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八王之亂持續了七年,司馬越爲何能坐收漁翁之利?

八王之亂持續了七年,司馬越爲何能坐收漁翁之利?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長河中,司馬越這個人可以說是很出名了,那麼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嗎?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八王之亂持續時間長達七年,直接把強盛的西晉王朝拖垮了,而東海王司馬越能成爲最後的贏家,不是因爲他的能力有多強,而是其他王在長期的內鬥下或死或退,司馬越坐收漁翁之利,運氣使然也。

分封宗室爲王,埋下禍根

晉武帝建國之初,有感於漢末三國以來宗室勢微,權臣亂國,決定恢復西漢時期的分封制。泰始元年(265年)晉武帝司馬炎一口氣分封了二十七個同姓子弟爲王,這些同姓王以郡爲國,權力大到可以自行任免國中文武官員,收取封國的租稅,還能擁有一定的軍隊,一些諸侯王還兼有都督諸軍事和兼任地方刺史的特權。此後晉武帝又將封國分爲大中小三等。引發八王之亂的這些王,無一不是兵多糧足的大國。

八王之亂的直接導火索,是西晉有名的妒後賈南風和外戚楊駿專權。白癡皇帝晉惠帝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是西晉開國元勳賈充之女,賈南風大司馬衷,長的相貌醜陋,狠毒善妒,且極有政治野心。武帝時期,外戚賈氏和楊氏在西晉政壇隻手遮天翻雲覆雨,擁有重要的政治地位。武帝死後,即位的晉惠帝毫無能力治理朝政,外戚楊駿(武帝岳父)總攬朝政輔佐惠帝,當時野心勃勃的賈南風不甘大權旁落,遂引諸王外援與楊駿爭奪朝政大權,外戚、宗室爭權奪利,你方唱罷我登場。

諸王爭權奪利,個個結局悽慘

八王之亂持續了七年,司馬越爲何能坐收漁翁之利?

楊駿大權獨攬,這顯然是賈南風所不願意看到的,爲了剪除專權的楊氏,賈南風派人祕密聯絡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命他們帶兵進京討伐楊駿,元康元年(291年),賈南風讓晉惠帝下詔書誣楊駿謀反,由楚王司馬瑋帶兵包圍楊府,楊駿兄弟被殺,楊太后被廢,楊氏勢力被消滅。汝南王司馬亮及老臣衛瓘同掌朝政,但是,賈南風獨掌大權的目的並沒有達到,於是她又密令楚王司馬瑋殺了汝南王司馬亮和衛瓘。

司馬瑋殺死司馬亮和衛瓘後,賈南風又認爲司馬瑋權力太大,準備滅了他。在殺死司馬亮的第二天,賈南風利用中軍張華之計,派中軍將軍王宮逮捕司馬瑋,以司馬瑋僞造手詔害死司馬亮和衛瓘爲名處死了他。賈南風這一招一石二鳥的計謀,直接把當時對她有威脅的幾個權臣全部弄死,至此賈南風獨攬大權,專擅朝柄長達八年。

元康九年(299年),賈南風設計讓惠帝廢了太子司馬遹,將其囚禁在洛陽郊外的金墉城。這引起了太子太傅趙王司馬倫的不滿,準備找孫秀密謀除掉賈后,但孫秀忌憚太子司馬遹聰慧過人,將來若即位會危及自己的權位,就勸司馬倫等賈后殺了太子再動手也不遲。於是賈后在司馬倫、孫秀的勸說下,在金墉城毒死太子。司馬倫、孫秀等人覺得時機到了,於是僞造惠帝的詔書,以賈后害死太子爲由,發兵搜捕賈后及其黨羽,這個西晉歷史上有名的妒後,自掘墳墓被送到金墉城喝下金屑酒而死。

