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秦始皇不殺功臣,爲何秦朝只存在了十幾年?

秦始皇不殺功臣,爲何秦朝只存在了十幾年?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秦始皇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李信率軍伐楚大敗,損兵折將二十萬人,秦始皇非但不誅戮之,而是自己承擔用人失察之責,後來又再次起用李信爲王賁副將,揮軍攻滅燕齊,纔有世代將門、人才輩出的“隴西李氏”,後爲另一最頂級世族,五姓七望之一。甚至李唐皇室,也同樣自稱是隴西李氏的子孫。

還有趙國王子趙嘉,在趙國滅亡後自立爲代王,堅持反秦六年才被滅,始皇亦未誅戮之,並讓他兒子趙公輔遷居天水,負責管理西戎,子孫繁衍爲“天水趙氏”,故趙姓世以"天水爲望"。其後裔趙匡胤建大宋王朝。

像王翦率軍伐楚時求田問舍,始皇亦是心知肚明,君臣默契方有此佳話。而後世許多良將功臣,如王鎮惡、高長恭、年羹堯等,以爲也學王翦貪賄自污,便可保身家性命,豈知反而被他們君主抓住藉口,枉送性命,只因爲他們不曾有幸,遇到秦始皇這樣豁達的皇帝。

這些開國功臣的子女,兒子可以娶公主,女兒可以做王妃,都和秦始皇做了兒女親家,同享富貴,其樂融融。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厚待功臣的好皇帝,爲何會被後世罵爲暴君?

秦始皇不殺功臣,爲何秦朝只存在了十幾年?

只因秦始皇的另一面,是完全不愛惜民力,視民衆爲草芥,其統治令當時絕大多數民衆都早已不堪忍受。秦王朝只存在15年,便在天下民衆的羣起討伐中二世而亡,除了秦二世胡亥和趙高濫殺忠良、自毀國家柱石外,秦始皇同樣要負相當重要的責任。

秦始皇是窮奢極欲之人,他圖繪六國宮室,依其樣建宮室一百四十五處,又建造了規模更加龐大的阿房宮,到他死前共營造宮室七百餘所(關中三百餘所,關外四百餘所),蓄藏美女萬人以上。

秦始皇一邊幻想長生不老,召集方士求神尋仙,爲此浪費大量財物,一方面徵發超過70萬的民衆到驪山,爲自己營造富麗堂皇、遍佈各類機關的陵墓,墓中以人魚膏爲燈燭,水銀爲江海,珠玉珍寶,不可計數。

【乃營作朝宮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 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徒刑者七十餘萬人,乃分作阿房宮,或作麗山。發北山石槨,乃寫蜀、荊地材皆至。關中計宮三百,關外四百餘。】【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爲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爲燭,二世曰:“先帝後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死者甚衆。葬既已下,或言工匠爲機,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畢,已臧,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臧者,無復出者。】

秦始皇的宮室和陵墓,在中國歷史上規模宏大,空前未有,天下各地的石料木材,都通過人力運輸到關中,以備其宮室、陵墓之用。秦始皇死後,這些從征服各國蒐羅的後宮美女皆慘遭殉葬,而且營造墳墓的工匠也被盡數活埋。

諸如此類大興宮室和陵墓的行爲,更連“禍在當代、功在千秋”都談不上,於國家於民族毫無裨益,而僅僅是爲着秦始皇自己的奢侈享樂。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行爲之所以留下千古罵名,不在於他活埋了幾百個大部分可能連儒都談不上、僅僅是騙子的方士,而在於他禁止私人學校,焚燬除秦國以外的各國史書,焚燬除博士官所藏圖書,除醫藥、農書、占卜以外的天下所有私人藏書,違令者被罰戍邊爲苦役,"聚談詩書"則斬首,"是古非今"則滅族,這更是對中國先秦輝煌燦爛的文化事業的一大摧殘。

