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宋朝的一代名將狄青竟然死於恐懼之中!

宋朝的一代名將狄青竟然死於恐懼之中!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0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北宋衆多在抗擊外族入侵戰爭中成長起來的將帥,狄青是最具傳奇色彩、最赫赫有名的一個。

宋朝的一代名將狄青竟然死於恐懼之中!

狄青,字漢臣,汾州西河縣(今山西汾陽)人。他家無背景,出身卑微。《宋史列傳》中的傳主,絕大多數都來自於世家望族,而且都有父母的記載,狄青卻與之不同,這是很少見的。但狄青運氣不錯,據宋代張舜民《畫墁錄》記載,狄青曾在西河縣衙任主辦文書的小吏,犯了事就潛逃到京城汴梁(今河南開封),後來又鬼使神差混進了軍隊,因勇武善騎射,被選作了皇帝的衛兵。

宋仁宗寶元二年(1039),反覆無常的西夏首領元昊又一次與宋朝翻臉,發動了侵略戰爭,宋仁宗決定從皇宮禁衛中擇優選用一批衛兵從邊。狄青被選中,隨大軍開赴抗戰最前線延州(今陝西延安),開始了他走向人生輝煌的行武生涯。

狄青被選中之時,朝廷任命他的官職是三班差使、殿侍、延州指使,別看身兼數職,其實只是個低級軍官而已,離九品芝麻官甚至還有段距離。地位低下的狄青,打起仗來卻非常勇猛,開戰之後,延州打得十分慘烈,當時副將率軍迎敵,常常被西夏軍隊擊敗,士兵們提着自己的腦袋跟在一羣敗軍之將的後面,不免膽戰心驚,慄慄危懼,狄青卻總是出山猛虎一樣,衝鋒在前,異常醒目。在保衛延州的四年時間裏,他前後參戰二十五次,中箭八次。狄青不但在宋軍中有名,在西夏軍隊中更有名,屢屢讓他們聞風喪膽,紛紛猜測“延州指使”是個什麼官兒,竟誤稱爲“天使”,狄青一出現,他們便驚呼“天使”,作鳥獸散。

倘若單單隻有一股猛勁,那不過是一介武夫,仕途不可能走得太遠,狄青的成長,還得益於范仲淹的知遇。當時,尹洙任陝西經略判官,把他推薦給陝西經略安撫使范仲淹。范仲淹一見狄青,立刻眼睛一亮,覺得他是個將才,便將其收至門下,認真教導,授以《左氏春秋》,還說“將不知古今,匹夫勇爾”,對他寄予厚望。於是,狄青這位草莽出身的勇士,開始折節讀書,在范仲淹的教導下,悉通秦、漢以來將帥兵法,遂由一個匹夫之勇的士兵,成長爲能謀善斷的帥才。隨着官職的提升,他帶領自己的部隊,攻破金湯城、宥州,擊敗毛奴、尚羅、慶七等許多依附於西夏的少數民族部落。又在橋子谷築城,在招安、豐林、新寨、大郎等地修建堡壘,有效阻擋了西夏的進攻勢頭,打擊了他們的囂張氣焰,取得了與夏作戰以來少有的輝煌戰績。狄青以戰功累遷西上閣門副使、涇原路經略招討副使、惠州團練使、彰化軍節度使、樞密副使,當上了二品大官。

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廣西壯族首領儂智高反叛,組建了一支五千人的軍隊,迅速攻佔了邕州(今廣西南寧),包圍了廣州,嶺南騷動,岌岌可危。當時,楊畋爲經略使負責剿匪,結果損兵折將,久而無功。狄青因此向宋仁宗主動請纓,請求掛帥南征,並得到了批准。狄青受命於敗軍之際,一方面整肅軍紀,處決了擅自出兵導致大敗的將軍陳曙,使軍威大振;另一方面又從各地調撥、屯集了大批糧草,裝作長期駐軍的樣子,希望麻痹敵人。儂智高果然中計,他看到宋軍好像暫時不會進攻,便放鬆了警惕。就在皇祐五年(1053)正月十五上元節的晚上,狄青乘其不備,突然率軍出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取了崑崙關,佔取了有利地勢,立刻趁熱打鐵,從左、中、右三路進攻,一舉消滅了儂智高的主力,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儂智高見大勢已去,竟一把大火燒了邕州城,然後出逃,不知所蹤。

宋朝的一代名將狄青竟然死於恐懼之中! 第2張

南征的勝利,消除了宋仁宗的心腹之患,帶來了朝廷大局的暫時穩定,朝廷上下歡欣鼓舞,狄青因而成了大宋王朝的功臣,無往不勝的英雄。他隨即被宋仁宗提拔爲樞密使,相當於與宰相平起平坐的三軍司令,達到了一個朝臣可能達到的仕途巔峯。這年,狄青年僅46歲。狄青正當盛年,精力充沛,若無意外,他必定能給軍備空虛的宋朝增強實力,提振信心,不讓外族小覷,自己亦能享盡榮華。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禍端卻由此開始。

任樞密使以前,朝廷上下對狄青幾乎一片異口同聲的讚揚,但在他出任樞密使的短短四年間,卻謠言四起,議論不斷。比如,士大夫們說,狄青怙惜士卒,袒護部下,每次率衆出門,隨從們常常狐假虎威,驕傲自誇,每得衣糧賞賜,均口出狂言說:“此狄家爺爺所賜。”

