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鄧艾被殺僅僅是因爲反叛嗎?

揭祕:鄧艾被殺僅僅是因爲反叛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鄧艾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三國末期,在鄧艾偷渡陰平滅了蜀漢之後,名義上的曹魏一方,發生了短暫的叛亂,也就是鄧艾鍾會兩人,一個是被扣上反叛的帽子,一個是真心的想反叛,但是兩人都不是司馬昭的對手,司馬昭也是用了一把“手術刀”,也就是衛瓘,精準地切除了自己心頭的兩個心腹大患。

揭祕:鄧艾被殺僅僅是因爲反叛嗎?

在這段動亂中,衛瓘敏銳地察覺到了司馬昭的心思,畢竟在鍾會鄧艾出征前,司馬昭不會授意衛瓘處理掉兩人,衛瓘一個人也沒有那個實力,而是在鄧艾和鍾會互鬥之間,衛瓘找到了機會,同時司馬昭也是暗示出了除掉鄧艾鍾會的意思,衛瓘也是敢於置自己於險地,用計謀除掉了鄧艾鍾會。

先要說的就是鄧艾鍾會之亂的起因,是鄧艾在滅了蜀漢之後的自行分封。

《三國志.鄧艾傳》輒依鄧禹故事,承製拜禪行驃騎將軍,太子奉車、諸王駙馬都尉。蜀羣司各隨高下拜爲王官,或領艾官屬。以師纂領益州刺史,隴西太守牽弘等領蜀中諸郡。

鄧艾這麼做的確是越權了的,不過鄧艾的初衷是好的,是爲了避免成都生亂,導致蜀漢已經投降的局面發生變化,價值蜀漢之地距洛陽太遠,鄧艾也來不及請示,以免生亂,所以按理說,鄧艾此舉雖有不妥,但是絕不是反叛之意,當屬成都百姓也是比較稱讚鄧艾的,畢竟他做到了秋毫無犯,成都遭遇戰火之災,還是鍾會被殺的時候,關羽在成都的家人也是在當天被龐德之子龐會盡數斬殺的。

但是鄧艾的舉動遭到了鍾會的誣陷,聲稱鄧艾謀反,同時衛瓘也一同和鍾會上書,這是衛瓘高明的地方,他察覺到了除掉鄧艾鍾會的機會,所以他當時表面上選擇站隊在鍾會這一面。

《三國志.鄧艾傳》鍾會、胡烈、師纂等皆白艾所作悖逆,變釁以結。

《晉書.文帝紀》會潛謀叛逆,因密使譖艾。

其實衛瓘和司馬昭都知道鄧艾是被冤枉的,在出徵前,有人就提醒過司馬昭,說鍾會鄧艾手握重兵在外,可能會反叛,但是司馬昭表示很放心,“滅蜀之後,中國將士,人自思歸,蜀之遺黎,猶懷震恐,縱有異志,無能爲也”,造反需要本錢,鍾會鄧艾所帶之將士,是打死不會跟從他們造反的,所以說,司馬昭根本就沒有顧慮,但凡是一個聰明人,就不會選擇反叛這一條死路。

所以說司馬昭的命令是把鄧艾押京師。

《晉書.文帝紀》鹹熙元年春正月,檻車徵艾。

這就說明問題了,如果司馬昭相信了鄧艾模範,鄧艾會乖乖地被押回京師,而且直接讓鍾會滅掉鄧艾不久可以嗎,都反叛了還有什麼顧忌的,司馬昭留鄧艾一命的做法,就是在瘋狂暗示鍾會啊,趕緊反叛啊,不然等到鄧艾到了京師把一切都說清楚,你就沒機會了。

而鍾會則是耍起了小心思,也就是讓衛瓘去送死,意圖坐實鄧艾反叛。

《晉書.衛瓘列傳》會以瓘兵少,欲令艾殺瓘,因加艾罪

鍾會的算盤是,衛瓘去抓鄧艾,兩人必定會發生衝突,不論是誰把誰殺了,都對自己有利,只是鍾會的權謀之術並不比衛瓘高超,他以爲把衛瓘玩弄在股掌之間,但是他不知道衛瓘已經把他當死人了。

