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袁術真實的實力怎麼樣?爲什麼袁術敢率先稱帝?

袁術真實的實力怎麼樣?爲什麼袁術敢率先稱帝?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6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爲什麼袁術敢率先稱帝?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提起袁術,大多數人對他的評價並不高,認爲他只是一個狂傲的紈絝子弟,不但沒頭腦,而且做事衝動,最終貿然稱帝,結果不得好死。

後世許多讀者都發出過疑問:“袁術給人的感覺並不強大,他哪來的底氣稱帝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要說兩點:

一、史書只記載袁術僭號,同時自稱仲氏,也就是第二的意思。從這個角度來看,袁術很可能只是有了不臣的想法,但還沒來得及稱帝;

二、所謂的“袁術並不強大”只是大家的誤解。事實上,當時的袁術可以算是最強大的軍閥,沒有之一。

袁術真實的實力怎麼樣?爲什麼袁術敢率先稱帝?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術僭號仲氏。那個時候,江東六郡(即吳郡、會稽郡、丹陽郡、豫章郡、廬陵郡和廬江郡)幾乎全在袁術的掌控之中。

除此之外,豫州的汝南郡,徐州的廣陵郡和下邳郡都在袁術的掌控之中,說當時的袁術佔據漢室半壁江山,其實一點都不誇張。

按照東漢末年的人口估算,大致有2300萬,而袁術稱帝之時,其麾下約有800萬人口。

單看袁術的情況,大家恐怕對於這個“當世最強軍閥”缺乏瞭解,我們來對比一下袁術的對手們。

曹操已經迎奉天子於許昌,但此時的曹操連袁紹都不敢得罪,袁紹說要個大將軍,曹操就得巴巴地把官服給袁紹送過去。

除此之外,曹操還迎來了一場慘敗:宛城之戰張繡降而復叛,殺曹操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大將典韋,曹操本人負傷逃亡。

曹操倒黴,袁紹也好不到哪去:東郡實力派臧洪宣佈與袁紹決裂,袁紹大怒之下發兵攻打臧洪,這一仗打了一年多,袁紹始終搞不定臧洪。

爲了擺平臧洪,據說袁紹還打算與黑山賊張燕談判,希望張燕能幫助自己夾擊臧洪。大家想想,袁紹是個多麼驕傲的人,現在爲了擺平臧洪,居然和賊寇展開談判,可見局勢不妙。

此時的公孫瓚同樣活蹦亂跳,還在河間郡築城,擺明了要袁紹好看。

看看曹操和袁紹當時的局面,別說給袁術造成多大麻煩了,就是想挺過當前的危機都不太容易。

袁術真實的實力怎麼樣?爲什麼袁術敢率先稱帝? 第2張

雖然袁術實力強盛,競爭對手也比較差,同時很可能並未實質性稱帝,但當時畢竟還是漢家天下,袁術爲什麼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選擇做“出頭鳥”呢?

根本原因還在於:漢獻帝登基的合法性是值得質疑的。他之所以能上位,完全是董卓力挺的結果。

甲戌,卓復會羣僚於崇德前殿,遂脅太后策廢少帝,曰:“皇帝在喪,無人子之心,威儀不類人君,今廢爲弘農王,立陳留王協爲帝。”袁隗解帝璽綬,以奉陳留王,扶弘農王下殿,北面稱臣。

或許有人會說:“這不是董卓一個人的意思,袁隗也是支持廢立皇帝的。”

就算袁隗是出於本意要廢立皇帝,可在討伐董卓的時候,關東聯軍還考慮過另立劉虞爲帝,主謀者就是袁紹。

韓、袁紹以書與袁術曰:“帝非孝靈子,欲依絳、灌誅廢少主、迎立代王故事,奉大司馬虞爲帝。”

從這個角度來看,袁術認爲漢道不昌,自己可以取而代之,也不完全是白日做夢。

既然袁術稱帝(可能只是僭號)不完全是白日做夢,可他爲什麼又會惹得天怒人怨,最終在衆叛親離中悲慘離世呢?

