慘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乾隆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續時間長達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統治的最高峯,在此期間,中國社會在封建體系下達到極致,改革最多,國力最強,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所以說,康乾盛世是一個繁榮的時代。

據史料記載,康乾盛世的確使中國實現了一次盛世,但也有人認爲,康乾盛世卻是清朝衰弱的開始。其實,乾隆各方面都非常厲害,在其統治時期中國疆域遼闊,且乾隆還效仿康熙和雍正東征西討,對一些叛亂的部落進行征服。但是,這樣一個全才皇帝,在臨終時卻說了這樣一句話:

“五十多年八樁戰事,就徵緬這樁不算成功。”

東征西討屢屢得勝的乾隆,卻在這裏損失慘重

都知道,清朝雖然與緬甸接壤,但兩個國家之間卻存在着一定的差異。

在十八世紀末,兩個國家的領土資源問題矛盾重重。之後,兩國爲了維護自身的利益,矛盾無法解決,爆發了戰爭。最終,雙方各有損失,爲了結束戰爭,雙方簽訂了和約。

乾隆三十年,清緬戰爭最早由緬甸貢榜王朝發動,他們於1762年入侵中國雲南省。早在戰爭爆發之前,貢榜王朝就做了非常多的破壞兩國家和平的舉動,他們頻繁侵犯清朝的領土,向邊疆土司收繳貢品和糧錢,對土司動武,擾得雲南地區民不聊生。

但當時,由於乾隆致力於對準葛爾地區的平定和治理,花費了太多的人力物力財力,沒有時間考慮緬甸南部的挑釁,使得貢榜王朝越來越猖獗。之後,爲了讓大量的糧食和人力進入到暹羅戰場,緬甸在雲南掠奪了很多資源。所以,此時的緬甸,已經嚴重侵犯了清朝的領土,清朝不再對貢榜王朝視而不見。

最終,清朝決定出兵進攻,就這樣,清朝與緬甸的戰爭爆發了。

在前後七年的戰爭中,乾隆派了幾位值得信賴的將軍到雲南參與督戰,使得緬甸不得不把暹羅軍隊調到雲南地區參加清緬戰爭。之後,雙方戰鬥激烈,不僅動用了5萬多人的兵力,人數還旗鼓相當。所以,隨着時間的推移,雙方的損失都達到了1萬多兵力,出現了僵持狀態,一時很難分出誰輸誰贏。

最後,雙方損失慘重,爲結束戰爭,雙方簽訂了維護自身利益的和解條約。雖然,明面上清政府取得了勝利,緬甸臣服於清政府,但是,清政府卻損失慘重,並沒有完全取得勝利。而且,在清政府國力強盛之際,沒有真正把緬甸這個蠻夷之地平定,使得乾隆皇帝到死都遺憾非常。

那麼,明緬戰爭與清緬戰爭有何不同呢?

其實,明緬戰爭和清緬戰爭都是中國王朝與緬甸地區爲維護自身利益,捍衛自身主權,發動的戰爭。但是,隨着時間的變化,朝代的更替發展,兩個朝代的國力,對外政策方面都有很多不同。因此,兩個朝代與緬甸之間的戰爭也不相同。然而,都是封建王朝的對外戰爭,都是爲了鞏固封建統治。

此外,國家的性質往往影響對外關係的相處,而兩個朝代的國家性質沒有發生質的變化,所以,兩個朝代與緬甸的戰爭也有很多相似之處。

東征西討屢屢得勝的乾隆,卻在這裏損失慘重 第2張

其實,都是緬甸在中國邊境的頻繁騷擾,嚴重破壞了中國地區的和平,從而,導致了明緬戰爭和清緬戰爭。而且,萬曆時期的東籲王朝和乾隆時期的貢榜王朝,都依靠強大的軍事力量掠奪了中國的許多領土,不斷挑戰中國底線,掠奪資源並發動了戰爭。

此外,在明朝時期,包括皇帝在內的朝廷很多人,對當時緬甸和雲南的邊界情況都不太瞭解。而且,當權者也沒有聽從大臣的建議和想法,始終對緬甸地區不聞不問,堅持使用“綏靖政策”,不僅給了緬甸休養生息和擴大軍隊的機會,還給了緬甸軍隊很多準備時間。

同時,明朝的反攻措施也不是很適用,使得明軍在開戰之初屢屢受挫,而到了清朝,情況也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乾隆年間,清朝國力強盛,當權者和許多朝廷能人志士都認爲:自己的國家就是天朝上國,瞧不起南方的蠻夷之地,更沒有將其放在眼裏。

因爲,他們始終把緬甸當作一個小國,沒有太多的人把它放在心上,覺得其不足爲重,構不成威脅。而且,他們沒有及時制止緬甸對中國的掠奪。即使被打敗了,仍然認爲緬甸是一個南方地區的蠻夷之地,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最終,戰爭持續了七年之久,而清政府以消極態度應戰,必定遭受重大損失。

此外,明緬戰爭與清緬戰爭最大的不同,在於明緬戰爭以明軍的勝利告終。在明軍的打壓和反攻下,緬甸嚮明軍投降,不僅東籲王朝的軍隊被趕到了邊遠地區,連邊疆土司都表示服從明朝的統治。但是,清朝與緬甸的戰爭,名義上贏得了勝利,可清軍在戰場上卻損失慘重,甚至,失去了明瑞等多名大將。

所以,事實上,他們都沒有贏得戰爭,而是雙方各有損失,不能判斷誰是最後的贏家。但讓乾隆皇帝沒想到的是,清朝與緬甸打了四次仗,之後,竟然間接的成就了一個新王國,那就是後來“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