賈后既死,趙王司馬倫越發膽大,僞造詔書自任相國,永康二年(301年)更是將惠帝囚禁在金墉城,自立爲皇帝,如此倒行逆施自然引來其他藩王的不滿,由此引發了三王起義。在許昌的齊王司馬冏,聯合在長安的河間王司馬隅、鄴城的成都王司馬穎起兵討伐司馬倫,結果很快就把司馬倫和孫秀一夥打的潰不成軍,司馬倫同樣被送到金墉城賜金屑酒而死。

惠帝復位後,司馬冏擔任大司馬一職主持朝政,但他獨攬大權後,同樣胡作非爲無臣下之禮,不僅荒淫無度,政令皆廢,還自以皇帝自居,這自然也引起了其他藩王的不滿,首先起來發難的就是河間王司馬隅興兵討伐洛陽,當時駐軍洛陽的長沙王司馬乂與其約爲內應,司馬乂率百餘衛士以奉天子名義攻打皇宮,司馬冏戰敗被殺,其兩千黨羽全部被夷滅三族,司馬乂掌握了朝政大權。

司馬乂如此輕鬆就獨攬大權,這讓河間王司馬隅完全無法接受。太安二年(303年),司馬隅聯合司馬穎起兵三十萬攻打洛陽,惠帝命司馬乂爲大都督興兵迎敵,雙方激戰數月,終究是司馬隅和司馬穎出師無名,三十萬大軍都不能打下洛陽,反而是司馬乂還大破聯軍斬殺六萬多人,手下皆效死命堅守洛陽城。兩軍對峙不下,司馬隅決定班師退回長安。

東海王異軍突起,成爲終極贏家

八王之亂持續了七年,司馬越爲何能坐收漁翁之利? 第2張

永興元年(304年),事情意外出現轉機,當時在朝中任職司空的東海王司馬越乘機勾結一些禁軍將領,利用司馬乂軍馬疲憊之機捕獲司馬乂將他交給河間王司馬隅,司馬乂被火烤而死。成都王司馬穎進入洛陽後被增邑二十郡,封丞相,東海王司馬越爲尚書令,河間王司馬隅升太宰,三王共同輔佐,但司馬穎野心不小,不僅逼使惠帝廢太子司馬覃,自己還被進位爲皇太弟,以承惠帝之位。

東海王司馬越帶着惠帝發兵十萬攻打司馬穎,但遭到大敗,惠帝反被司馬穎一方俘虜。不過,司馬越勢大,很快捲土重來,司馬穎軍節節敗退,不得已,司馬穎欲帶着惠帝逃出鄴城。永興二年(305年)張方挾持惠帝到長安,當時在東海封國已經積攢豐厚實力的司馬越起兵攻打張方,司馬隅懾於司馬越勢大,命人殺死張方械送他的首級以平司馬越之憤。但是此時司馬越已經越打越狠,他手下的鮮卑軍更是勇猛不可擋,結果司馬隅被迫退出長安逃到太白山,司馬越手下的鮮卑士兵大掠長安城,殺兩萬餘人。

光熙元年(306年),司馬越護送惠帝返回洛陽,惠帝下詔升司馬越爲太傅錄尚書,司馬穎在頓丘縣爲太守馮嵩所抓獲,後被看守他的人田徽縊死。此時司馬越已經大權獨攬,能構成威脅的,只有遁入深山不知所蹤的河間王司馬隅了。光熙元年(307年)十一月,晉惠帝離奇駕崩,皇太弟司馬熾即位,是爲晉懷帝,懷帝剛一即位,就下詔命人請司馬隅入京爲司徒輔佐皇帝。司馬顒不疑有他,就乘車上路。到新安雍谷時,被南陽王司馬模所派遣的將領樑臣掐死在車內。一同被殺的還有他的三個兒子,八王之亂到此結束。

這場持續了七年的八王之亂,導致七個主要諸侯王王慘死,而之前一直隱藏很深的東海王司馬越,抓住機會,憑藉自身雄厚的實力以一人之力對付三王。在長沙王司馬乂、河間王司馬隅、成都王司馬穎一一被殺後,以太傅、東海王司馬越輔政,總攬朝政大權,司馬越成爲了八王之亂中最終的勝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