如果說換做是一個平庸之人的話,很有可能會一走了之,跑到司馬昭那裏痛訴鍾會謀反了,畢竟誣陷鄧艾在前,企圖逼死自己在後,這就是實打實的想謀反了,不過衛瓘卻在困境中找到了出路,那就是用計擒住鄧艾。

《晉書.衛瓘列傳》乃夜至成都,檄艾所統諸將,稱詔收艾,其餘一無所問。若來赴官軍,爵賞如先;敢有不出,誅及三族。比至雞鳴,悉來赴瓘,唯艾帳內在焉

衛瓘選擇的時間很雞賊,在半夜抵達成都,又派人去聯絡鄧艾部將,稱司馬昭要拿鄧艾,與其他將領無關,不聽從衛瓘安排的話,就是誅三族的大罪,所以這些將領沒有選擇,只能聽從於衛瓘的,還是那句話,本來鄧艾也沒打算謀反了,也沒有相關的安排,不然衛瓘早就被做掉了,而鄧艾則是睡醒後,迷迷糊糊就被送上了囚車。

正是因爲鄧艾沒有謀反,所以其舊部纔會想要爲其開罪,在鍾會被殺後,鄧艾部署就要求接回鄧艾主持大局,但是衛瓘派田續,誅殺了鄧艾父子。

《三國志.鄧艾傳》會已死,艾本營將士追出艾檻車,迎還。瓘遣田續等討艾,遇於綿竹西,斬之。子忠與艾俱死,餘子在洛陽者悉誅,徙艾妻子及孫於西域。

揭祕:鄧艾被殺僅僅是因爲反叛嗎? 第2張

這裏要注意的是,衛瓘知道鄧艾是冤枉的,司馬昭也是知道的,但是爲何在鄧艾死後,其在洛陽的兒子也被殺了,其他家室又被流放,說明司馬昭還是沒有給鄧艾翻案的,司馬炎篡位後到是替司馬家假惺惺的撫卹了鄧艾的後人 ,其嫡孫鄧朗被任命爲郎中。

其實司馬昭想要殺鄧艾的原因不是什麼反叛,而是鄧艾有才但不受控制,在鄧艾平定蜀漢之後,這位狂傲之才,沒有心滿意足,他想要趁勢東進滅吳,並且上書司馬昭表示自己的意圖,但是果斷被司馬昭叫停。

《三國志.鄧艾傳》文王使監軍衛瓘喻艾:「事當須報,不宜輒行。」艾重言曰:「銜命徵行,奉指授之策,元惡既服;至於承製拜假,以安初附,謂合權宜。今蜀舉衆歸命,地盡南海,東接吳會,宜早鎮定。若待國命,往復道途,延引日月。春秋之義,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國家,專之可也。今吳未賓;勢與蜀連,不可拘常以失事機。兵法,進不求名,退不避罪,艾雖無古人之節,終不自嫌以損於國也。」

司馬昭的意思是你鄧艾給我消停點,滅吳是國家大事,豈能你一個人說打就打了,而且在滅了蜀漢之後,司馬家一統天下只是時間的問題,維護內部穩定,即便司馬家順利接管曹家江山,這件事要比滅吳重要的多,所以說司馬昭是求穩,這個時候一心想要滅吳的鄧艾就是在和他唱反調啊,這是在觸犯司馬昭的大忌,那個時候,才能不是司馬昭考量人的重要條件,而是是否對司馬家言聽計從,能聽話是最基本要求,一個不聽話又有才能,軍中也有威望的人,司馬昭自然是怎麼看都不順眼。