秦始皇不殺功臣,爲何秦朝只存在了十幾年? 第2張

【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爲城旦。】

當時全中國人口約二千萬,被秦始皇徵發造宮室和墳墓的,約150萬人,加上修築長城的50萬民夫,防禦北疆的30萬士卒,南征嶺南的士卒和移民50萬人,以及其他各類苦工雜役,總數不下三百萬人,竟佔了全國總人口的15%以上。

加上秦法嚴苛殘酷,許多平民因小事便淪爲罪人,被徵發去服各種苦役。而爲了維持龐大的軍費開支與工程建設,滿足自己窮奢極欲的生活,秦始皇更徵斂無度,對百姓課以重稅,舉國大地出現「男子力耕,不足糧餉,女子紡織,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資財以奉其政」的嚴重狀況,天下蒼生百姓更「衣牛馬之衣,食犬口之食」。

因此,不止是新被征服的關東六國【苦秦久矣】,就連秦國統治了六百年的關中本土同樣【苦秦久矣】。

秦始皇爲着自己的奢侈享樂,秉承着《商君書》《韓非子》等典籍中那些代表消極愚民部分的施政理念,將天下民力透支到了極致,其統治令當時絕大多數民衆都早已不堪忍受。終於將秦襄公、秦穆公、秦獻公、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等多位明君英主苦心孤詣積蓄六百年之久的國力和民心,在短短十幾年時間便盡數丟棄。

所以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後天下紛紛響應,劉邦約法三章便收得關中父老民心,秦朝短暫統一二世而亡後,竟無一個半個故秦子民,更有復秦之念。這點甚至遠遠不及此前被秦國攻滅的六國。

漢王:劉邦

從幾千年之後的後人的角度,稱頌秦始皇的功績對後世中國何等偉大,這當然毫無疑問。然而這功蓋八荒、聲雄千載的功業,純粹是建立在當時億萬普通百姓的累累屍骨之上。

在驪山、在長城、在天下各地,勞累下慘死的百姓,嚴刑酷法下慘死的百姓,會感念這樣的文治武功麼?

刻石詛咒“始皇帝死而地分”的人,心心念念"伐無道,誅暴秦"的人,會感念這樣的文治武功麼?

【 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聞之,遣御史逐問,莫服,盡取石旁居人誅之,因燔銷其石。】

所以秦王朝只存在短短15年,便引發了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斬木爲兵,揭竿爲旗,天下各郡縣雲集響應,

劉邦項羽等衆多草莽英豪紛紛起兵,攻殺秦朝官吏,令“暴秦”一衆獨夫民賊,在天下民衆的羣起討伐中,落得個“一夫作難而七廟墮,身死人手,爲天下笑”的下場。

因此秦始皇也成爲兩千多年來,歷代史家激烈批判的反面典型,警惕着後世所有的明智君王以他爲戒。

秦始皇驅御天下之萬民爲其僕役,靠着人民血肉成就的那些歷史貢獻,再如何意義重大,也絕不是他的過失因此就可以不被批判的理由,

成就秦始皇赫赫功業的真正英雄,是萬千個無名無姓以血肉之軀去築就長城、篳路藍縷去開拓五嶺的人民!

從歷史的客觀角度,我們可以讚揚甚至秦始皇的種種功績,統一六國,修築長城、驅逐匈奴,開拓南嶺,對後世中國的意義何等重大,但是必須明確秦始皇一切政治、軍事舉措的本心,從來都是爲了自己的一己之私,嬴秦皇室的一家一姓之私。

他期望的,從來都是自己的子孫爲二世皇帝、三世皇帝至於萬世,子子孫孫君臨天下,傳之無窮,而絕不會是出於任何爲天下百姓去謀福利的公心。

暴秦的短暫統治和二世而亡,反而是劉邦這位起自平民的布衣天子,萬衆歸心如百川匯流,開創了令每個漢人爲之驕傲的煌煌四百年大漢王朝。

漢高祖劉邦vs秦始皇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