京城消防抓得很嚴,無論是富貴門庭還是貧賤之家,入夜必須滅燭,誰家凡要晚上點燭祭奠,必須預先報告管片的廂官。某晚,狄青在家裏設壇夜祭,僕役忘記報告廂官,結果晚上巡邏的兵丁看到火光,飛奔報告廂官,廂官又飛報開封府,當一羣人氣喘吁吁趕到狄青樞密府滅火時,才發現是一場天大的誤會。這本來是一場虛驚,大可一笑了之,然而第二天京城卻盛傳狄樞密家夜有怪光。按照當時人們的理解,只有出皇帝的地方,纔可能怪光沖天呀,所以,知制誥劉敞就同權開封府王素議論說:“當年叛唐自立的朱溫居午溝(今安徽碭山)時,家裏也常常夜出怪光,害得鄰居紛紛過去救火,狄樞密家的情況,不也有些類似嗎?”這些謠言流佈於士大夫間,不絕於耳,間或傳到狄青耳朵裏,句句都似身後刺來的刀,讓他膽戰心驚。

宋朝的一代名將狄青竟然死於恐懼之中! 第3張

難道狄青真的有失檢點?非也。雖然功高如此,狄青卻從不居功自傲,無論是帶兵打仗還是在協助皇帝處理朝政的工作中,他始終胸懷寬廣,謙虛謹慎,絲毫也沒有武夫的暴躁脾氣和驕橫性格。有一次在定州,作爲副帥的逖青宴請主帥韓琦,同時邀請了當地名士劉易作陪。劉易乖戾、易怒,稍不如意便攻擊人。酒席筵前,藝人講儒生們的段子,有譏笑之意,劉易以爲是狄青故意安排來諷刺他,勃然大怒,把狄青好一頓臭罵,甚至砸碎杯盤,拂袖而去。在劉易因誤解而責罵時,狄青一直神態自若,並用溫和的話語相勸。第二天,狄青還主動到劉易府上回訪,表達謝意,極有涵養。

他處事縝密,行軍佈陣、對敵交戰必先確定有十足把握後,方率軍一鼓作氣地拼殺;他身先士卒,與士兵同飢寒,共勞苦;他領軍嚴明,賞罰得當,每每臨敵,衝鋒陷陣的士兵往往前赴後繼;他不攬功諉過,南征得勝,有人報告敵軍死者中有穿金龍衣的,大家都說儂智高已死,他卻說:“安知非詐邪?寧失智高,不敢誣朝廷以貪功也。”當時,孫沔以安撫使協同作戰,班師後,朝廷論功行賞,他卻把功勞全部算在孫沔的頭上,“沔始嘆其勇,既而服其爲人,自以爲不如也”。(《宋史·狄青傳》)其謹慎謙虛,簡直到了常人無法理解的程度。

然而,狄青要當樞密使,就斷然沒有好日子過。宋朝被五代時期武夫亂國的情勢嚇怕了,確定了與文人共治天下的基本國策。王朝建立以來,除了開國元勳曹彬曾以武將出任過樞密使外,絕無其他行伍出身者坐過這把交椅,全是文人擔任。樞密使這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對於文人來說,是個舒服的寶座,對於武夫來說,卻是個燙手的山芋。武夫要坐這把椅子,那他就是與國策爲敵,與文人爲敵,與整個朝廷爲敵。所以,哪怕狄青這樣一個做人完美、勞苦功高的大英雄,亦不例外,他成了士大夫們的眼中釘、肉中刺,時時被謠言所籠罩,被猜忌所包圍,唾沫星如暴風驟雨般敲打在他身上,讓他百口莫辯,無法招架。

宋朝的一代名將狄青竟然死於恐懼之中! 第4張

皇祐四年(1052),他剛被任命爲樞密副使時,御史中丞王舉正、左司諫賈黯、御史韓贄等人就連連上書說不可。他南征後出任樞密使,宰相龐籍更是堅決反對。嘉祐元年(1056),京城發大水,狄青攜家搬到相國寺大殿上避水災,一次穿着淺黃色的襖子在殿上指揮士卒忙活,京城馬上風傳皇帝坐殿了,歐陽修上書《論狄青札子》和《論水災疏》,要求宋仁宗外放狄青。同年,宰相文彥博也藉口流言和士兵對狄青的擁戴,力勸宋仁宗免去他的樞密使職務,宋仁宗覺得狄青功高,又是英雄,頗不捨,說:“狄青是忠臣。”文彥博卻反問說:“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無異於說狄青將要謀權篡位,一句話擊中了要點,終於迫使在罷狄留狄中搖擺不定的宋仁宗作出了最後決定,安排狄青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出判陳州,看似宰相級級別,職務卻已貶爲小小的州官,有想法也讓你沒辦法。

倘若說謠言四起時狄青如驚弓之鳥的話,那麼貶職陳州以後他便感覺四面楚歌了,驚弓之鳥畢竟還有僥倖脫逃的可能,四面楚歌則定然死路一條。他甚至早就有了死的預感,據宋代周輝《清波雜誌》記載,臨行前,狄青曾心情沉重地對親友說:“青此行必死。”問何故?他說:“陳州出一梨子,號青沙爛,今去本州,青必爛死。”這是多麼讓人心寒的一種預感啊。但即便如此,朝廷還不放心,“每月兩遣中使撫問”,名爲撫問,實則監視居住,無論他在哪裏,總有一雙冷漠的眼睛如影相隨。一代殺敵無數、戰功累累的英雄狄青,如今卻發配遠鄉,與囚徒無異。在陳州的那些日子裏,他夙夜憂懼,痛苦難當,惶惶不可終日,第二年便在陳州發疽而死。

在朝廷討論如何處置他的時候,他曾經找過文彥博,向宰相坦承自己的忠心,表白自己的心跡,並追問朝廷爲什麼要這樣對待自己。文彥博冷冷地回答說,“無他,朝廷疑爾”,一語道破天機。這就是英雄被嚇死的原因,寧錯三千,不漏一個,歷代如此。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