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邦登基後誅殺功臣,蕭何是怎麼得以善終的?

劉邦登基後誅殺功臣,蕭何是怎麼得以善終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我是小編,說起蕭何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有人認爲,劉邦殺功臣,是因爲像曹操一樣生性多疑。筆者認爲這一說法有待商榷。劉邦是不是多疑呢?我們其實可以從後來劉邦的下屬和後世史學家對於劉邦的評價來進行探討。

班固在《漢書》中對其的評價的一部分是:“初,高祖不修文學,而性明達,好謀,能聽,自監門戍卒,見之如舊。”而他的下屬們中,酈食其是這樣評價他的:“收天下之兵,立諸侯之後。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賂即以分其士,與天下同其利,豪英賢才皆樂爲之用。”高起、王陵則是這樣評價他的:“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

劉邦登基後誅殺功臣,蕭何是怎麼得以善終的?

這些人的評價,總結下來,其實體現了劉邦的很多特點:傲慢無禮、性情豁達、善於聽取別人意見、不吝惜賞賜功臣等等。這些特點的體現,其實也告訴了我們,劉邦在秦末農民起義的過程中,其實並不是一個多疑的人。而他聽取蕭何的意見後,直接任命自己並太清楚情況的韓信作爲大將,就是這一點最好的佐證。

那麼劉邦是什麼時候開始給人帶來了生性多疑的印象的呢?其實就是在建立漢王朝之後,他真正地開始大肆誅殺功臣也是這之後,那麼,劉邦相比於建國前的最大不同是什麼呢?其實就是角色的轉變。

建立漢王朝前,他是一個反抗者,他一直面對的是一個個比他勢力還強大的敵人,從最開始的秦王朝到後來的西楚霸王項羽,他在這個時候需要聯合各方勢力以對抗這些強敵,所以可以爲其所用的就儘量通過封賞來拉攏。等他建立了漢王朝,成爲了世上勢力最大的人——皇帝,他的敵人就變成了會對其地位造成威脅的人們,而位高權重的功臣們當然就首當其衝地成爲了打擊對象。蕭何自然不例外。

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在劉邦親自前往討伐陳豨時,呂后找到了蕭何,與蕭何一起密謀,通過假稱蕭何與陳豨密謀共同謀反,將韓信騙入未央宮,將其就地誅殺。韓信被誅殺後,劉邦又驚又喜,然後拜蕭何爲相國。但同時,也派了五百名士兵以保護爲名就近監視。

這時候羣臣都向蕭何道喜,但蕭何的門客召平卻深以爲懼,向蕭何建議道:“禍害自此開始了。現在淮陰侯剛剛因爲謀反伏誅,陛下在外征戰,相國你留守京中沒有戰功卻得封賞,是懷疑你有二心。陛下爲你配置衛士,實際是爲了防備監視你而不是寵信你。我勸你拒絕所有封地,並且將自己的私有財產獻出作爲漢軍的軍費。”蕭何深以爲然,聽從了他的建議,劉邦對此非常高興。

第二年,劉邦征討英布時,多次派遣使者問相國在幹什麼,當蕭何表示自己恪盡職守,並再次像上次一樣捐獻家財作爲軍費時。有人又向蕭何勸說道:“蕭氏離滅族不遠了。你以相國居功第一,陛下已經沒有什麼可以用來封賞給你的了。從你初次入關中以來,已經得到了十多年的好名聲,百姓依附你,你依然在不斷善待百姓。陛下多次探問你,是怕你煽動關中百姓造反。這時候你不如通過賤買強買人民的田產,以此自污,讓陛下放心。”蕭何聽從了勸告。

劉邦回來後,聽說了此事,拿着百姓的陳情,笑着諷刺蕭何:“相國竟然如此‘造福人民’啊!”但蕭何卻在劉邦命令其謝罪時,還是沒忍住,懇請劉邦讓百姓進入皇家園林中無人使用的空地上耕作。很明顯蕭何忘記了對他的勸阻。於是劉邦大怒,下令逮捕蕭何,交給廷尉下獄。

劉邦登基後誅殺功臣,蕭何是怎麼得以善終的? 第2張

一位隨侍在劉邦身旁的王姓衛尉,問劉邦蕭何犯了什麼罪需要被逮捕。劉邦舉出秦朝時,李斯任相國時,將好處都歸功於主上,將過失都歸功於自己。而蕭何則是在討好人民,需要治罪。王衛尉表示,爲民謀福利,纔是相國的本分。再說陛下之前御駕親征多次,相國身在長安,奪得關中可以說輕而易舉。當時都不謀反,何況現在。而且正是因爲君主不知過錯,李斯分擔君王之過,秦朝二世而亡,有什麼好效法的呢?希望不要因此就懷疑相國。劉邦於是赦免了蕭何。

蕭何自身本身是個聰明人,他明白劉邦的不安,幫助劉邦剷除韓信,再加上他身邊還擁有着許多願意爲其出謀劃策的門客(召平等),以及在朝中有着爲其建言的同僚(王衛尉等)。所以在漢王朝建立後,憑藉着這些條件,蕭何才一次次在危機中使得自己得到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