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狄仁傑官至宰相,爲什麼只是個正三品?

狄仁傑官至宰相,爲什麼只是個正三品?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狄仁傑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先說一下唐朝的官制,唐朝官制在前代基礎上繼續發展,職官、勳官與爵官之分,職官還配有散官(有名無實的稱號),綜合起來非常複雜。

在秦漢時期,官員的等級分化全靠俸祿,俸祿二千石以上就是大員。魏晉時期實行九品中正制,形成了官員品級制度。唐朝延續了這個制度,幾大類官都有品級,但品級數量不同。

內史是職官,我們介紹一下職官的分級。職官有九品,有正、有從,自正四品往下,還有上、下,總共有九品三十等。職官裏邊也並不只有實權官職,還有一些榮銜,純粹是表示地位尊崇,實際上不管事。

比如三師三公這些就算榮銜,他們都是正一品,一般給德高望重的大臣,但這個大臣要處理政務的話,得兼任其他官職,比如長孫無忌是太尉(三公之一),要兼任檢校中書令才能處理具體事務。

狄仁傑官至宰相,爲什麼只是個正三品?

接下來是二品,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最爲重要的尚書省長官尚書令就是正二品,可李世民當過這個官職,後來沒人敢當了,尚書令下面左右僕射成了尚書省的實際長官。

左右僕射是從二品的,他們加上其餘二省長官中書令和侍中(都是正三品),就是唐朝的宰相班子。後面爲了加強皇權,皇帝將三省長官之外的官員也吸收進了決策機關,就出現了“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這種官職。

從官名就知道,這個官職是三品的,還是正三品。在初唐之後,這個官職成了真正的宰相之職。像左右僕射官雖然大,卻成了榮銜(下朝百官相送),如果不加上這個官職,那就跟太尉一樣,只能旁邊看着。中唐時中書令和侍中被提到二品,也成了榮銜。

這樣一算,在初唐之後,唐朝最高實權官職就是正三品,狄仁傑能夠做到這個官職已經是進入唐朝決策中樞了。

狄仁傑官至宰相,爲什麼只是個正三品? 第2張

據《舊唐書》記載,狄仁傑第一次拜相是在天授二年(691年)九月,他升任地官侍郎,代理尚書事務,並加授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成爲武周(武則天690年稱帝)宰相。

爲什麼這個名字不一樣?因爲武則天是個改名愛好者,稱帝后把原有的唐朝官職改了個名字。中書省改稱鳳閣,門下省改稱鸞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就變成了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既然官名都改了,長官名稱自然不能不改,中書省長官中書令就改成了內史,狄仁傑在聖歷初年安撫河北迴京後被授予這個官職,以示皇帝恩寵。

所謂換湯不換藥,內史的職權其實就是中書令的職權。

中書令之職,掌軍國之政令,緝熙帝載,統和天人。入則告之,出則奉之,以釐萬邦,以度百揆,蓋佐天子而執大政也。凡王言之制有七:一曰冊書,二曰制書,三曰慰勞制書,四曰發敕,五曰敕旨,六曰論事敕書,七曰敕牒,皆宣署申覆而施行之。凡大祭祀羣神,則從升壇以相禮。享宗廟,則從升阼階。親征篡嚴,戒敕百僚,冊命親賢,臨軒則使讀冊。若命之於朝,則宣而授之。凡冊太子,則授璽。凡制詔宣傳,文章獻納,皆授之於記事之官。——《舊唐書·職官志》

簡單來說,內史(中書令)的職權有四項。一是審覈皇帝詔書,冊書、制書、慰勞制書、發敕、敕旨、論事敕書、敕牒這七種詔書,都需要中書省審覈過後施行,發現不對的地方,內史是可以提意見的(改是肯定改不了的),至於聽不聽,那還是取決於皇帝。

二是祭祀典禮的主持,就連皇帝也要按照內史宣佈的順序來進行祭祀。

三是在皇帝外出時監督百官,這個最虛,因爲皇帝不可能把大權交給大臣,一般都是太子監國,內史只是輔佐。

四是宣讀冊封重要人物的詔書,包括皇后、太子、親王這種大人物,而不是像一般電視劇演的那樣,由宦官宣讀。

從狄大人的傳記來看,他行使最多的就是第一項職權,而皇帝往往都會採納他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