從表面上看,這是漢末諸位軍閥思想道德水平高,雖然自己內部打得不可開交,但畢竟都還是漢室忠臣,聽說袁術稱帝,立刻聯起手來送他歸西。

實際上,這涉及到一個權力平衡的問題。

袁術真實的實力怎麼樣?爲什麼袁術敢率先稱帝? 第3張

當時的漢獻帝只有十一歲,放到現在連小學都沒畢業,根本沒資格管理衆多軍閥。而袁術則不同,前文我說過,他是當時最爲強大的軍閥,一旦稱帝卻無人反對,那袁術立刻就能以此爲藉口,開啓他的削藩道路。

大家可以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如果你是當時的衆多軍閥之一,你希望自己頭上的皇帝是那個十一歲的孩子,還是如狼似虎的實力派袁術呢?我認爲正常人都不會選錯。

在傳統史書的記載中,前文說道被袁紹推舉爲皇帝的劉虞,那可是一個道德楷模,能力也出衆,更是受到許多人的愛戴。

時處處斷絕,委輸不至,而虞敝衣繩屨,食無兼肉,務存寬政,勸督農桑,開上谷胡市之利,通漁陽鹽鐵之饒,民悅年登,谷石三十,青、徐士庶避難歸虞者百餘萬口,虞皆收視溫恤,爲安立生業,流民皆忘其遷徒焉。.....虞以恩厚得衆心,北州百姓流舊莫不痛惜。

可就是這樣的完美人物,就算他是漢室宗親,卻也不敢接受袁紹的建議登基稱帝。爲什麼?因爲劉虞實力不足,但他能清醒地認清現狀,他知道自己一旦稱帝,也不過是給袁紹當傀儡而已。

如果劉虞擁有一定勢力,袁紹肯定不會擁戴他稱帝。比如說荊州牧劉表,那可是“八固”之一,在當時也是響噹噹的君子,但也沒人願意擁戴劉表稱帝。

歸根究底,在漢末那個亂世,在衆多軍閥還沒分出個上下高低的時候,誰也不希望頭上的皇帝跑出來礙事,所以這個皇帝必須是傀儡。

只要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才能真正釐清袁術稱帝失敗的主要原因。至於傳統史書寫的什麼禮法、什麼忠誠,那都是用來忽悠老實人的,但凡懂點政治的人都不會相信。

袁術真實的實力怎麼樣?爲什麼袁術敢率先稱帝? 第4張

基於上述原因,孫策決定背叛袁術,而袁術之所以被嚴重醜化,主要原因就在於孫氏修成了正果,所以孫策背叛袁術一事必須想辦法洗白。

孫策的背叛對於袁術而言是刻骨銘心的痛,因爲這使得袁術所掌控的實力瞬間縮水大半。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袁術遭遇孫策背叛的同時,他又與呂布交惡,派白波賊韓暹和楊奉前去征討呂布,這兩人又被呂布策反,轉過頭來打袁術。

遭受兩面夾攻的袁術,又面臨着淮南大旱,他治下的百姓連吃飯都成問題,更別提打仗了。

傳統史書說:袁術稱帝之後過着驕奢淫逸的生活。這個說法是沒錯的,但他們又強調:袁術治下百姓吃飯都困難。言外之意就是袁術虐待百姓,這簡直是無稽之談。

淮南大旱,百姓哪有餘糧給袁術剝削呢?更何況,即使是在史書中記載爲“人相食”的淮南,當地百姓也沒有造袁術的反,反而有袁術賑濟災民的記錄。

時,舒仲應爲術沛相,術以米十萬斛與爲軍糧,仲應悉散以給饑民。

袁術驕奢淫逸的生活物資從何而來?既然不是從普通百姓嘴裏摳出來的,那自然是從當地實力派手裏搶的。

孫策、呂布、天災,現在內部又蠢蠢欲動,袁術安能不敗?

事實上,從客觀角度分析,袁術至少可以做到“三分天下有其一”,但由於他稱帝的時機選得太差,稱帝后運氣也太糟糕,才被早早地淘汰出局。

後世的孫吳帝國,幾乎全盤繼承了袁術的政治和軍事遺產,成爲三國之中最後滅亡的國家。

袁術真實的實力怎麼樣?爲什麼袁術敢率先稱帝? 第5張

孫策、呂布、楊奉和韓暹四人先後背叛袁術,只有以孫策爲代表的孫吳笑到了最後,其他三人很快就死於非命。

如果時光能夠倒流,他們三人是否還會背叛袁術呢?如果這三人不背叛袁術,袁術是否能夠幹掉孫策,重新奪回主動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