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毓崇是大清皇族,爲什麼晚年卻落魄到撿破爛爲生?

毓崇是大清皇族,爲什麼晚年卻落魄到撿破爛爲生?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革命如燎原之火迅速傳遍了神州大地,潛龍在淵的袁世凱瞅準時機復出兩面逢源,極力促成和解。第二年清廷和革命軍達成了一致,早已日暮西山的清帝國在綿延了兩百餘年十任皇帝的國祚後終於倒下,溥儀宣佈和平退位成爲了末代皇帝。

毓崇是大清皇族,爲什麼晚年卻落魄到撿破爛爲生?

不過作爲退位的條件之一,溥儀得以保留了皇帝尊號,和其後宮妃子及一衆內侍親信仍舊居住在紫禁城內,身邊的侍從和大臣仍然同往常一樣,在這方小天地裏溥儀仍舊做着他的皇帝夢。清朝一滅亡,偌大的皇族就是落魄的鳳凰不如雞,好一點的能夠繼續待在皇帝身邊或者憑藉家中積蓄或者愜意的生活,不好的則是流落街頭甚至可能被仇家報復謀財害命。而在這衆多的皇親國戚中有一個人的經歷可謂大起大落,他是溥儀的族侄,有幸在溥儀身邊待了大半輩子,後來又靠拾破爛維持生計,卻一直活到了新中國成立。

他就是愛新覺羅·毓崇,出生於1903年,和溥儀年歲相當,他的父親愛新覺羅夫·溥倫和溥儀是堂兄弟,按照輩分毓崇應該叫溥儀一聲族叔。溥儀以沖齡之歲登基,正是貪玩的年紀,1912年毓崇奉旨入宮,成爲年少溥儀的貼身侍讀,叔侄倆一塊學習漢文經史,像兄弟一樣在皇宮大內玩耍嬉戲。後來溥儀賜其頭品頂戴,並特准其“紫禁城內騎馬”。

1924年軍閥馮玉祥發動首都革命,溥儀連同他那些滿清遺老們被趕出了皇宮。後來溥儀在天津安頓下來,毓崇則一直跟隨溥儀,在天津“行在”的辦事處值班直到1931年溥儀動身去往長春。

毓崇是大清皇族,爲什麼晚年卻落魄到撿破爛爲生? 第2張

出於美化侵略長久殖民中國的考慮,日本人東北扶植成立了僞滿洲國。爲了顯示正統所以便把溥儀給拉了出來讓他當上了傀儡政權的康德皇帝,這時毓崇則成爲了溥儀的侍衛官,後來又兼任內侍官和掌禮處理事官,相當於封建社會宮廷內的內侍太監和掌禮太監,還是相當有權柄的。

1945年日軍的侵華戰爭終於在國共兩黨的一致對外中宣告破產,其扶植的僞滿洲國也隨之滅亡,這次毓崇沒能跟在溥儀身邊,而是跟隨着僞滿洲國的落魄皇室開始了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活。等到兩年之後他再次回到長春時已經無路可走,迫於生計只能在大街上撿拾破爛以餬口,形同乞丐,落魄窘迫到了極點。

毓崇是大清皇族,爲什麼晚年卻落魄到撿破爛爲生? 第3張

好在他還算是能屈能伸又有一技之長,後來通過唱八角鼓賺了一些路費,輾轉又到了北京,在北京定居下來。憑藉祖上世代交好的關係,毓崇在當時京城知名的文物收藏家張伯駒先生家討了份活計當了個傳達員。1958年的時候他又到了北海公園當了個畫舫的工作人員,偶然間與來北海垂釣的時任北京副市長吳晗相遇,憑藉着少時嚴謹的家教學識和多年來的人生閱歷,與其一見如故,兩人此後經常在一起談論詩詞經史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七年之後也就是1965年,愛新覺羅·毓崇與世長辭,享年65歲,回顧其一生不可謂不波瀾起伏,少年入宮驟然富貴,紫禁城內能騎馬,何其風流得意;大起大落,長春城內曾榮辱,回首望去皆笑談,最終歸於平凡,掩於歲月,一生的傳奇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