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陸遜被贊爲“社稷之臣”!爲何最後鬱鬱而終?

陸遜被贊爲“社稷之臣”!爲何最後鬱鬱而終?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陸遜爲什麼鬱鬱而終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陸遜(183年-245年),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政治家、軍事家。

建安八年(203年)入孫權幕府,歷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帳下右部督。因受孫權賞識得以發揮卓越的軍事才能,地位漸至隆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東吳偷襲荊州,他們用計大敗關羽。

陸遜被贊爲“社稷之臣”!爲何最後鬱鬱而終?

(陸遜)

蜀章武二年(222年),陸遜被孫權拜爲大都督,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擊敗劉備,保住了處於劣勢的吳國。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后,大將軍陸遜輔佐太子孫登並掌管陪都武昌事宜。

赤烏七年(244年)拜爲丞相、荊州牧、右都護、總領三公事務,領武昌事。孫和、孫霸二宮之爭時捲入孫權父子相爭中,次年去世,終年六十三歲,追諡“昭”。陸遜爲人深謀遠慮,忠誠耿直。一生出將入相,被贊爲”社稷之臣“。

陸遜之死,從直接原因來看。當時,太子孫和同魯王孫霸爭奪太子之位。朝廷內外的官員,大多派遣子弟侍奉孫和或孫霸。

孫和曾經派人藏匿到孫權的屋子裏,而且偷聽到孫權和楊竺的談話,內容是等百年之後立孫霸爲儲君。孫和恐懼,於是祕密召見親信陸胤。陸遜聽二人言,屢次上疏陳述嫡庶之分,又請求進京面見。

陸遜被贊爲“社稷之臣”!爲何最後鬱鬱而終? 第2張

(陸遜)

孫權發覺禁中語漏泄,先後將楊竺、陸胤、吾粲收監審問。陸遜雖未立即被一同問罪,也被遣使寫信責備打聽宮中機密。在獄中,楊竺招供陸遜二十條罪證,陸遜非常生氣,最後死在了獄中。

而事情的幕後原因,就是四個字,功高震主。

陸遜參與赤壁之戰,之後也在東吳前三任都督周瑜,魯肅,呂蒙手下幹過活。可當他立下破荊州殺關羽,戰猇亭敗劉備的功勞後,他的威信在軍隊中迅速上升,後做到丞相,統領文官,可謂是位極人臣。

這樣來看陸遜要文有文,要武有武,在政治和軍事上都掌握了大權。這就很像當年的梟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不就是這樣的情景嗎?如果從蜀國的情況看,諸葛亮也是這樣,雖說諸葛亮握有大權,從來沒有不臣之心。後主劉禪叫他,他隨叫隨到,劉禪也敬他三分。

陸遜被贊爲“社稷之臣”!爲何最後鬱鬱而終? 第3張

(孫權)

而陸遜就不一樣了。陸遜娶了孫策的女兒,算是孫權的後輩。並且他和孫權只是上下級關係,並沒有特殊的感情,孫權對他的賞識遠不及當年的都督周瑜。

並且當時吳國沒有大的戰事,國家處於穩定階段。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陸遜的用處,也就沒有了當年那麼大,雖然並沒有任何跡象證明陸遜有不臣之心。但是孫權還是不這麼認爲,就怕有後患。

陸遜看人極準,頗有先見之明。諸葛恪剛愎自負,楊竺盛名在外,陸遜斷言他們終會敗亡。可惜,算得別人算不了自己,最終他自己也不得善終,真是可悲可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