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淵臨終前察覺武后和兒子有貓膩,他爲什麼什麼都沒做?

李淵臨終前察覺武后和兒子有貓膩,他爲什麼什麼都沒做?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太宗看人很透,臨終前察覺武后和兒子關係密切,爲何不將其除掉,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李世民是唐朝大帝國的一代雄主,也是歷史上第一位“天可汗”。他一生滅掉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衆多梟雄,通過玄武門之變接過李淵的權杖二次創業,打造了爲世人稱頌的貞觀之治,讓周邊各國傾慕並膜拜。

李淵臨終前察覺武后和兒子有貓膩,他爲什麼什麼都沒做?

這樣一位經歷過戰爭和政變磨鍊的帝王,按道理說政治嗅覺應該非常敏銳,但是爲何在對待武則天的爲題上,他卻犯了“糊塗”。生前兒子李治和武則天的親密關係在宮中傳了很久,他明明已經察覺了其中的情況,臨終時爲何不效仿漢武帝處理鉤弋夫人那樣斬草除根呢?

筆者認爲李世民在對待武則天的問題上,有以下幾方面的考慮。

一、愛惜自己的形象,避免背上“殺兄殺妻”的惡名。

大家都知道李世民不是李淵長子,按照嫡長制的繼承順序,皇位本來是他大哥李建成的,但是由於李世民能力太強,光芒直接蓋過了當時的太子李建成,於是他聯合手下大將在玄武門殺了李建成、李元吉兩位骨肉兄弟。

儘管史書上說李建成志大才疏、小肚雞腸,幾次陷害想要除掉李世民,李世民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爲求自保才痛下殺手取而代之。

但是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事實上在《舊唐書》中,太子李建成能力雖不及其弟李世民,但是他的能力還是深得李淵的認可,在李淵起兵時,他率軍多次出征立下很多戰果,表現應該說是中規中矩,並不像影視劇中說的 那樣是個“窩囊廢”。

史書上刻意把李建成說的“一文不值”,很可能是爲了掩蓋“殺兄”的惡劣影響維護太宗形象,而這也是太宗的一塊心病,如果此時太宗再次處死武則天很可能又背上“殺兄殺妻”的惡名 ,這一點對於聖君形象的李世民來說,不得不考慮。

李淵臨終前察覺武后和兒子有貓膩,他爲什麼什麼都沒做? 第2張

二、渴望親情的溫暖,不想再對自己的親人下手。

李世民建立大唐,在登上權力的頂峯時,殺了很多人,這裏面有自己的對手,有自己的政敵,有曾經跟隨自己打仗的愛將。

其中他兒子太子李承乾和愛將侯君集謀反對他觸動極大,從那時他就開始反省自己,渴望親情的溫暖,逐步減少了殺伐。

李承乾,唐太宗的大兒子,8歲就被立爲太子,後糾結勢力欲逼宮,事發後,唐太宗念及骨肉親情,設免了其死罪發配邊地,避免出現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劇。

侯君集,凌煙閣14功臣之一,是李世民最信任的大將,參與太子叛亂,事發後,唐太宗只是處死了侯君集和相關人員,並沒有誅殺侯君集全家,給侯家留了一線香火。

李世民連謀反的人都能手下留情,更何況武則天作爲自己的愛人和親人,李世民自然不會忍心把刀揮向她!

三、李世民身體狀況下降導致預判能力不足,再加上武則天很善於隱忍。

俗話說“不服老不行”,李世民一生征戰無數,打仗總是喜歡衝鋒陷陣,受了很多傷。晚年的李世民飽受戰傷困惱,再加上疾病纏身,這導致他的再也不復當年之勇,對事情的判斷能力也逐步下滑。

他雖然察覺到兒子和武則天的關係很親密,也意識到武則天這個女人很有心計和野心,但是他認爲這些都是可控的,所以臨死前,他刻意安排“貞觀兩大元老”長孫無忌、褚遂良輔佐李治!

李淵臨終前察覺武后和兒子有貓膩,他爲什麼什麼都沒做? 第3張

舊唐書有言描述了太宗臨死前的人事安排:“朕今悉以後事付公輩。太子仁孝,公輩所知,善輔導之!”謂太子曰:“無忌、遂良在,汝勿憂天下!”

李世民的臨終安排雖然看似天衣無縫,但是卻忽視了一個客觀事實,那就是他們的對手武則天是一位非常有能力善於隱忍的女強人。隨着李治和武則天的感情的升溫,武則天利用李治的寵愛,借力使力將元老們逐個除掉。

李世民臨終前很顯然是小看了武則天這個女人,對事情的走向預判不足,放過了武則天,而不是效仿漢武帝處理勾代夫人那樣一不做二不休,直接除掉。這應了一句話“人算不如天算”!