只是鄧艾畢竟是狂傲之人,滅吳對他來說吸引力太大了,如果實現了,那麼他接連滅了兩個國家,鄧艾的功勞就是無人可及的了,只是他不知道,他這樣不可控的人,是司馬昭容不下的,也就註定了悲慘的結局。

而衛瓘也是能夠猜到司馬昭心思的,所以說派田續誅殺鄧艾父子,不是單純的爲了私心,怕鄧艾活着找司馬昭說理去,他是知道司馬昭想要除掉鄧艾的,所以在動亂平息後,沒人追責他私自誅殺鄧艾罪責的,而是要封賞於他,衛瓘都是很謙虛,拒絕了封賞,但是他已經得到司馬昭的信任青睞。

至於鍾會,司馬昭是知道他真心要反的,畢竟通過鄧艾事件,司馬昭很容易察覺鍾會在謀劃什麼,平白無故誣陷鄧艾幹什麼,不就是要獨攬留在蜀地的軍權嘛,所以司馬昭的做法是逼迫鍾會選擇,要麼束手就擒,要麼在準備不充分的時候倉促起事。

《三國志.鍾會傳》會得文王書雲:「恐鄧艾或不就徵,今遣中護軍賈充將步騎萬人徑入斜谷,屯樂城,吾自將十萬屯長安,相見在近。」

《晉書.文帝紀》乙丑,帝奉天子西征,次於長安。

名義上司馬昭稱自己是怕鄧艾作妖,派人來幫鍾會一把,但是傻子都明白,鍾會所轄將近20萬魏軍,還制服不了兵力處於弱勢的鄧艾,司馬昭明明就是奔着鍾會去的,所以鍾會要麼選擇束手就擒,雖然難逃一死,但是也不排除司馬昭心生憐憫,只是奪權,給鍾會留下性命,要麼就只有反叛拼死一搏了。

揭祕:鄧艾被殺僅僅是因爲反叛嗎? 第3張

所以在鍾會召集衆將,表明自己要討伐司馬家的離場後,手下的非嫡系將士是一臉懵逼的。

《三國志.鍾會傳》悉請護軍、郡守、牙門騎督以上及蜀之故官,爲太后發喪於蜀朝堂。矯太后遺詔,使會起兵廢文王,皆班示坐上人,使下議訖,書版署置,更使所親信代領諸軍。

《晉書.衛瓘列傳》於是士卒思歸,內外騷動,人情憂懼。

這個時候衛瓘迷之態度也是拖住了鍾會,畢竟在誣陷鄧艾這件事情上,兩人是站在一起的,並且衛瓘也捉拿了鄧艾父子,那麼鍾會會誤以爲衛瓘是可以拉攏的對象,但是衛瓘的態度就是不表態。

《晉書.衛瓘列傳》會逼瓘定議,經宿不眠,各橫刀膝上。

鍾會太過理想化,認爲衛瓘加入自己,有利於自己更好的掌握軍隊,但是但凡他了解衛瓘這個人,都會知道不可能,還不如直接殺了後軟禁起來,想拉他入夥,只能是浪費時間,而且最後衛瓘還略施小計,從鍾會那裏逃了出去,集結衆人,一起攻入鍾會府邸,將鍾會姜維等一概人等誅殺。

《三國志.鍾會傳》會遣兵悉殺所閉諸牙門郡守,內人共舉機以柱門,兵斫門,不能破。斯須,門外倚梯登城,或燒城屋,蟻附亂進,矢下如雨,牙門、郡守各緣屋出,與其卒兵相得。姜維率會左右戰,手殺五六人,衆既格斬維,爭赴殺會。會時年四十,將士死者數百人。

在這次動亂中,可以看到衛瓘雖身處險境,但是其利用智謀將鍾會鄧艾兩位大將玩弄在鼓掌之間,輕鬆的爲司馬昭除掉了兩個心頭之患,不過可能用計陰毒了些,最終其捲入到西晉的政變當中,全家被誅殺,只有兩個孫子衛璪、衛玠逃過了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