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曹丕稱帝后,孫權爲什麼不發兵討伐?

曹丕稱帝后,孫權爲什麼不發兵討伐?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曹丕稱帝后,孫權爲什麼不發兵討伐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江東三代君主,雖然都想成就一番霸業,但表面上都向朝廷稱臣。

董卓亂政後,孫堅和諸侯聯兵共同討伐董卓;孫策執掌江東後,雖然開疆擴土,四處征伐,但袁術稱帝后,他主動與袁術斷絕關係,並罵其亂臣賊子;孫權繼位後,也是一邊積蓄實力,圖謀天下,一邊向漢室稱臣。

孫劉曹三家,都志在統一天下,建國稱帝,但沒有一家明面上背叛漢室。因爲這樣做,政治風險太大,會讓自己背上亂臣賊子的惡名,丟失民心,還給其他兩家討伐自己的理由。所以,劉備起兵,打的是興復漢室的旗號;孫權雖雄踞江東,也自稱漢臣;曹操更是隻做了一個漢朝丞相。

曹丕稱帝后,孫權爲什麼不發兵討伐?

曹操死後,曹丕打破僵局,率先稱帝,劉備在一番痛罵後,也緊隨其後,在益州稱帝。這個時候,劉、曹兩家都已稱帝,也是孫權稱帝的好時候。因爲有了曹丕的不忠之舉,孫權稱帝也不需要揹負任何道義負擔。

但孫權不但沒有稱帝,反而自降身份向曹丕稱臣,承認曹魏政權的合法性。這對志在奪取天下孫權來說,是一件屈辱之事,那孫權爲何要這樣做?

孫權是一個政治家,他做這些事,並非心血來潮,肆意妄爲,而是有其政治目的,我們先來看看,當時的政治環境。三國中,大家的一貫看法是,曹魏最強,東吳次之,蜀漢最弱,但有一段時間,這個順序打亂了,即劉備奪取益州和漢中後,實力超越了東吳,排在了第二,這對東吳來說絕非好事。

劉備奪得益州、漢中後,基本佔據了長江上游地區,而孫權位居長江下游,實際上劉備已超越曹魏,成了江東最大的威脅。劉備壯大,也成了江東的心頭之痛,但關羽的樊城之戰,恰恰給了孫權削弱蜀漢的良機。

曹丕稱帝后,孫權爲什麼不發兵討伐? 第2張

關羽攻打樊城時,江東乘荊州空虛,趁機奪取了荊州。關羽兵敗後,也落入了江東之手,被孫權殺害。荊州一丟,關羽一死,孫劉聯盟自然瓦解,孫權也成了劉備不共戴天的仇人,蜀漢伐吳也是勢在必行。

在這種環境下,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在北方稱帝。江東面臨蜀漢的威脅,所以不敢招惹曹魏。但自己不主動招惹曹魏,也不意味曹魏不主動攻打江東,若孫劉交戰時,曹魏乘機伐吳,以江東的實力,很難抵住曹、劉兩家同時的進攻,所以說,孫權絕對不願看到這種情況出現。

爲了東吳利益,孫權自降身份,主動向曹丕稱臣。這是一種無奈之舉,但也是明智之舉,雖說主動稱臣,不指望孫劉兩家交戰時,曹魏會出手幫助東吳,但只要曹魏不乘機攻打東吳,對東吳而言就已是一件幸事。

果然如孫權所料,劉備稱帝后,率兵攻打東吳,而曹魏爲了自己的利益,也坐山觀虎鬥,處於觀望態度,這給了孫權沉着應對蜀軍的時間。最終,東吳擋住了蜀漢進攻的步伐,並在夷陵打敗劉備。

曹丕稱帝后,孫權爲什麼不發兵討伐? 第3張

夷陵慘敗後,劉備被迫與孫權重新聯盟,而曹丕爲了自己的利益,也兵分三路進攻東吳。這個時候,東吳已沒有蜀漢的威脅,可以集中兵力對抗曹魏,最終東吳打敗曹魏,度過了又一次重大危機。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